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卫视《头脑风暴》编导手稿.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7059485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方卫视《头脑风暴》编导手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东方卫视《头脑风暴》编导手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东方卫视《头脑风暴》编导手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东方卫视《头脑风暴》编导手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东方卫视《头脑风暴》编导手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方卫视《头脑风暴》编导手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卫视《头脑风暴》编导手稿.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本内容来自:纽特思特家庭教育支持机构 http:/www.ntst- 东方卫视:头脑风暴网易守,瘾难戒:网瘾治疗产业该向何处去?1. 导演阐述:网瘾治疗,一个门派林立的江湖。在色彩斑斓的治疗理念背后,是一个利润高达百亿的市场。但“网瘾”这个概念至今还缺乏清晰的标准。但中国的治疗者们共同创造了几乎是全球独有的一个市场,一个没有任何共同恪守的行业规则的市场。“网瘾”究竟要不要治疗?“网瘾”究竟该怎样治疗?这一产业究竟怎样才能健康良性地发展?头脑风暴与您共同风暴网易守,瘾难戒:网瘾治疗产业该向何处去?2. 风暴成员: 主持人:零点集团 董事长 袁岳 风暴嘉宾: 北京纽特思特家庭教育支持机构 总裁

2、江普 华中师范大学特聘 教授;“中国戒网瘾第一人”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学家,素质教育积极倡导者 陶宏开 中国网瘾教育研究中心 主任;南方教育集团 董事长 梁锋 上饶新希望学校 校长 姜福炎 风暴评论员: 媒体代表:中国日报高级专栏作家;广州社会科学院 副研究员 周黎明 心理学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徐光兴 互联网研究: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互联网发展研究部 主任 刘冰 营销专家:群峰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首席顾问 邵雨 3. 结构:(一)开场n 主持人开场白n VTR1:开篇-主题介绍n 观众投票:您觉得“网瘾”是不是一种病? A 是 B 不是 C 说不清n 嘉宾问题:究竟网

3、瘾是不是病?它的病根是什么?请您给“网瘾”做出一些明确的的,能够让观众明白的定义。n 网瘾:网瘾不是病,网瘾是一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了问题的表面现象,或叫一种症状(表象),是青少年逃避现实中问题的一种行为表象,就像大家都知道发烧问题,发烧是病吗?拉肚子也可以引发烧,扁桃体发炎也会引起发烧,几乎所有的感染性疾病都会引起发热,比如感冒、艾滋病、疟疾、流脑、SARS等。发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同样的,网瘾本身也不是病,而是一种症状(表象),是青少年逃避现实中问题的一种行为,虽然网瘾不是病,但青少年有了网瘾,其现实中就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个时候,需要家长和学校去帮助他解决

4、现实中的问题,否则,其在网络逃避的时间越长,问题可能越严重。因此,当孩子有了网瘾现象,我建议我们的家长这个时候不要去指责孩子,也不要给他扣一个网瘾的帽子,而是要和孩子一起去面对问题,找出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一起去面对和解决,而且关键还要去帮助孩子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网瘾的病根在于错误的家庭教育,一个问题孩子后面,就是一个问题家庭、一个问题家庭教育,从表面上来说,好像是由于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吸引,让他沉迷其中,就像赌博成瘾或毒品上瘾一样,但我们机构在帮助和辅导网瘾青少年有5年多来,求助的家庭大约3万左右,我们帮助这些家庭主要运用心理学的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了解心理学的人都知道,团体辅导是有人数

5、限制的,通常都要求控制在15人以内。因此我们一个月左右开一个班,每个班15人以内,5年多来,至今已开到56期,共系统帮助了约800多名学生,不管只是来访来电还报名参加了系统咨询和辅导,我们都会全面了解孩子的问题和各种表象,并从他的成长经历、家庭教育、学校学习情况和人际关系状况去了解和分析其问题根源,在3万多来访来电的家庭中,有80%左右的孩子被家长或学校认为有网瘾问题,在我们分析其问题根源时,最大的根源都是家庭教育,至今为止,没有一个网瘾少年的父母不存在家庭教育问题的。n通过我们5年多的实践和不断研究,我们发现有以下的一些家庭的孩子最容易有网瘾:从家庭结构上看,以下家庭结构类型比较容易出问题:

