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台田,造福家乡.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7110324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发台田,造福家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开发台田,造福家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开发台田,造福家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开发台田,造福家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开发台田,造福家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开发台田,造福家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发台田,造福家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发台田,造福家乡利津县汀罗镇第一中学 八年级爱家乡实践活动小组【引言】:家乡的台田是盐碱地区特有的乡土景观,不仅能够适应盐碱地特殊的自然条件,还能够满足人类生存与生活需求。我校九年级学生对家长台田展开了系列调查,写成了如下调查报告。一、在全国大视野下看台田 农业生产是与土地发生最紧密联系的人类活动。特别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古代,人们只有采用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生产方式才能维持生存和生活。我国也因此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丰富的乡土农业景观,如梯田、沙田、台田、坎儿井等。然而,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大量乡土景观随之消失,许多有益于解决当今环境问题的乡土经验也为人们所忽视。 台田便是盐碱地区经典而

2、独特的乡土景观。它是人们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在不断的探索和积累中形成的有效适应盐碱环境的土地利用方式。不仅能够改良盐碱,而且能够持续地利用盐碱资源创造多重价值,具有综合的功能。 盐碱地区的台田源于古代朴素的乡土经验。从井田沟洫时期完善的排水体系,到秦汉时期利用排水沟渠控制地下水位的模糊经验;从元明时期滨海滩涂挖沟抬田的雏形结构,到清代养殖鱼虾改碱丰产的发展演变(栾博,2007),在这样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治盐的乡土经验,即挖土成塘(沟),渗碱排碱并控制地下水位(图1);填土抬地,以防土壤返盐至台面;养殖鱼虾,增加收益并提高改碱效果。 我国台田的名称与定义较多,且相互间有所重叠。有“台田鱼塘”

3、模式、“农基鱼塘”、“上农下渔”等。另外,台田模式的类型也比较广泛,可以指与排碱沟组成完整系统的条台田模式,也可以指由台田与鱼塘,或者台田、鱼塘与稻田(藕田)组成的具有良性循环过程的生态农业系统。二、台田形态结构与生态过程 据文献资料记载,台田模式在黄河下游地区分布较多,覆盖山东、河北、河南等省,特别集中在黄河三角洲及周边区域。另外,东北、宁夏、珠江三角洲等地也有所应用。山东东营的“上农下渔”是台田的典型代表。由于综合效益突出,1997年被山东省政府定义为“东营模式”加以推广。 1 形态结构 台田模式有三种类型,分别为一元、二元与三元结构。所谓一元结构,即条台田模式。这是最为简单的一种台田模式

4、,由狭长的台田和排碱沟相间排布构成,台上种植作物,台下排水排碱(图2)。二元结构是由台田和鱼塘两大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的系统(图3)。与南方的基塘模式相似,是一种具有良性循环过程的立体种养农业模式。东营地区的“上农下渔”442模式和“台田鱼塘”模式都属于二元结构。三元结构是由台田、稻田(或藕田)和鱼塘三大要素构成的相互作用的多层立体农业种养系统(图4)。稻田鱼塘台田依次布置,生态过程更为复杂。三元结构包括“上农下渔”5691、5781、6543等模式,区别在于稻田、鱼塘、台田、道路沟渠面积比例的差异。 总体来说,可抽象为“台田排水沟”和“台田鱼塘”两个原型,微观断面结构为台地与沟塘的起伏形式(图

5、5)。 2 生态过程 以二元结构为例探讨台田系统复杂的生态过程。台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质,其上生长的农作物和饲草可作为养殖禽畜的饲料。而农畜生产中动物粪便和废弃物不仅能够为水产养殖(鱼类)提供饵料,而且在经过蚯蚓、微生物分解后还可作为农作物的肥料。另外,农作物或牧草打浆也可用来喂鱼,而塘泥可以定期挖出作为农作物的肥料。塘中鱼虾还能有效降低土壤盐分。综上,台田模式是一个水陆交换互补、多重循环的良性系统(图6),既可以改良盐碱地,又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台田的功能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效益。它包括四方面内容:生态系统对人类可以产生直接影响的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文化功能以及

6、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其他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的支持功能。生态系统服务集多重功能于一体,可以全面地涵盖自然、人类物质和精神文化的各个层面。而且生态系统服务强调可持续地管理与利用生态系统,这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研究以其作为台田功能与价值的评判标准。 1 调节功能 改良盐碱是台田的重要功能,它是通过调控地下水位得以实现的。台田系统中均采用抬高地面开挖鱼塘和排碱沟的基本立面结构来有效控制地下水位。一方面,抬地挖塘可以增加地下水位与台田耕种表层的相对距离,使地下水位相对深度大于土壤返盐临界深度。另一方面,通过控制水位高度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地下水位。两方面共同作用使台田表层土壤在旱季时不致引起积盐

7、。另外,依靠自然降水或定期人工灌水可以起到淡水淋碱的作用。台田表层的盐分随淡水排到渗碱沟,进而降低土壤含盐量。台田模式完整的排水系统可以有效地接纳淋洗的盐水,顺畅地排出系统。 水资源调节是台田系统的又一大调节功能。灌排结构与鱼塘的结合类似于小型蓄水水库,可将雨季较为充沛的雨水收集起来,以备旱季缺水时抽水灌溉。这样,台田的水资源调蓄系统可以起到蓄水和排涝两方面的作用。 此外,台田还具有小气候调节功能。由于塘田水陆相间、微地形起伏的基本结构,造就了非均匀的下垫面特征。在近地层空间显示出局地性气候特点。有研究表明,台田系统中鱼塘水面对于小气候的调节有一定作用。鱼塘与农田的搭配,使空气湿度增加,尤其在

8、夏季可以形成相对湿润的小气候。 2 供给功能 台田的供给功能有淡水供给和食物供给两个方面。对于盐碱地区,淡水供给对于农业生产和盐碱改良都是十分重要的。灌排系统中的灌渠为东营市引黄河淡水,同时能起到蓄淡压碱的作用。台田模式具有多重物种结构的农产品供给功能,为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了平台,综合经济效益显著。除生产粮、棉作物,台田系统还可提供菜、果等经济作物以及供禽(鸡、鸭)、畜(猪、羊)等畜牧业产品和鱼、虾等水产品。 3 生命支持功能 台田系统具有保持土壤和维持养分循环的作用。田塘组成的系统能够有效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同时,养分物质在台田鱼塘的系统内通过食物链形成良性循环,被不断重复利用。 四、结论与讨论 台田模式是一种基于经验的乡土景观。它源于人类对于基本生存的需求,体现在开展农业生产与治理盐碱地两方面,这种经验是人们长期认识和适应土地和自然条件过程中不断积累的结果。 【参考文献】1 史同广.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农基鱼塘”生态农业开发模式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8(3):32-35. 2 王东启. 浅谈盐碱地的治理及园林绿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6(5):36-38. (图1)抬田挖沟控制地下水位(图2)一元结构平面与端面(图3)二元结构平面立面(图4)三元结构平面立面(图5)抽象原型(图6)农基鱼塘水陆相互作用人工生态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