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升中考复习题纲.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709787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地理升中考复习题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图版地理升中考复习题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图版地理升中考复习题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图版地理升中考复习题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图版地理升中考复习题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图版地理升中考复习题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地理升中考复习题纲.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1、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图册第三页,读“测量地球大小的数据”)。有哪些事例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读地图册2-3页)2、 0纬线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读地图册第四页,读“纬线和纬度”)。 国际上规定,把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定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经度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地图册第五页,读“经线和经度”)3、纬度范围:030NS为低纬度;3060NS为中纬度;6090N

2、S为高纬度。4、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名称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经线半圆(弧形)相等南北方向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有长有短东西方向经度的变化规律:度数数值往东变大,则是东经,数值往西变大,则是西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度数数值往北变大,则是北纬,数值往南变大,则是南纬。5、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地图册第四页,读“南北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地图册第五页,读“东西半球的划分”)6、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为一天,公转一周为一年。沿地球的自转方向,从北极点望下来是逆时针,从南极点望下来是顺时针(南顺北逆)。地球的自转产生: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3、、太阳东升西落(地图册第六页,读“地球的自转”)7、夏至日(6月22日):直射北回归线; 冬至日(12月22日):直射南回归线;春分日(3月22日)和秋分日(9月23日):直射赤道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的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公转引起一年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产生四季的变化。(地图册第七页,读“地球的公转”)阳光直射北半球,则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此时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阳光直射南半球,则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昼长夜短,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此时南半球是夏季,北半球是冬季。8、以北半球为例,3、4、5月

4、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南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读地图册第七页,“南北半球季节相反”)9、五带的划分界线是 南北回归线 和南北极圈。热带:位于 南北回归线 之间的地带,终年炎热,有 阳光直射 现象。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为 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为 南温带。温带地区的 四季变化 现象明显。北极圈以内为 北寒带 ,南极圈以内为 南寒带 。寒带地区终年寒冷,有 极昼 和 极夜 现象。(地图册第八页,读“地球上的五带”)10、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地图册第九页,读“地图的基本要素”)11、在地图上三种定方向的方法:有指

5、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在经纬网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地图册第九页,读“地图上的方向”)12、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地图册第十页,读“地图上的比例尺”,)13、(1)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或绝对高度。地面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地图册第十四页,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2)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度,用相对高度来表示地面的起伏状况

6、。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3)等高线的特点: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同;等高线都是闭合的曲线;不同海拔高度的等高线一般不相交。(4)地形判读:等高线密集处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处表示(坡缓)。 (读地图册第十四页,“地形坡度陡缓与地图上等高线疏密程度的关系”)山顶一般用表示,且等高线的海拔高度往中心变大。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位由(高)处凸向(低)处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位由(低)处凸向(高)处鞍部:相邻两山顶之间的部位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地图册十四页,“几种基本地形的等高线”)14、学会读地形剖面图,它能直观地反映出地面的高低起伏状况。(地图册第十五

7、页,读“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15、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16、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读课本27页/ 图D)平原:海拔较低,低于200米,地面平坦;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山地:海拔较高,高于500米,峰峦起伏,坡度陡峻;丘陵:海拔不高,低于500米,地面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盆地:周围高,中间低。第二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2.1疆域和行政区划1、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的国家。导致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深入我国东部,给东部带来丰富的降水,利于农业生产;

8、东面临广阔的海域,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利于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读地图册第16页,“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最北:漠河54N;最南:曾母暗沙4N;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135E;最西:帕米尔高原73E。南北跨纬度近50度,导致南北气候差异大,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的多样性;且大部分位于北温带,适合人类的居住与发展。 东西跨经度约60度,跨越五个时区,导致同一瞬间,我国最西端与最东端出现的自然景象不同,最东端是早晨,而最西端是深夜。(地图册第16-17页,读“中国的疆域”及图上的景观图)2、我国幅员辽阔,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在世界各国中居第3位,是世界上面积较大

9、的国家。中国疆域广阔,包括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以及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由北往南,濒临四大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其中两个内海:渤海、琼州海峡。(读地图册第16-17页)3、众多的邻国:我国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平方千米,接壤的国家共有14个(顺口溜):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丹;南部还有缅老越。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顺口溜):印尼马文菲日韩。(地图册16-17页,读“中国的疆域”)4、现行行政区划: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乡(镇)三级。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

10、、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读地图册第18-19页, “中国三级行政区域”)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读课本:七年级上册第41页/图G)2.2 众多的人口1、数量世界第一: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2000年统计)2、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的增长速度则看人口自然增长率。(读地图册第20-21页,“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示意图”)3、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读课本45页/图D) 4、人口密度是指每平方千米内的人口数。公式:人口密度=

11、总人口数/总面积数,(读地图册第20-21页,“人口密度图解”)5、读地图册第20-21页,“中国人口密度”, 我国人口分布疏密不均:以腾冲黑河为界,我国分布人口的疏密情况: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人口多处特点人口少处特点东部地区人口多;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平原、盆地人口多;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地区人口多;汉族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山地、高原人口少;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6、我国的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7、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人口增长

12、过快带来了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及环境问题和资源枯竭;人口增长过慢造成了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等问题。8、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2.3 多民族的国家:1、56个民族: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族等56个民族成员。汉族人口众多,接近全国总人口的92%;其他民族人口仅占8%,被称为少数民族。(地图册第22-23页,读“中国少数民族与汉族人口的比重”)2、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汉族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读地图册第22-23页,

13、“中国民族分布”)3、民族风情: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云南傣族泼水节;中华民族端午节。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3.1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1、我国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五种地形俱全,其中以山地、高原为主;(读地图册第25页,“中国五种地形面积比重”)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分为三级阶梯。(读地图册第24页,“中国地势示意图”)2、山脉纵横交错,主要山脉的走向: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主峰-玉山)。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也

14、是世界最高峰)。 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sng)山(读地图册第26-27页,“中国地形”)3、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读地图册第24页,“中国三级阶梯示意图”)4、我国地形地势带来的优越性: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使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地势西高东低,分三级阶梯,使河流自西向东流,沟通东西交通;使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深入东部广大地区,给我国东部带来丰富的降水;在阶梯与阶梯的交汇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5、我国山区面积广

15、大,山区的优势:矿产资源丰富,森林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劣势:交通不便。(读地图册第25页,“山区的自然资源保护与综合开发”)5、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沟壑纵横。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读地图册第26-27页,“中国地形”)6、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也是纬度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因矿产丰富,被美誉为“聚宝盆”。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天府之国”之称。(读“中国地形”)7、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水乡景色典型。(读“中国地形”)读“中国地形”,完成课本67页的的表格填空。3.2-3 中国的气候1、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2、(1)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