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下对谨慎性原则的思考》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7032490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会计准则下对谨慎性原则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会计准则下对谨慎性原则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会计准则下对谨慎性原则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会计准则下对谨慎性原则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会计准则下对谨慎性原则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会计准则下对谨慎性原则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会计准则下对谨慎性原则的思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会计准那么下对谨慎性原那么的思考?我国新企业会计准那么出台后的研究,较多的集中在公允价值、盈余管理和与国际准那么的比拟等方面,而对会计目标、财务信息质量和财务列报等相对较少。本文试图通过展示谨慎性原那么的开展历程,剖析谨慎性原那么的经济实质,并立足于中国国情,从会计确认、计量两方面探讨谨慎性原那么的运用,揭示遵循谨慎性原那么对提高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重要意义。一、谨慎性概念的起源与开展在西方会计文献中,经常用来表达“面对不确定性所持有的态度的词有两个:conservatism和prudence。我国的会计学者一般把它们相应地译为“稳健、谨慎。尽管这两个词在词义上有细微差异稳健,也称保守,强

2、调对风险的较高预期;谨慎,也称审慎,强调对风险的适度预期,但早期会计文献没有做出详细区分,而都统一为:对待会计中的不确定性,应持小心、谨慎、倾向于悲观的态度,也即在会计处理时,认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要大于不发生的可能性。据调查,影响财务会计信息可理解性的前三位因素为,财务会计的专业性、措辞的通俗程度以及使用者的前导知识陈今池,1998。由于“谨慎性和“稳健性之间存在客观差异,必然会降低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统一措辞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会计研究的不断开展,对“谨慎性与“稳健性的争论开始逐步趋于一致,大量的文献检索和实地调研从限度分析孙宝成,1995和措辞偏好孙铮,2005等方面都支持采用“谨慎性的说法

3、。对谨慎性概念的界定,Basu(1997)在其实证研究中将其表述为,“会计师确认利得等好消息时所要求的可验证程度要比确认损失等坏消息高。所谓谨慎性是对利得和损失的可验证程度的非对称性状态;对利得和损失的可验证的差异性越大,就越谨慎。谨慎性会计处理结果,是对净资产的持续低估。我国学者陈今池1998认为:“谨慎性原那么是指某项经济业务有几种会计处理方法可供挑选时,应中选用对业主产权产生乐观影响最小的那种方法。汤云为2001那么进一步将谨慎性原那么,明确为选择对本期净资产及利润较为不利的方法或金额。“我国新企业会计准那么根本准那么第18条强调应有的谨慎“,即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期,既不

4、夸大也不回避,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公允“。这一提法既符合人们对风险预期的认知心理,又标准了会计术语的准确表达。二、谨慎性原那么的开展与应用一国外文献综述方面谨慎性原那么最早可追溯至中世纪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所采取的策略:不预计托管财产的增值。在19世纪后期的英格兰,一些审计人员在企业破产后常受到投资者的起诉,大局部诉讼的原因,是因为审计人员对高估资产和收益的财务报告提供了无保存意见的审计报告。这一点被美国会计学家谢菲尔德在本世纪初注意到,从而拉开了美国的会计界讨论谨慎性原那么的序幕。而对谨慎性原那么的普遍关注,那么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之后,人们认识到大危机之前粉饰会计报表主要表现为浮夸

5、利润的泛滥,导致了各方面对经济的盲目“乐观,是引发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至此谨慎思想的地位得以确立李军,2006。国外文献对谨慎性原那么的探讨和研究,主要集中在谨慎性原那么开展的推动力量和谨慎性原那么存在的支持证据两方面。1.谨慎性原那么开展的推动力量。Sanders,Hatifield和Moore于1938年发表的?论会计原那么?ASOAP指出:谨慎性开展的主要力量来自:1人们的普遍想法:低估比高估带来更少伤害;2会计估计中乐观主义将导致更多过失;3政治、经济与社会因素所导致的损失难以预见,对一些不利的可能事项套用一个更大的模式会适宜一些。它认为,基于各种目的的合理储藏应该坚持,但并不支持、

