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几点思考.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7021945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的几点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的几点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的几点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的几点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的几点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的几点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的几点思考.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 关于认识论: 毛泽东同志在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一文中正确指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来的名字叫陶知行,认为应该是知而行之,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到原先的想法错了,应该是行而知之,遂改名为陶行知,回到正确的认识论上来了。现在把实践和理论的关系搞颠倒了,说重一点:是反马克思主义的。 江泽民同志有一篇文章题目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我认为欠完善:什么时候去思考?学而不思罔,失去方向。二、 关于素质教育:一个要求,提得再好,需要我们基层的教师通过具体的操作,才能得以实现。再

2、看素质教育,概念模糊,内容庞杂,外延广泛,叫我们基层的老师怎么操作?既然无法操作,那注定是无法实现的,只能搞点花架子。 而且,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愈演愈烈,逼着学生死读书,读死书,仿佛教育就是教科书,大人们急于出成果,只好牺牲孩子们。 硬性要提素质教育的口号,也应当把素质教育分解一下,在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大,应该重点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明确地、响亮地提出培养习惯的教育。学生的习惯养好了,素质自然提高了。三、 关于评职称:弄虚作假是滋生腐败的土壤,不铲除弄虚作假这个土壤,反腐败就是一句空话。学生对于预讲了许多回的公开课、优质课是十分反感的,我们恰恰在做自

3、欺欺人的事。 现在的评职称是一种腐败的制度,首先,当头头的把群众的指标占去,然后在群众面前吹牛:我是什么职称,这是第一层腐败。评职称要发表文章,于是找关系,托路子,发表一些不犯政治错误的官样文章,败坏我们的文风,这是第二层腐败。有的群众想评职称,只好请客送礼,这是第三层腐败,更有甚者,评职称成为某些心术不正的头头整群众的一种工具。我们现在一方面反腐败,一方面从制度上在制造腐败。本人这篇文章以必须从源头遏止腐败为题被编入中国知识经济文选(中国经济出版社)。 文革前有很好的职称晋升制度,为什么不照章办事。四、 关于思想品德教育: 我曾在光明日报上读过钱学森同志的一篇文章,钱老回忆自己读中学时,父亲

4、发现他的数学天赋很高,给他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不是读数学,而是读孟子,钱老感慨父亲做得对。 钱学森同志是伟大的科学家,我们国家的火箭之父,建国初期,钱老抛弃美国优裕的生活条件,不顾美国特工人员的阻挠,毅然回到贫困的祖国,报效贫困的祖国。应该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熏陶的结果。 我也应该读一下孟子,找到书,才知道应该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顺着读,我把四书读了几遍,抄了一遍,使自己的心灵得到一次净化,懂得了应该怎样去做人,补上了人生重要的一课。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乐在其中矣,不义之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儒家学说的最高境界不是安于贫困,而是乐于贫困,作为一个人,应该有这样的思想境界。 君子必慎其独也,

5、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陈毅元帅有首诗: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成,戒之在色;及之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之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少数干部不能保持晚节,栽在金钱美女之下,就是不能自律。 居天下之广居,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有人说做到这样很难,我认为并不难,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不要想歪了,就做到了。我们中华民族有优秀的传统,连外国人也叹为观之,为什么不用来教育我们的学生?五、关于教材:从我读书,到我教书,经历了共和国教育的全过程。五八年大跃进,教育也要放卫星,我读初一时的代数书

6、足有一寸厚,结果只上了一点点,为什么这样惨痛的教训这么容易被人遗忘!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而我们的教材是为培养学者而设计的,这样的教材,使得学生两极分化:要么成为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要么成为不想读书的二流子。我曾在光明日报上看到一篇文章,谈到作者在美国听了一堂数学课,相当我国三类学校的初中三年级,老师一节课反复的讲110000.001,据作者观察,有一半的学生没有搞懂。人家美国那么发达,初三只学习110000.001。我们的学生要学到什么程度?现在的小学生,增添了劳动这个课本,学习擦皮鞋,拭铝锅的方法,学生的书包本来就很重,现在又要塞进一双皮鞋、皮鞋油、皮鞋刷,一块

