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二十六中马静燕读懂古诗词分析表达技巧教案及课后反思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7097337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宁二十六中马静燕读懂古诗词分析表达技巧教案及课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南宁二十六中马静燕读懂古诗词分析表达技巧教案及课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南宁二十六中马静燕读懂古诗词分析表达技巧教案及课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南宁二十六中马静燕读懂古诗词分析表达技巧教案及课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南宁二十六中马静燕读懂古诗词分析表达技巧教案及课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宁二十六中马静燕读懂古诗词分析表达技巧教案及课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宁二十六中马静燕读懂古诗词分析表达技巧教案及课后反思(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复习课之读懂诗词,分析表达技巧课堂教学案例及课后反思南宁二十六中 马静燕高二年级专题复习之诗词鉴赏读懂诗词,分析表达技巧导学案(教师教案版)授课人:南宁二十六中 马静燕 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读懂古代诗词,分析诗词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具有能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和水平。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具有独立判断诗词所使用的是何种表达技巧的能力。2.让学生能根据不同诗词的内容和情感来具体分析表达技巧和效果,并分析到位。教学形式与方法 1.分为学生自主预习课前探究课内展示课内升格探究五个步骤。2.重视生生互教,积极探究,合作高效,让知识内化,变知识为能力。课时安排 三个课时设计目的:使学生明确诗词表达技

2、巧这一知识点价值和意义。(第一课时教师讲解知识点;第二课时学生展示,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及学习效果;第三课时能力升格发展,规范答题表述,争取得分点)【导 言】诗词的美是中国文学的成就和骄傲,但作为知识青年的我们,除了感受诗词之美外,还应懂得鉴赏诗词之美,这时,我们就需要掌握分析诗词表达技巧的能力和方法。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和诗歌艺术价值相关的问题。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是高考命题涉及最多的内容,也是整个诗词鉴赏中的难点。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判断诗词所运用的艺术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知识点归纳】设计目的:1. 强调概念,帮学生建构知识体系。2. 帮助学生养成归纳知识点

3、的好习惯。弄清概念 表达技巧是诗人在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时所使用的各种手法。它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三大类。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其中描写和抒情是重点。描写方式有直接(正面)描写和间接(侧面)描写,具体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还有工笔(细描)、白描、肖像、动作、心理、景物描写,还有形、声、色、态、味等。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有即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咏史抒怀、借古讽今、借事抒情、用典抒怀等。修辞手法比喻、比拟(为了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夸张、对比、设问、反问(为了突出诗歌主旨),借代、双关

4、、对偶、反复、互文(为了使字句更为精巧)。表现手法对比、用典、象征、比兴、渲染、映衬烘托(衬托、反衬、动静互衬)、借古抒怀、正话反说、虚实相生、动静结合、以小见大、欲扬先抑、绘声绘色、着眼视听、远近着笔、联想想象等。设计目的:帮助学生明白发问者或考查者考查的能力目标,让学生有的放矢,分析解答更有知识的针对性。【题目设问类型】1.这首诗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技巧)?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设计目的: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读懂诗歌的思维方式,有步骤,有方法的进行分析。【分析表达技巧方法】第一步:初步读懂诗歌。(内心懂得) 抓形象、抓意象;形象、意象有什么特征;

5、作者抒发什么情感。第二步:分析表达技巧。(答题思路) 确认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技巧分析结合相关诗句分析该手法在诗中的具体运用概括运用该手法的作用和效果,或该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传达怎样的旨趣【思考与笔记】设计目的:在第一课时教师讲解完后,给予学生思考、总结、记录有用信息的时间和空间 【练习题组】目标一:积累诗句,温故知新,懂得归类探究形式设计:八个组按次序根据题目的要求发言。下一个组先点评上一个组的发言内容后,再发言。发言者和点评者不一定是同一名学生。设计目的: 1.增加发言同学的人数,扩大参与面。 2.后面的组点评后再发言展示,有利于提醒自己注意分析是否到位,分析有没有效果。一、请

6、写出你所知道的,分别运用了以下修辞方法的诗句,每个修辞方法至少找一个句子,并简单分析。1.比喻:2.拟人:3.夸张:4.对比:5.反问:6.双关:7.反复:8:顶真:目标二:熟悉运用,角度全面,扩大积累储备探究形式设计:1.科代表当天课前抽签决定六个组所主讲所负责的题目,课前再交流,并板书。2.课内跨组交流,已达到检查作业,补充本组分析的目的。3.组内再交流。4.展示。5.质疑补充。6.点评补充。二、读懂下面的诗歌,按上面【分析表达技巧方法】第二步的答题思路,简要分析每首诗歌所运用的所有表达技巧,并明确作者的情感。11.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

7、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52.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令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3. 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4.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5. 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目标三:实战演练,审题答题,规范表述三、按要求完成下面的诗歌鉴赏高考模拟题。 探究形式设计:1.独学完成,规范表述。2.答案展示,各组评分,并讲解得分理由。设计目的:1 应试训练。2 换位思

8、考,让学生站在评卷教师角度审视答案。3 训练学生在考试中拿准得分点,规范表述语言,分析准确、到位。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注】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2.阅读下边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午枕王安石午枕花前簟欲流,

9、日催红影上帘钩。窥人鸟唤悠扬梦,隔水山供宛转愁。有人说三、四两句很有艺术表现力,请说说诗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南柯子忆旧仲殊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注】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这首词上阕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写景?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的题目。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本词下片以“愁”为核心,请分析词人在下阙中是如何诉说词人内心的无尽愁苦的? 【课后感受与总结】设计目的:1. 真正到位的学习来源于感悟。2. 理清思路。3. 给予学生符合自身情况的总结思考。4. 让学生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感受充满个性。5. 便于学生之间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