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师).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7145527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4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4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4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4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4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4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平度市第一中学生 物 学 课 时 授 课 导 学 案序 号: 08 主备: 靳波 审查: 刘贵溪 审批 课 题5.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学习要求1举例说明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2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课前预习【预习指导】课前默写下列知识要点,然后自主复习第5章第1节基础知识,对默写结果进行矫正,并达到导学案提出的学习水平要求(记忆理解掌握运用)。一、(记忆)生物变异的类型(1)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影响造成的。(2)可遗传变异:由 遗传物质 的改变引起的,其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三种。二、(记忆)基因突变(1)概念: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而引起的

2、基因结构的变化。(2)突变原因:诱发基因突变的外部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无外来因素影响,也可能因DNA分子复制错误 、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发生(3)结果:基因突变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并且通常会引起一定的表现型的变化。DNAGAACTTG T AC A TmRNAGAA_GUA_氨基酸谷氨酸缬氨酸蛋白质正常异常(4)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 不定向性 、低频率性、多害少利性 等特点。(5)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6)实例: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根本病因是基因突变,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分子异常。将右图中碱基变化

3、补充完整三、(理解)基因重组(1)概念: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2)发生时期及原因:生物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由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会发生交叉互换,而实现了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基因重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实现了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基因重组。(3)意义:由于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样化的基因组合的子代,其中可能有一些子代会含有适应某种变化的、生存所必需的基因组合,因此,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自主练习】如果一个基因的中部缺失了1个核苷酸对,可能的后

4、果是(多选)(BCD)A、没有蛋白质产物 B、翻译为蛋白质时在缺失位置终止C、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多个氨基酸 D、翻译的蛋白质中,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课中研讨【问题研讨一】基因突变某大肠杆菌的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1)(理解)诱导基因突变一般在什么时期进行?该突变属于哪一种碱基变化?DNA复制时发生(细胞分裂的间期)。碱基替换。(2)(理解)如果是动物或植物细胞中基因突变,突变后的基因都能否遗传给下一代吗?如果是体细胞,一般不能遗传,但有些生物可以通过无性繁殖传给下一代,突变部位如果是生殖细胞,则可以通过有性生殖传给下一代。(3)(理解

5、)该突变和碱基对的增添、缺失相比,哪一种基因结构的改变对蛋白质的影响较小?碱基的替换。(4)(理解)该基因突变是否一定引起生物表现型的变化?为什么?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表现型的改变。若突变后导致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则性状发生改变。不引起性状改变的基因突变可能原因为:基因中不编码氨基酸的区域突变;碱基替换后氨基酸未发生改变;纯合子中的显性基因单个突变为隐性基因。(5)(理解)若该大肠杆菌分裂一次,则含有突变基因的子细胞比例为?分裂n次呢?1/2 1/2或1/2n(6)(理解)若该大肠杆菌连续分裂两次,在在四个子细胞中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则P碱基

6、为 胞嘧啶或鸟嘌呤(7)(理解)人工诱变常用哪些方法?有什么优点?人工可以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射线、中子流等。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硫酸亚胺、秋水仙素等。优点:提高突变率,创造变异新类型,培育优良品种。知识补充:基因突变的类型自然突变: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基因突变。人工诱变:在人为条件下发生的基因突变。显性突变:突变基因对原来的基因为显性。隐性突变:突变基因对原来的基因为隐性。下列实例中,能够说明突变对生物本身的利与害具有相对性的是A玉米绿色苗中出现白化苗B晚熟水稻中出现早熟植株C高秆作物中出现矮秆植株D高粱作物中出现雄性不育株

7、【问题研讨二】基因重组(1)(理解)生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一定发生基因重组吗?一定,因为在有性生殖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四分体时期也有可能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2)(理解)基因重组能否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性状?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可以产生新的性状知识联系:人工进行的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工程使目的基因与受体细胞DNA重组。【跟踪练习2】(09年北京)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通过减数分裂和随机受精使后代(D)A. 增加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B. 继承双亲全部的遗传性状C. 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D. 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知识小结】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8、本质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产生了新基因,出现了新的性状。不同基因的重新组合,不产生新基因,而是产生新的基因型,使不同性状重新组合。发生时间及原因细胞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时,由于外界理化因素或自身生理因素引起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中,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了自由组合;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条件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和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有性生殖过程中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意义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适用生物所有生物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的核遗传发生频率低频普

9、遍应用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典例分析:参见创新设计P123命题案例导析【课堂练习】1、(10福建卷)下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知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169位赖氨敬交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甘氨酸:GGG赖氨酸:AAA AAG谷氨酰胺:CAG CAA谷氨酸:GAA GAG丝氨酸:AGC丙氨酸:GCA天冬氨酸:AAUA处插入碱基对GCB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 C处缺失碱基对ATD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答案:B2、(10新课标)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

10、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 B花色基因的序列C细胞的含量 D细胞的含量【答案】B3、与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后代继承了双亲的遗传物质 B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更容易发生差错 C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基因重组产生了不同类型的配子 D更容易产生新的基因型答案:B4、 (08福建生物)利用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滥用抗生素往往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1)细菌抗药性变异的来源属于 。(2)尽管在细菌菌群中天然存在抗药性基因,但是使用抗生素仍可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菌群中 。(3)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

11、的结果,其内在实质是 。(4)在抗生素的作用下,细菌往往只要一到两代就可以得到抗性纯系。而有性生殖的生物,淘汰一个原来频率较低的隐性基因,形成显性纯合子组成的种群的过程却需要很多代,原因是 。(1)基因突变 (2)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抗药性基因频率极低) (3)定向选择 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 (4)隐性基因可通过杂合子保存下来课后学习1结合本节导学案,巩固记忆所学基础知识(课前提问检查)。2完成创新设计3作业本:人类的正常血红蛋白(HbA)链第63位氨基酸是组氨酸,其密码子为CAU或CAC。当链第63位组氨酸被酪氨酸(UAU或UAC)替代后,出现异常出红蛋白(HbM),导致一种贫血

12、症;链第63位氨基酸被精氨酸(CGU或CGC)所替代而产生的异常血红蛋白(HbZ)将引起另一种贫血症。(1)写出正常血红蛋白基因中,决定链第63WE位组氨酸密码子的碱基对组成。(2)在决定链第63位组氨酸密码子的DNA三个碱基对中,任意一个碱基对发生变化都将产生异常的血红蛋白吗?为什么?解析本题以中心陆则,基因突变(中性突变)为知识载体,主要测试考生获取知识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血红蛋白异常,归根到底是由于基因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改变(基因突变)引起的。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20种,而遗传密码于有61种,故一种密码子决定一种氨基酸,而一种氨基酸可由几种密码子决定。答案(1) (2)不一定。当或中的第三对碱基发生ATGC或GCAT变化后,产生的密码子为CAC 或CAU,仍然是组氨酸的密码子,因而不影响产生正常血红蛋白。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