7、抹布,去学习擦皮鞋的方法。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又差,一节擦皮鞋的劳动课上完之后,学生的脸上、身上、书上、书包上,到处都是皮鞋油。学生学习拭铝锅,需要带上一个铝锅,钢丝擦,一小包洗衣粉,抹布,还要带上一个脸盆,这个学生去上学,好象在搬家。因为是我女儿上这节课,引起我的关注:老师把学生带到操场上,介绍了拭铝锅的方法,学生开始行动起来,孩子的天性就喜欢玩水,调皮的学生开始洒水,被洒的学生奋起反击,老师赶紧制止,那边又开始洒水了,这一节课,我看到老师不停地水里按葫芦。是不是老师操作有错误,我看老师很聪明,如果拭铝锅在教室里进行,教室会成为一个水凼子。这些事情完全可以交给家长去做,没有必要编这样的教材。

8、一次我看电视介绍某市初三的化学课上,融合了消防的内容,得到消防官员的赞赏,并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消防的知识。我惶恐起来,是不是又要编一本消防的书卖给学生。世界那么大,有必要把世界上的所有知识都编成教科书吗?实在是要教学生, 可以编成挂图,挂在宣传栏里,一个月换一次。我以前是教物理的,拨乱反正之后,初中的物理出了三套教材,第一套教材已经取得了共识:是洋跃进的产物。那套教材中的光学中,画光路图要焦平面和副光轴的概念,是的,聪明学生画得比我还要好,而那些占大多数的中差生,画成了蜘蛛网。第二套教材比较切合学生实际。现行的初中物理教材又大又厚,有人说这套教材适合学生自学。我是文革前的高中生,下农村当

9、知青时,曾和同学们讨论:我们读了高中有什么用处?一致认为初步获得了自学能力。也就是说:系统地学完高中,仅仅只获得初步的自学能力。那么,一个初中生是否具备自学的能力或自学的自觉性,答案是否定的:不具备。那么,对于不具备自学能力或自学的自觉性的初中学生,为什么要编一套适合他们自学的教材?是否符合实事求是的精神?现在我教历史,历史中谈到元朝的文化,元曲是重点,原来元曲部分在初二,我对学生讲关汉卿的窦娥冤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作品:窦娥是被贪官污吏冤屈致死的,这是现实主义。关汉卿又让窦娥临刑前许下的三个愿望变成现实:窦娥死后一腔热血往天上冲,而不是流在地上。窦娥死后,六月天下大雪掩盖她。窦娥死后此地大

10、旱三年,这是浪漫主义.。学生听后点头称是,现在元朝文化这一部内容放在初一,我又如此讲,看到学生木然的表情,知道他们没有理解。不要小看初中生的年龄相差一岁,这一岁的区别是相当大的。要我们备课时备学生,编教材的人备了学生没有?不是学生不想学,而是我们的教材太脱离学生实际了。 不偏之为中,不易之为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作为基础教育的教材,没有必要今天这样变过去,明天那样变过来。搞得我们无所适从。六、 关于升留级制度:升留级制度是一个很好的制度,为什么要废除,我在学校看到,一部分学生升到初三闹课堂,不是他不想学,而是他确实跟不上了。许多毕了业的学生碰到我,对自己初中时代的无知,胡闹感到懊

11、悔,没有学到知识。但是现在已经追悔莫及了,读书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虽说是七十而学,如秉烛夜行。人可以活到老,学到老,但世上能做到的有几人。让学生留一级,表面上看,耽误了他一年,但对学生的一辈子来说,耽误一年是值得的,可以让他扎实地学一点知识,现在不留级了,好的差的全被赶出了校门。以前认为让学生在初一留级,基础打扎实一点。但我在学校看到,学生在初一分化得并不厉害,因为初一教材的内容只有那么多。学生剧烈的分化期在初二,往往是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初二跟不上的学生升入初三,就闹课堂。因此,应该让初二跟不上的学生留一级。对留级的学生不能歧视,要鼓励他把初二的基础打扎实,升入初三就不会吃力了。七、 关于古

