盐城市高中数学新教材内容分析材料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7150725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盐城市高中数学新教材内容分析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盐城市高中数学新教材内容分析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盐城市高中数学新教材内容分析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盐城市高中数学新教材内容分析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盐城市高中数学新教材内容分析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盐城市高中数学新教材内容分析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城市高中数学新教材内容分析材料(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盐城市高中数学新教材内容分析材料必修5 第12章 数 列射阳县高中数学新课程研究小组旧教材中,本章有五小节和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即:3.1数列,3.2等差数列,3.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3.4等比数列,3.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研究性学习课题: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而新教材中,本章有三小节,即:12.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12.2等差数列,12.3等比数列。在新教材中,本章内容按照“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应用回顾反思”情况的顺序展开,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大量实例,给出数列的实际背景,使学生了解数列的概念,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进而建立起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这两种数列模型,并探索

2、了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一些基本数量关系,研究了这两种数列模型的广泛应用。12.1 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执笔人:射阳县教育局教研室 王克亮1. 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1.1内容的增减情况(1)删减的内容:旧教材中有专门的一段内容来介绍数列的递推公式,并配备了1道例题、3道练习题、2道习题,新教材中删去了这一部分内容。(2)增加的内容:新教材中增加了数列的列表表示法,并详细介绍了用EXCEL作数列的散点图、用CALCULATOR计算数列连续各项的方法。(3)相同的内容: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数列的函数理解、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的概念、数列的图象、由数列的通项公式写数列的前几项、由数列的前几项写数列的一个

3、通项公式。1.2 课时数的变化情况新旧教材这部分都分配了2个课时,没有变化。1.3 教学要求的变化情况(1)有所变化的教学要求:对数列的概念,旧教材是“理解”,而新教材是“了解”;对数列的通项公式,旧教材是“理解”,而新教材是“理解”;(2)已删去的教学要求:旧教材要求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这一点新教材中未作要求;(3)新教材中新增的教学要求:会用列表法表示数列。1.4 教材编写手法上的差异(1)引言:旧教材中从关于国际象棋的传说故事出发,引出了与本章内容有关的问题,使学生对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而且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可在

4、3.5节里得到解决,由此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新教材是从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如存款利息、购房贷款、资产折旧等实际问题谈到本章所要学习的数列知识的,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2)数列概念的给出:旧教材是给出了五个实例,然后从中归纳其共性得出数列的定义;而新教材在给出了六个实例之后,先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些问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然后才给出数列的定义。(3)通项公式概念的给出:旧教材中直接给了定义,然后用函数的观点来加以解释,并指出“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而新教材中先用函数的观点来理解数列,然后通过一道例题来指出数列的第n项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再自然地给出

5、了通项公式的概念。2、新教材的要求与课程标准的比较课程标准中对“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的要求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函数。与课标相比,新教材中对数列是一种特殊函数从“了解”升为“理解”的层次;对数列的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都从“了解”上升为“会用”,如通项公式,要会根据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会根据简单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等。3、新教材的教学建议3.1本节内容的教学建议建议本节内容上2个课时。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猜想、抽象与概

6、括等探索过程。3.2 每一课时的具体教学建议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了解数列的分类,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会用列表法和图象法表示数列;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概念,会根据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二、对某些典型例题或习题的处理建议:对于数列定义的得出,最好让学生从几个给出的实例中总结出其规律来。要强调数列中各项的有序性,将序号n与项an逐一对应,并自然地过渡到函数的对应关系上来,进而从函数的角度来看数列。在此不妨回顾一下函数的定义,并将数列与之类比。例1的作用是引出通项公式的概念,在例1的讲解中,要使学生明白由

7、这个第n项的表达式2n1可以得到这个数列的任意一项,只要输入序号,即可输出对应的项,其作用就相当于函数中的解析式。例2是将数列的三种方法与函数的三种方法相类比,从一种表示方法转化到另两种表示法,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数列就是一种特殊的函数而已。但这里需要明确的是,数列的图象不是连续的线,而是一群孤立的点。三、建议讲解的深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来观察与归纳和对知识的感悟上。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EXCEL作数列的散点图、介绍用CALCULATOR计算数列连续各项的方法。本节课不需要补充例题,若要补充,其难度要控制在书后练习与习题的水平上。这里提供的补充例题为:补例1、根据下面数an的

8、通项公式,写出它的第7项与第10项:(1)an =;(2)an =n(n+2);(3)an =;(4)an =2n+3;补例2、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 =n2+2n111,试问48是这个数列中的项吗?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概念,会根据简单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进一步理解数列是特殊的函数,能运用函数思想讨论一些数列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推理能力。二、对某些典型例题或习题的处理建议:在讲解书中的例3之前,可以补充下面的一道例题,使学生对写通项公式有一个感性认识。补例1、观察下面数列的特点,用适当的数填空,并