6、也不鼓励那种通过采用特定计量方法以实现某种账面利润,进而在对外报告中隐藏一局部利润的实际做法。2.谨慎性原那么存在的支持证据。Watts2003通过对相关实证文献的梳理,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资本市场监管者、准那么制定机构和学术界在口头上反对谨慎性,但实际会计处理变得越来越谨慎了。他从四个方面总结了谨慎性存在的理由。第一,契约主义。由于不同的会计计量会形成不同的绩效结果,这会鼓励管理当局应用一些存有偏见和噪音的会计计量方式,从而对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和管理当局的福利产生影响。而谨慎性原那么能抵抗这种时机主义行为。第二,股东诉讼。相比拟而言,高估公司净资产招致诉讼的可能性要比低估净资产高得多。低估

7、公司净资产还能降低公司的预期诉讼本钱。第三,税收节约。损益的非对称确认显然有助于公司减少税收支出及现值,因而能增加公司的价值。第四,监管本钱节约。近些年的相关实证研究采用各种测度指标,证明了上述四种解释的重要性。综上所述,国外学者为我们呈现了谨慎性原那么开展的历史背景,着重指出了谨慎性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合理的风险预期,悲观主义比乐观主义更受欢送和税收节约等。二国内文献综述方面纵观国内相关的研究成果,对谨慎性原那么的讨论着力于解决以下两个问题:谨慎性原那么与其它原那么之间冲突的解决和谨慎性原那么在会计实务中的适度应用。1.谨慎性原那么与其它原那么的冲突及其解决方法。财务信息具有很多种质量特征

8、,它们之间具有紧密的逻辑关系。其中,公允、有用是总括性的核心质量特征,其它质量特征构成它的重要支撑,主要质量特征及构成要素之间的此消彼涨是不可防止的理论结果和现实结论孙铮,2005。侯树强2003指出谨慎性原那么和配比原那么相冲突:如研究和开发费用。配比原那么要求将其资本化,在受益各期进行分摊;而谨慎性原那么将其费用化,冲减当期损益。这两种方法各有道理,却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会计准那么存在不统一性。另外,由于对谨慎性原那么的贯彻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可能导致可比性的缺乏李榕芳,2000。对于如何协调并解决各个原那么之间的冲突,我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孟凡利指出:各个原

9、那么之间的权衡是利益驱动的结果,当追求资本维护时,谨慎原那么将得到充分运用,其它原那么与之相冲突时都让位于谨慎原那么,所以应关注实质重于形式“和本钱效益的比拟,保证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陈东海1996认为谨慎性原那么运用提高了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增大了企业财务和会计处理的灵活性,加大了主观判断,与其它原那么相矛盾,解决的方法是给定优先顺序,并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充分披露。陈炜1995通过问卷调查重点分析了谨慎性原那么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其结果耐人寻味,只有22.73的人认为谨慎原那么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而大局部人认为,谨慎原那么会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产生影响,但可以容忍。由此看来,谨慎性原那么应效劳于

10、财务会计目标,以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为指导思想,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充分披露。2.谨慎性原那么在会计实务中的适度应用。陈炜1995指出,提倡谨慎性时,一个适度应用谨慎原那么的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有充分保证的,它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协调一致的。另外,费伦苏2006认为在遇有不确定性情形时,会计人员应持有较为谨慎的态度,会计确认与计量应建立在稳妥合理的根底之上。但何谓适度“、稳妥合理“显然是一个很难确定的问题。为防范和化解风险,企业保持适当的谨慎是完全必要的。但在超出不确定性范围的滥用谨慎性或在面临不确定因素时的误用谨慎性都将损害信息的有用性。范宏浩2001提到在应用谨慎性原那么时应注意以下

