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第一章教材分析.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7018689 上传时间:2024-02-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第一章教材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第一章教材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第一章教材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第一章教材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第一章教材分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第一章教材分析一 本章与其他章节的联系本章是学习其他章节的基础。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本章主要阐明了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以及细胞学说等知识点。因为所有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所以本章可以说是涵盖并总领了整个高中生物的内容,在其他章节或者模块中都将涉及,可以说本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绪论的功能。二 教学目标1 新课标的要求 了解生物科学的主要发展方向并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 件及相关实验。 初步形成局部与整体、多样性和共同性的观点,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

2、会事务的讨论。2 三维目标要求 知识方面:举例说明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基础上。 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能力方面:能使用高倍显微镜,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三 教学内容1 知识体系 :本章共分两节,从生物圈到细胞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其教学内容结构大体如下: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从生物圈到细胞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个体 种群 走进细胞 群落 生态系统 生物圈 观

3、察细胞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原核细胞 细胞学说的建立 本章两节在内容的选取上体现了连贯性、层次性、递进性的原则,认识上体现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原则,下图反映了这两节的相互关系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宏观认识)走近细胞观察细胞(感性认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比较(理性比较)细胞学说的建立(建立学说)从生物圈到细胞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2 重点和难点 本章教学重点: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使用高倍镜观察细胞并对细胞进行比较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本章教学难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四 教学建议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注意与初中的教材

4、相衔接,注重知识的连续性作为高中教师,在这次新课程教学中,最好能熟悉初中的教材,其实教材的很多图片学生已经接触过,备课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初中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做好知识的铺垫,搭好知识阶梯,减小学生学习生物的难度,不给学生以突兀的感觉,增加对学好生物的信心,也有助于提高本学科本已脆弱的地位。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开学,学生对每个学科都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如果我们一上来就能抓住他们的眼球和大脑,那我们就成功了一半。靠什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呢,除了精美的插图,悦目的版式外,还有很多与社会热点相关的内容,科学最前沿的进展,例如SARS病毒问题,A

5、IDS问题,细胞的组装问题等等,不仅仅可以讨论纯生物问题,也可以发散到社会伦理道德方面。注意与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多与学生的经验相联系,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也可以拉近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距离,避免学生知识学习的脱节,又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生物学知识也可以造福人类。例如学习生命活动离不来细胞就可以让学生回忆初中的知识,讲到水华可以让学生实地观察。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与形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师可以利用书本上的现成的材料再加工,例如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发展过程,结合课本上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细胞学说的地位和意义。注意突出重点,详略得当新课程,新理念,上课也应该有新思维,大家发现教材的编排很适合学生的自学,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顺应潮流呢?该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地方,教师是不是还要紧抓不放呢?如果教师讲得教多,而且是面面俱到,时间允许吗?这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