9、写出每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1)2,4,( ),16,32,( ),128(2)( ),4,9,16,25,( ),49(3)1,( ),( )(4)1,( ),2,( ), 在补例1与例3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数列各项的特点,各项的值与项的序与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应当注意写一个通项的答案可能是不唯一的,只要学生说得对都可以。三、建议讲解的深度: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从函数的角度来理解数列,可补充的下面的例题:补例2、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n2+2n+3,这个数列所有项中有没有最小的项或最大的项?若有,请写出来;若没有,请说明理由.补例3、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n2+kn,

10、若数列an恒为递增数列,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补例4、已知数列an中,an=(nN*).(1)讨论该数列的单调性;(2)求该数列的最大项与最小项.需要明确的是:在这里没有必要拓展数列的递推公式方面的问题,因为这是新教材与旧教材的一个区别所在。12.2 等 差 数 列执笔人:射阳中学 周德春1. 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总体来说,新旧教材中关于等差数列这一大节内容、课时数、教学要求变化都不大,内容几乎没有什么删减。但在编写手法上有所不同,对应用性的问题加大了处理力度。原教材中关于等差数列这个内容有两小节共8道例题,其中有2道应用题。而新教材中有三小节(把等差数列的概念从原教材中第一节中分割出来,单独成

11、一小节,其它不变),共有14道例题,其中有6道应用题。另外,等差中项的概念在原教材里出现在正文中,而在新教材里则被移到习题中。由旧到新的变化过程中,差异主要体现在:(1)增加了大量例题,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2)所增例题难度没有增加,体现了加强基础。(3)等差中项的后移,突显出主干知识的地位,不必在中项问题上大做文章。 (4)与社会生活很相关的应用题大量增加,显现了教学要求中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也体现了数列知识的广泛应用。2、新教材与课程标准的比较总体来说比较接近。新教材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实和提高,尤其对两个公式(通项与求和)的推导方法以及等差数列的性质都已有明显的要求。3、新教材的

12、教学建议3.1课时的划分建议:新教材数列部分在课程标准上共安排了12课时,而本节安排了4课时,我们就按照4课时实施教学即可。大致情况是这样的:第一课时: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及简单运用。第二课时: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综合应用。第三课时:等差数列前n的和的公式及简单运用。第四课时:等差数列前n的和公式的实际应用。3.2 每一课时的具体教学建议: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体会等差数列是用来刻画一类离散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并能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掌握“叠加法”求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二、对例题或习题的处理建议:本节课可处理第一节中两个例题以及第二

13、小节中例1,例2,例3。以书上的深浅度即可。无需也没有时间再补充什么新的题型的问题。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突出从不同侧面对等差数列的本质属性的揭示与解题规律的总结。二、对例题或习题的处理建议:本节课可处理第二小节中例4,例5,例6,以书上的深浅度即可。另外可补充讲解有关等差数列的性质(如:若m+n=p+q,则am+an=ap+aq)及其应用。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掌握等差数列前n的和的公式以及推导该公式的数学思想方法,并能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二、对例题或习题的处理建议:本节课可处理第三小节中例1,例2,例3,以书上的深浅度即可。另外再讲解有关等差数列的性

14、质(如:在等差数列中,Sn , S2n - Sn,S3n - S2n也成等差数列)及其应用以及强化Sn与an的关系的应用。第4课时一、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等差数列前n的和的公式的应用,突出实际问题的应用(如教育储蓄的利息计算)。二、对某些典型例题或习题的处理建议:本节课可处理第三小节中例4,例5,例6,以书上的深浅度即可。尤其对例6的讲解,要透彻才好。12.3 等 比 数 列执笔人: 射阳县第二中学 秦曙东1. 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以往数列的内容比较注重数列中各量之间关系的恒等变形本节中,对等比数列内容的处理突出了函数思想、数学模型思想以及离散与连续的关系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如贷款、利率、

15、折扣、人口的增长、放射性物质的衰变等都可以用等比数列来刻画等比数列又是指数函数的离散化从函数的观点、模型的观点、连续与离散的关系的角度认识等比数列,更突出了等比数列的本质2. 新教材与课程标准的比较 标准把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作为重要内容,强调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比关系,既突出了问题意识,也有助于对数学本质的认识而体会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与一次函数、指数函数的关系的要求则实现了数列与函数的融合 标准要求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这里的探索是指学生的自主探索,而教师则起一个指导的作用,这反映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 “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要求,这种理念、要求贯穿于整个内容之中标准要求,在数列的教学中使学生“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针对以往的“双基异化”倾向,标准要求在数列的教学中,应保证基本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通过必要的练习,掌握数列中各量之间的基本关系,但训练要控制难度和复杂程度这体现了标准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