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作文教学新天地.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7000706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创作文教学新天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开创作文教学新天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开创作文教学新天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开创作文教学新天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开创作文教学新天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创作文教学新天地.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创作文教学的新天地安徽省怀宁县马庙镇中心学校 储爱美作文,本应是语文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可为什么我们常常看到学生写作文时咬着笔杆,愁眉紧锁?为什么我们常常听到老师改作文时的唉声叹气?为什么我们总将特别忧郁的目光投向作文教学?因为我们对它的困惑和无奈感受最深;因为它是我们心头永远抹不去的痛;因为它让我们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诚然,在新课改的蓝天下,在语文这块厚实的大地上,作文教学理应姹紫嫣红、欣欣向荣,然而它却步履沉重,举步维艰,学生愁写,教师愁教、愁改。习作教学怎一个“愁”字了得!我认为语文教师应该使用多种策略,使学生快乐地栖居在作文上,迎来作文教学明媚的春天。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

2、水来全国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峦说:“理想的作文教学应打破时空界限,使课内的学习与课外的实践得以沟通,变禁锢、封闭的课堂为课堂、校内、社会彼此相连的一泓活水。激起学生心灵深处对作文的热情,从而迎来万紫千红的作文。”由此可见,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也是作文语言的源泉。大千世界为孩子们写作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学习资源。孩子在生活实践中,接触自身的衣、食、住、行,接触着美丽的自然,接触着人与社会,这些都是学生作文真正“生活”起来的源泉,而这种“生活”正是他所见、所闻后的所感、所悟。但是要让学生心里乐写作文的琴弦响起来,就要打开他的创作泉源。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关注生活,让丰富多彩的生活刺激着

3、学生的心灵和眼球,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深刻的体验,甚至是强烈地震撼。只有这样,学生回忆曾经做过的事时,才会有一种不吐不快、不诉不悦的感觉,写起作文来就会有真情的流淌。在教学生写游记时,我陷入了困境中,因为我所执教的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很少出去游玩。正在我苦苦求索时,不远处,芦峰寺的钟声悠扬地飘到我的耳中,我心为之一振,我可以带学生去游芦峰寺呀!于是,第二天,我和学生们去芦峰寺游玩了一番。在古色古香的芦峰寺中,学生感受到了佛文化和建筑文化的精髓。而一篇篇妙趣横生的游记也在学生们那流淌的笔尖中诞生了。生活是广阔的海洋,到处有快乐和宝藏。因此,教师要善于走进孩子的童心世界,和孩子一起置身于广袤的生活

4、空间、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中。只要找到了习作的源头活水,何愁无“米”下锅呢?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文是厚积而薄发,也就意味着学生的头脑中必须储存丰富的语言文字。但语文书上的内容只是杯水车薪,学生必须海纳百川地去阅读课外书。书读多了,语言积累就会丰富,思维也会活跃,往往文思泉涌,写作文时也能“信手沾来”。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让学生以书为友、以书为伴,在书海中遨游,去品尝语言文字的魅力。书读多了,就一定能写好作文吗?当然不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准确地道出了读与写的关系。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得其方,写作的能力亦随之增长。总而言之,阅

5、读是写作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的聚集点,以读促写为阅读和习作之间建造一座最好的桥梁,让学生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地。1、依葫芦画瓢,“画”中悟法课外读物中,作者独特的视角,巧妙地构思,精心的选材,细致的观察,美轮美奂的语句等都是学生学习之处,让学生仿一仿,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如学生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后,可让学生写一写历险类的故事。学生也会写得有模有样,有声有色。2、空白激疑,拓宽延伸一些文本的作者往往不和盘托出,留下一个永恒的悬念,追求一种“空白之美”。这恰恰成为学生联想、写作的点,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对空白处进行大胆的猜测、设想,补上“空白”,创造出另外一派旖旎的天地。

6、凡卡一文的结尾是在凡卡满怀甜蜜希望的梦中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于是,我让学生想象凡卡的未来。学生用美好的心灵,稚嫩的笔勾画出了凡卡精彩纷呈的结局。3、想象情景,丰富内涵语文教师应抓住每一篇阅读文章中的新词新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大胆想象,把想象到的情景生动地描绘出来,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语句的积累和运用,也训练了思维习作,这不是一举两得吗?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这是于永正老师的一个教学片段:师:三轮车夫的脸是“饱经风霜”的,那么请你想象一下,在旧社会里,一个拉黄包车的人,他那“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从头发到眼睛,到皮肤,到嘴唇,甚至包括他身上穿的衣服,甚至包括头发。我给大

7、家开个头好不好?生:好。师:这个车夫才三十多岁。请用这句话开头,展开想象,你认为他那“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请你来写一写。但是这段话里面不准有“饱经风霜”这个词。通过你的具体的描写,告诉大家,这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生写完,上讲台念。生:这个车夫才三十多岁,但他的头发乱蓬蓬的,脸色蜡黄,一双眼睛深深地陷在眼窝中,嘴唇苍白,没有一丝血色,脸上也布满皱纹,一身寒酸的衣服打着大补丁,浑身散发出一股汗臭味。师:这就叫“饱经风霜”。生:这个车夫才三十多岁,他穿着一身褪色的衣服,双脚光着,手上的皱纹很多,但是头上戴着一顶帽子,乱蓬蓬的头发从帽子下钻出来。额头上有三条抬头纹,眼角也有三条皱纹,帽

8、沿上也有许多灰尘。虽然天气很寒冷,但是他的鼻子上还是挂着许多汗珠,嘴唇上也有许多皱纹,耳朵冻得通红。我想,他拉车也不只一两天了。 师:好的,这就叫“饱经风霜”。多么精彩啊!于老师把抽象的成语,一次又一次放大,一次又一次激活,引领学生看到这四个字背后的内涵,而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纵观我们的作文教学,总是沿袭着“命题习作评改”一成不变的模式。教师在指导时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思维训练,导致学生思想僵化,甚至出现了邯郸学步的局面。其实,习作教学也需要教师在潜心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创设恰如其分的教学情境,丰富作文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表达的欲

9、望,而从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如在教学生写第一次走夜路时,我把学生带到事先布置好的多功能室里,在黑漆漆中,学生摸索着前进,我又通过音响传出风声、鸟声、尖叫声学生们一下子被带进了黑夜中。通过情景模拟,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情感和语言都被激活了,场景和语言在瞬间建立起了联系。当我看到学生声情并茂地交流时,当我看到一篇篇妙语连珠的习作时,我不禁被情景教学而折服。正与李吉林老师说的: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因此,教师在习作教学中,不要为指导而指导,而应想方设法,让学生入情入境,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果。写作始于心灵之内的生长,不能成为身体之外的附加。因此,在作文的教学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丰富积累,并进行灵活有效地指导,学生一定能够扬起思维的风帆,快乐地栖居在习作这块广袤的沃土上,而我们的作文教学也会姹紫嫣红,满园尽是春色!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