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美云、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7124117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曾美云、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曾美云、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曾美云、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曾美云、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美云、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荔湾区芳村小学 曾美云体育课堂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其实施过程及其效果与多种因素相关。体育课大部分是在室外进行的教与学活动,它不同于其它课程容易组织管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体育教师对课堂管理非常重要的。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是提高中小学生体育素质的主要手段。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一下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课堂教学改进策略。一、传统教学的缺点1、体育教学观念陈旧。以传授技术为主的指导思想仍在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学校体育仍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为主,而忽略了学生的感情、意志、心理、生活独立

2、性等方面的培养。2、体育教学内容枯燥、师生间很少有互动。传统体育教学技术性内容过多,不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兴趣需要,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内容与社会和自然脱节,不利于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和环保意识的形成;不注重联系学生的身心特点,缺乏自由选择的余地,不能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自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太少,一直都是教师“在唱主角”,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体现。3、体育教学方法缺乏新意。始终都是老师示范,学生练习,没有形成宽松、和谐、开放的教学环境,不利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从而导致体育课的气氛不够热烈,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师生间缺少团队的凝聚

3、力,学生与教师的交往意识和协作精神也就得不到培养和发展。二、新课程改革中的基本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充分体现了体育新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的,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强调要将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旨在说明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要围绕学生的运动兴趣。因为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

4、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它从分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从多层面。多功能角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具有主动学习和主动创造能力。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收益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收益充分注意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方面存在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三、新课程背景*育课堂教学改进策略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淡化“竞技运动”教学模式淡化“竞技运动”教学模式并非要忽视运动技能的教学,而是要改变以往体育教学中,过于强调竞技运动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化和正规化,完全将竞技运动的内容和方

5、法移植到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倾向。例如在田径项目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往往追求学生的运动成绩。也就是谁跳得高、跑得快、掷得远就是好的,而忽略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真正目标健康第一。因此,我们在今后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当更注重对学生体育能力提高和体育锻炼方法的培养,使学生的能自我锻炼,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目的,而不是一味的追求体育成绩的卓越。2、转变体育教学观念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学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理念中生发出来的。体育教学的改革,要始终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引,不断转变传统的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体育教学观念。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把体育教学当成培养学生“终

6、身体育” 的理念。而不是看做一种目的。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体育的乐趣。3、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角色和地位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由单一角色向多重角色转变,由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由管理者向引导者转变,由“运动员”向“教练员”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教师已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裁判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因此,我们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当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在教学中做学生的“搭档”、“朋友”充分的融入学生当中,利用各种方法调

7、节课堂的气氛。4、注重学生体育能力培养,实现学生体育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即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我们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衍生出很多误解,认为学生既然是主体,他们要怎样就怎样,不能干预、不能规范,否则束缚了学生的自由,不利于学生发展,从而出现了一些任随自由、放任自流的新型“放羊”式课堂教学。由于没有及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调控,所以有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去合作、去交流、去创编,试问像这样巡视指导的意义和作用何在?学生毕竟处于发展阶段,其辨别力和自控力是有限的,需要教师指导和调控,做到“放”、“收”有度。当然有效指导,还需要教师把握指导时机、方法等,在学生学习出现问题后,要不失时机、区别对待、热情耐心地给予引导和指导。总之,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美的享受,让他们在兴奋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激励与期待中增强信心,不断焕发前进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