12、文的教育:漫步街头,满目尽是中不中、洋不洋的店名和商标,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古文的功底不足,特别是先秦文学的功底不足。我的古文功底:下农村当知青时,读了几本中华活页文选的合订本,后来又读了几遍四书,仅此而已,我认为这对于一个人的一生足够了。通过古文的学习,对我们中华民族渊源流长,精深博大的文化由衷地佩服,同时也是美育的教育,会使人爱祖国,爱我中华民族。因此建议高中的语文教材中,加大古文的份量,取材于中华活页文选和四书足够了。孟子曰:尽信书,不若无书。八、 关于学生军训:队列训练对学生组织纪律性的教育,无疑是强有力的手段,因此,对入学的新生进行军训,就成了很时髦的事。有一年我带初一的新生去军训,那

13、一年天气奇热,学生不停地晕倒,害得我们手忙脚乱地把学生抬到阴凉处,去请医生。因为军训耽误一星期,那个学期的教学计划被打乱。我想:这一星期(或者一个月)的军训,对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究竟有多大的作用?我认为作用不大,因为时间太短了。笔者是东湖中学文革前的学生,我们那时上高中,每天早上6:30至7:00雷打不动地进行队列训练,搞了一年,那倒是个好办法,对于学生组织纪律性的教育就应该这样动真格,至于初一的新生,没有必要军训,让他们去玩耍。九、 关于强校和弱校联姻:为了解决薄弱学校的问题,长江日报上曾沸沸扬扬地炒过强校和弱校联姻。我听我校教务员讲:汉阳某强校派出一名高级老师和弱校搞联姻,未及一个月,

14、那位老师说:你们这里的学生太闹了,我再不来了。在强校,老师去上课,学生循规蹈距,老师教学的侧重点是深钻教材,把教材讲深讲透。在弱校,老师去上课,下面是一群不想读书的学生,老师教学的侧重点是整顿课堂纪律,组织教学。本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道,怎么可能联姻得起来,况且,强校的老师在组织教学方面,未必有我们的经验足。如何解决薄弱学校问题,我已经在初中班主任的教育程序一书中作了简单、明了的表述,只不过我们崇拜假的东西,反而对真的不屑一顾了。十、 关于教学模式:建国以来,我们的教学模式是仿苏的,现在苏联解了体,我们的教学模式是否应该改良一下,我主张改良,不主张改革,因为革字带有咔嚓的意思。体育:

15、我们中国人讲究养生,淡泊名利,于是有了五禽戏、太极拳、气功等,现在引进的是西方竞技体育,你看孙晋芳等女排的老将们,身上无不带有伤痛,我们是培养老百姓的,即便是科学家只要身体健康,少生病即可,从这一点上说,体育课可以取消,但是学生必须每天锻炼半小时,另外成立足球、排球、篮球、体操、游泳等等兴趣小组。现在的广播操是越做越复杂,简直是在刁难学生。不如改成部队的捕俘拳,我看了那套拳简洁实用,我们应该教育学生能文能武。同样的意义,美术、劳技、音乐都可以取消,音乐可以在学校播每周一歌,用健康、蓬勃向上的歌曲陶冶学生的情操。文革前各校都有民乐队,其它都可以改成兴趣小组,美育的教育,是渗透到各学科中去的,不是编一本教科书就能达到目的的。兴趣小组不是向上级汇报的材料,不能确定名单,因为中小学生在培养兴趣中有个过程,他可能今天喜欢这,明天喜欢那,慢慢地兴趣才会固定下来,继而转化为志向。当然学生参加兴趣小组,也不能屁股还没坐热,就以没兴趣为由离开。那得守纪律,今天得耐着性地下去,明天可以不来了。新文化运动中,胡适之先生提出,少谈一点主义,多研究一点问题。今天看,胡适之先生的观点是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