6、隔代抚养或有隔代抚养史、父亲教育缺失、家庭破裂如夫妻感情不好或单亲家庭等(可从0-3岁母亲关爱缺失,3-6岁和青春期父亲教育缺失,隔代抚养,夫妻矛盾家庭氛围压抑和紧张,单亲家庭可解析这些家庭结构常见的一些关系问题)从心理学来看,主要是这些家庭结构类型之所以容易出问题,是其情感链接比较容易出问题,如夫妻关系、母子(女)关系、父子(女)关系出问题,正常的家庭结构是既要有亲密关系又要有边界,如过于亲密容易不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如容易出现溺爱、包办、控制等家庭教育方式另外,从教育方式方面去看,有如下一些家庭教育类型的孩子比较容易有网瘾: 溺爱型、粗暴型(打骂与说教),控制型(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

7、子,期望过高等)和放任型粗暴型:拿自己的无知去惩罚孩子,粗暴型家庭在中国比较普遍,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的观念,更有“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思想,所以,打骂成了家常便饭,打骂成了约定俗成,打骂成了教子成功的法宝,“不打不成材”。 打骂是家长的无知,更是家长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一种方式,往往孩子犯了错,家长把孩子打骂一顿,气消了,也以为问题就解决了,以后孩子以后就会乖了,但家长没想到,这个时候不但没解决问题,相反,还会把自己的情绪传递给了孩子,让孩子积压更多的负面情绪,重者还会导致一些心理创伤和甚至人格扭曲。打骂一般来讲就是这样:希望孩子按照

8、自己设想的去做,孩子没去做,便呵斥,呵斥不行就动手。家长在动手打孩子时就没有意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他有自己的生命轨迹,我们永远不要指望孩子完全成为我们所想像的那样;我们打孩子这是对他人格的不尊重,因为,孩子和家长一样也是人,家长以暴力为手段,也许短时间内达到了让孩子服从的目的,然而却从此在孩子内心种下了不平等的种子,这粒种子有朝一日就会成长为另一个暴力。(这和惩罚式教育一样的,采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非但不能解决问题,相反还容易给孩子的身心带来伤害)打骂的缺点: 在打骂中长大的孩子,不是反抗性强,就是防御性高;不是容易使用暴力,就是造成抑郁。他们共同的问题是自尊不健康,有较多的情绪问题

9、。这些人在家里所表现的情绪智能差,与家人相处有较多困扰或冲突发生。2.溺爱型 家长心理:孩子是心肝肉,孩子不懂事,不能让他受苦,永远觉得孩子还小,哪怕孩子大了,还是把他当小孩看,结果就导致孩子长不大,身体年龄上去了,心理年龄一直还很小,很幼稚,很脆弱。谁说中国的家长不爱孩子?中国的家长太爱孩子,但中国的家长也太不会爱孩子。不知道如何去爱,爱就成了伤害。爱给予的太多,就会泛滥成灾。我们一些家长所谓的爱就是包办。孩子要学习,洗衣做饭甚至涮碗就不用他了,孩子小,这些事情他还做不了,孩子不懂事,所以,择校择业甚至择偶都要父母一手包办。这些父母所谓的爱就是迁就,孩子是心肝肉,就这一个孩子,你说,不亲他亲

10、谁?就这一个孩子,不随他的意,他闹脾气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办?下雨怕淋着,所以上面遮个板,刮风怕着凉,所以四周也围上,孩子就生活在一个黑盒子里面,看起来似乎很舒服,很安全,但是,孩子迟早是要离开这个盒子走到外面,走向社会的,接受现实的考验。一个温室里的花怎么能抵挡得了风雨的洗礼?溺爱的危害:对子女过于溺爱,养成了孩子争强好胜、骄横跋扈的性格,心理上的不健康,导致性格上的偏激,他们自私任性、骄傲自满、厌恶劳动、性情粗暴、目中无人、不讲文明礼貌。这样,溺爱不但不能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反而遗害其终生。 3. 放任自流型 我只是生了你,生存生活是你自己的事。这种家长一般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因为不懂教育,对