11、几方面:1明确谨慎性原那么应用的目的,使会计人员和管理当局树立正确的谨慎观;2对其应用进行严格、具体的规定,提高其可操作性;3对应用谨慎性原那么的相关信息应予以恰当披露。为防止信息过多造成信息使用者困扰,可对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尽量予以初步的量化,如分成根本确定、很可能发生、可能发生、未必可能发生等几个类别,并分别在:a.相关的报表内予以确认;b.表外附注或财务情况说明书中予以说明;c.不必作任何反映。4以适应中国国情为根本标准,适度运用谨慎原那么的同时,应适当兼顾前瞻性与现实性。如在我国市场经济尚未健全标准的情况下,超前地引入公价价值“追求与国际协调是不稳妥的。盛碧荷2004认为应在会计制度的设

12、计上,对谨慎性原那么的使用有所限制,如将现行的会计制度相关内容柔性化“改为刚性化“以提高会计行为选择的科学性。费伦苏2006也认为对谨慎性原那么的运用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同时,对经济业务的处理应配合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对可以预计的资产尤其是无形资产应适当预计,对可以预计的利润,也应考虑予以适当披露,这样才能让会计信息使用者得到真正可靠的会计信息。预计所有的预期损失,但不预计所有的预期收益“的做法并不是谨慎的处理方法,它是过度的谨慎。谨慎原那么更多地是从谨慎程度的把握上来测度可靠性的,如果谨慎程度超过了财务信息公允、有用所必需的程度,这种谨慎不仅不利于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相反还会损害财务信息的

13、可靠性汤云为、钱逢胜,2001。谨慎性原那么的实务应用说明,在风险面前,悲观主义比乐观主义更受欢送,合理的估计是必需,但要尽可能符合客观实际。它的恰当运用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定性判断:发生、不发生;其次是定量估计,得出其发生的概率分布。3.国内法规。据调查,谨慎性的成文规定最早出现在1992年的企业会计根本准那么中。它明确企业应遵循谨慎原那么,其运用突出表现在折旧、坏账准备和存货三项。在此之前,我国根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方案经济,企业按指令办事无风险意识,谨慎原那么没有应用的迫切需要李玉萍、冀祥,2001。但,谨慎性是客观存在的,国有企业清产核资中的资产重估计价和可能损益计量就是谨慎性的一种表现

14、。又如,在会计核算中,新产品的研发费用在多数情况下是一次性结转到损益,而不是分期摊销,也包含对试制成功与否的谨慎反响,只是运用程度和范围极其有限,且尚未在理论上得到成认李榕芳,2000。改革开放后,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和消费者,竞争加剧,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加,谨慎性考虑成为必要。财政部1999年发布的?股份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的补充规定?,要求股份计提四项准备金“,即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加快了我国遵循谨慎原那么的步伐,使股份提供的利润水平更加稳健。同时,中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从1998年起在年度财务报告的主要财务数据“中,单独披露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

15、“,从而采用谨慎的投资策略。国务院?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六大要素进行了重新界定,表达了谨慎性思想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企业会计制度?对谨慎性原那么的要求是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关于谨慎性的要求,最核心局部是资产价值确认方面的创新,并将四项资产减值准备扩大到八项,还规定债务重组和非货币资产交换等的会计处理不再使用公允价值,严格控制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虚增利润。新企业会计根本准那么第18条: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谨慎性作为指导思想在根本准那么中强调,贯穿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全过程,对提供真实、公允的财务信息,为经营者和投资者等利益相关群体的决策有效性和正确性奠定了坚实的根底。三、谨慎性原那么在新准那么中的运用谨慎性原那么在新准那么中居于指导思想的地位。本文将从会计确认、计量两方面展开,主要探讨:金融工具列报、公允价值运用和资产减值处理。一会计确认方面新会计准那么中,会计确认的主要变化表现为对会计要素定义和确认条件的重新修订和进一步完善,从而使金融资产不再游离于财务报表之外,而是单列工程反映。根据IASC会计确认的根本理论,金融工具是可以而且应该在会计报表中予以确认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因操纵衍生金融工具而导致严重亏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