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7113289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文言文阅读。(甲)田真哭荆京兆(zho)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赀(z),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燃。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zhu),所以憔悴(qio cu),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合财宝,遂为孝门。(注释) 京兆:京城地区。生赀:财产。破:劈开。斫:砍。憔悴:枯萎,凋零。悲不自胜:悲伤得自己受不了,形容极度悲伤。胜:承受,控制。荣茂:繁荣茂盛。孝门: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家庭。(乙)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持

2、作羹(gng),漉豉以为汁。萁(q)向釜(f)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注释) 持:用来。羹: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食物。漉豉以为汁: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豆秸,即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釜:锅。然:同“燃”,燃烧。本:原本,本来。煎:熬煮,这里指迫害。何:何必。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皆平均_(2)惟堂前一株紫荆树_(3)其树即枯死_(4)不复解树_2结合注释,翻译下面的句子。(1)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_(2)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_3对于(甲)(乙)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甲)这则故事通

3、过主人家堂前紫荆树的前后变化说明兄弟团结、家庭和睦的重要性。B.(乙)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兄弟,用萁煮豆来比喻兄弟相残,表达了作者的不满和悲愤之情。C.(乙)中“本是同根生”与(甲)中的“树本同株”意思相近。D.(甲)(乙)两部分内容都表现了兄弟相争、骨肉相残,都说明了人不如事物团结的道理。2. 阅读短文。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剪堕地而死。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选自墨客挥犀三)(注释)弋人:射鸟的人,即下文的“射者”。付:交给 矢:箭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付子已_2翻译下面的句子。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_

4、3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_4请说说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_3. 阅读小古文,完成下面小题。学者有四失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注释:心理各有不同;补救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或失则寡_学者有四失_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是( )A.教者必知之B.虽与之俱学C.心之莫同也D.学而时习之3翻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_4. 古文阅读。犬报火警城之东,民家畜一犬,甚赢。一夕,邻火卒发,延及民家。民正熟寝,犬连吠不觉。起曳其被;寝犹如故。复踞床以口附民耳大嗥,

5、民始惊。视烟已满室,急呼妻女出,室尽烬矣。民遂谓所亲曰:“吾家贫,大恒食不包,不谓今日能免我四人于难也。彼日厚享其人之食,而不顾其患难者,其视犬为何如耶?”注羸:瘦弱。卒:通“猝”,突然。踞:蹲。嗥:(兽)叫。恒:一直,经常。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起曳其被曳:拉、拖B.寝犹如故故:原来C.视烟已满室视:看D.犬恒食不饱 食:食物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民正熟寝,犬连吠不觉:这个人正睡得沉(以至于)狗连续地叫都没有醒来。B.复踞床以口附民耳大嗥:(狗)又蹲在床把嘴巴和耳朵对着主人大声叫。C.不谓今日能免我四人于难也:没想到今天能使我一家四口免于死难。D.彼日厚享其人之

6、食,而不顾其患难者:那些每天享受着他人的丰厚食物,却不顾他人患难的人。3翻译下面的句子。一夕,邻火卒发,延及民家。译文:_4本文讲述犬报火警的故事,交代犬“甚羸”和“犬恒食不饱”有何目的?_5. 阅读小古文并按要求完成习题。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注释王戎:西晋人,曾做尚书令、司徒等官。诸小儿:许多小孩。游:游玩。走:跑。信然:的确如此。1王戎“不动”的理由是( )A.他跑不快。B.不是自己家的东西他不取。C.他认为在路边的树上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2这个小故事给你的启发

7、是:_6. 文言文一则。郑人买履先秦:韩非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从文中找出郑人最可笑的言行。_2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_3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_7.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五柳先生传(节选)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注释)何许:什么地方。姓字:古人有姓、名和表字。因:因此,因而。闲静:安静,

8、没有什么欲望。甚解:刻意求深的意思。嗜酒:非常爱好喝酒。亲旧:亲戚朋友。如此:指喜欢喝酒而又得不到满足的情况。或:有时。置酒:准备酒。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好读书,不求甚解。 好:_(2)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或:_2请你说出五柳先生的名号的来历。_3五柳先生是个很有个性的人,请你简述他的几个特点。_8. 文言文阅读。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1解释加点的字。其子曰 其:_。其邻人之父亦云 云:_。暮而果大亡其财 亡:_。而疑邻人之父 之:_。2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其家甚智其子”,为

9、什么?_3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发表一些感慨?请写在下面。_4在小学阶段,我们还学过许多寓言故事,如:_、_;学过许多神话故事,如:_、_;学过许多历史故事, 如:_、_。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王蓝田性急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zh)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乃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瞋(chn)甚,复于地取内中,啮(ni)破即吐之。(注释)鸡子:鸡蛋。著:子。掛:扱。屐:木底鞋,下有齿以防滑。碾:踩。瞋:发怒。啮:咬。1翻译文中画“_”的句子。_。2短文把王蓝田_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作者妙用_、_、_、_、_、_等动词作动作描写,选用_、_

10、两字作神态刻画,使读者如见其状,如闻其声,给人留下极其鲜明而深刻的印象。3故事中王蓝田的表现让你想起哪些相关谚语、歇后语或成语?试着写出两个。_10. 阅读刻舟求剑,完成文后问题。楚人有欲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涉江(_) 不亦惑乎(_)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_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3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11. 阅读短文。小时了了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

11、我乃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注释)孔文举:东汉的孔融。清称:有名誉。中表:指的是亲戚。伯阳:老子的号。奕世:世世代代。了了:聪明。踧踖(c j):局促不安的样子。1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A.造诣。B.接见。C.会见。D.拜访。2既通,前坐。( )A.前面。B.前进。C.上前。D.前排。3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的翻译。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A.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B.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感到惊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