11、自己孩子难以管教,所以,只好放任自流;另一种是自己工作忙,家庭条件还可以,物质上一味地满足,精神上却放任自流;三是因为家庭离异,父母对孩子教育一味推诿,“养而不教,放任自流。”4. 强制型 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这种类型的父母在当下也为数不少。这也许与历史有关系。六七十年代是个动荡不安的年代,现在的父母多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在父母年轻的时候,他们的许多梦想都被无情的现实打破了,这在他们心中是一个永远的遗憾,所以,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渴望使这一遗憾能在下一代身上得以弥补,在教育孩子上就显得很专制,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目的就是实现心中的梦。 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父母在事业上有一定的成就,习惯了把

12、孩子当下属看待,所以对孩子常常是居高临下,以命令的方式要求孩子按自己的意图去做事,不充许孩子做得比自己差。说白了,强制性教育无非是父母的自私心在作怪。家长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孩子好”,事实上是为了自己的面子。所以,父母对孩子这样的爱就大大打了折扣。这种强制性的结果往往事得其反。由于网络的普及和现实中可供孩子玩的东西越来越少,丰富多彩的网络游戏就成了孩子们最共性的玩具选择。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碰到了太多的困难和问题,就容易沉迷其中,容易把网络成为袮补其心理需求的工具。这就好像我们成年人,在工作或人际关系中碰到问题和挫折,容易通过酗酒麻醉自己或通过打麻将来打发空虚和无聊的道理是一样。网络游戏有很多很

13、科学的设置,特别是其奖惩机制,很容易让青少年获得成就感,只要你打赢了对方,立刻给你升级、给你装备,这就袮补了孩子在现实中得不到的成就感,在这一点上,我们甚至建议家长学习网络游戏的奖惩机制,我们很少有家长懂得如何表扬和赏识我们的孩子。n 网瘾定义,网络是青少年的精神避难所,是现在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出了问题最具共性的表面现象。但具体出的问题在哪里,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问题,有些是因为学习上出了问题,有些是人际关系出了问题,也有是亲子关系出来问题,就像是感冒、扁桃体发炎等不同疾病,这些疾病最常见的一种表象是发烧一样。n 问评论员:究竟“网瘾”的定义该由谁定?怎样定?(二)“网瘾”究竟该怎样治疗?n 嘉

14、宾问题:对于网瘾的治疗,您有怎样的经验和观点与大家分享?n 在这个方法之前,我们强调的是心,是情感,是关系,孩子各种各样现象的背后,都是一颗受伤的心。所以我们面对孩子,首先要有一颗心,一颗真正爱他们、理解他们的心。就青少年这个群体而言,我们在整个过程中,只要有真心,只要付出了真挚的情感,和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效果都非常好。心病还需心药医,你不付出真心,还能谈什么治疗呢n 从个体层面来看,对于有孩子有网瘾的家庭来说,我们建议从2个方面入手,就方法而言,两个方向,一个是孩子,一个是家长。孩子那边主要通过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一些方法。通过心理学的团体治疗、个体辅导,配合与认知的心理游戏、行为训练,提高

15、和培养青少年缺失的各种能力和心理调适,孩子方面的治疗现在已经比较成熟,他们可塑性比较强,只要我们踏实的去做了工作,都能有一个很好的效果。二是提高其父母的家庭教育和改善其亲子关系。通过家长的体验课程和家庭治疗,通过改变整个家庭的运作,去配合孩子的效果。只要家庭有了良性的运转,孩子的效果就稳定下来,向好的方向持续发展。特别是家长的家庭教育,一定要把这个根源调整好,否则,哪怕孩子改变了,孩子回去之后还是会反弹。n 从社会角度来看,我建议,更要从根源入手,一是提高整个社会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普及家庭教育,甚至象国外那样,进行家庭教育立法,要求家长参加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学习,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二

16、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素质教育,n 从个人感受来看,我们5个阶段论:1、21天青少年封闭训练、2、增加家长学堂、3、增加家庭指导书、4、提供后期3个月跟踪辅导、5、增加学习能力培养中小学生和职业规划(大学生)n 在治疗网瘾的过程中,有一个误区,以为孩子不上网了问题就解决了,这只是看到问题的表象的误区,我建议不管是戒除网瘾的机构还是家长,不要以孩子不上网作为戒除网瘾的标准,网络是我们现代社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不管是学习还是娱乐,我们都要他,不要谈网色变,我们需要的是正常对待网络和解决青少年现实社会中需要的各种素质和能力。n 21天加三个月后期辅导1.98万,3个月训练加3个月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