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角活动时老师介入的方法与时机.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7135702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区角活动时老师介入的方法与时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幼儿园区角活动时老师介入的方法与时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幼儿园区角活动时老师介入的方法与时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幼儿园区角活动时老师介入的方法与时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幼儿园区角活动时老师介入的方法与时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区角活动时老师介入的方法与时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区角活动时老师介入的方法与时机.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区角活动时老师介入的方法与时机区角活动(个别化学习)的介入指导时机有方法,应当会是老师们经常纠结的地方吧!在实际活动中往往做不好就会被说成了:放任不管,亦或是过度干预,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华舍中心幼儿园的孙芳萍老师,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来谈谈她对这个话题的见解: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尽管没有教师对游戏的介入,幼儿也能在游戏中自我发展,但是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可以用教育的眼光来观测幼儿的游戏行为,在最适宜的时候推动幼儿的发展。但是,在实际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经常表现出两种极端的态度:放任不管和过度干预,后者又表现为盲目性干预和功利性干预两种情况。那么教师该

2、如何介入幼儿游戏?以何种方式、方法介入呢?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笔者谈谈教师介入游戏的几点体会。无所事事时暗示介入案例1:“星巴克”游戏中,两个服务员趴在吧台上看着过往的行人,无所事事的样子,生意比较惨淡。于是,老师以旁观者的身份用语言暗示:“怎么今天生意不太好?不如你们来一个“星巴克”限时优惠?或是买一杯送一杯的促销活动?”主意不错,孩子们开始热情吆喝:“来,买一杯送一杯喽,免费品尝!”这下,好多孩子过来品尝了,味道还不错,没想到两个服务员还能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推出“喝咖啡,免费阅读图书活动”,发明性地丰富了游戏,顾客络绎不绝,生意十分火爆。指南中指出:“应多为幼儿提供自

3、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本案例中,教师用语言适时暗示介入幼儿的游戏,使原本无所事事的幼儿继续投入积极的游戏,同时拓展和提高了幼儿的角色行为、角色意识,进而提高了幼儿的游戏交往和水平。角色不符时情景介入案例2:警务室游戏中,“警察”横冲直撞,拿着警棍到处乱跑,有多个幼儿告状说“警察”打人。于是老师创设情景说:“你好,警察叔叔,那边的出租车司机行驶相撞,正在发生争执,需要你去协调。”“警察”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的,于是有模有样地过去说:“司机朋友,请注意看路标行驶,这是你的行驶路线”指南中指出:“运用生活机会和角色游戏,帮助幼儿了解与自己关心密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本案例中,幼儿游戏出

4、现与角色不符,且违反规则、袭击性等行为,教师适时创设情景介入游戏,既不破坏幼儿的游戏气氛,又尊重了幼儿的自主性,使扮演警察的幼儿真正理解警察的含义,促进游戏的有序进行,也避免了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偏离主题时试探介入案例3:“新闻中心”,开始时幼儿对报刊上的新闻用剪贴、报道的方式来播报,没过多久,幼儿都在剪贴和装饰,播报的时间却没有了。老师试探着问:“你们想去采访点心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问问他们今天可有新产品或新书?”这下使游戏进入了一个有趣的通道,爆发出许多闪光点。幼儿纷纷采访建筑工地造了如何的房子?点心店的新品味道如何?今天去哪里春游了并用画画、拍照等方式记录,播报时拿着记录纸,讲述着自己的

5、见闻。指南中指出:“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边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通过拍照和画图等方式保存和积累有趣的探索与发现。”本案例中,教师的介入为幼儿游戏创设了更自由和谐的氛围,支持幼儿按自己的爱好、需要和生活经验进行发明性的活动,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同伴互相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自己,按自己的意愿设计和生成新的游戏。出现纠纷时规则介入案例4:建构区游戏中,明明搭了一座美丽的城堡,但作品还没完毕,第二天他继续来到该区想继续,发现自己的作品正在被天天拆除,于是两人发生争执,明明要天天恢复她的作品。根据规则幼儿的建构作品,最多可以保存一天的时间,然后就拆除且收拾干净。于是,老师先肯定了天天是按规则行事的,但

6、又把这一问题向幼儿提出来,讨论是否有必要改变有关积木作品保存时间的规则,通过讨论新制定的、更具体的规则“出炉”了。指南中指出:“在区域活动中,创设情境,让幼儿体会没有规则的不方便,鼓励他们讨论制定规则并自觉遵守,对幼儿表现出的遵守规则行为及时肯定。”游戏规则能使幼儿更积极、自由、有序地活动,但规则并非神圣不可改变。本案例中,规则不再符合原先构想的目的了,教师及时介入,引导、鼓励、帮助幼儿参与制定更容易为大家所接受的游戏规则,让幼儿在自己制订的游戏规则中,尽情地游戏。失去爱好时设疑介入案例5:大班科学区中,幼儿玩吸管将乒乓球从一个瓶子放入另一个瓶子。开始很感爱好,渐渐掌握吸的技巧后,就不感爱好了

7、,有的纯粹是满足吸的动作。老师介入:“这几天我发现你们都能用吸管将乒乓球移动位置,谁能用吸管吸住别的东西并移动位置。”以后的几天里,幼儿尝试用吸管吸布料、积木、纸等,发现了许多问题:吸管能吸住轻的物体,重的物体比较难吸;吸的时候要坚持住,不能松气指南中指出:“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并对事物进行比较观测,成人提出有探究意义且能激发幼儿爱好的问题。”本案例中,教师的适时设疑,鼓励幼儿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打开了幼儿的思绪,引发了幼儿进一步探索的爱好。寻求帮助时材料介入案例6:“我的小学”游戏中,刚开始,幼儿对做“小老师、小学生”很感爱好,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不满足走过场,跟老师说:“我们想像小

8、学老师那样给小朋友上课。”此时幼儿已参观过小学,有了感性的结识,于是老师适当的投放材料:数字、加减符号、粉笔、黑板等,幼儿对游戏的爱好一下子浓厚了,有的还带了折纸书、剪纸书,会先在家里“备课”,再教小朋友,样子有板有眼。指南中指出:“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做事,或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想法。”本案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需求,敏锐地抓住教育契机,及时调整、适时介入游戏材料,不仅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还激发出幼儿的游戏动机和游戏构思,引起幼儿的游戏联想和游戏行动。困难需解时询问介入案例7:医院游戏时,医生与病人发生争执,医生规定病人出院,病人认为自己刚做完手术还不能

9、出院,双方互不相让。老师说:“你们认为刚做完手术的病人能立即出院吗?假如不能,一般是怎么解决的?”护士说:“还不能出院,还要进行观测。”“那应当在哪里观测呢?”“在病房里,可以转到普通病房。”老师说:“真好,需要什么帮助请来找我!”于是,幼儿就从旁边搬来了几把小椅子又搭了个床位,把病人转入了普通病房,游戏继续进行。指南中指出:“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指导他尝试用协商、互换、轮流玩、合作等方式解决。”本案例中,幼儿的游戏碰到困难而无法解决,导致游戏情节停滞不前。教师的介入为幼儿的冲突指引了解决的方向,进一步拓展了游戏的情节。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教师应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尊重幼儿的爱好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发明有利条件满足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当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应融合多种形式,发挥互补优势,做到观测和分析在先,介入和指导在后,灵活选用不同方法,充足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发明性,有效提高幼儿游戏水平,使幼儿获得游戏体验,实现游戏目的。作者 | 孙芳萍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华舍中心幼儿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