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数学课程的动态教学模式与课堂效果评价.docx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6981752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数学课程的动态教学模式与课堂效果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础数学课程的动态教学模式与课堂效果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础数学课程的动态教学模式与课堂效果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基础数学课程的动态教学模式与课堂效果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基础数学课程的动态教学模式与课堂效果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础数学课程的动态教学模式与课堂效果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数学课程的动态教学模式与课堂效果评价.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数学课程的动态教学模式与课堂效果评价摘要:本文主要从基础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抽象性、完整性等特点,分析了基础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说明了在基础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加强课堂教学效果预测性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基础数学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动态教学模式与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关键词:基础数学;动态教学;教学效果一、基础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二、基础数学课程动态教学模式与教学效果预测在备课之前,首先要对下次教学内容的教学效果进行预测。我们不仅要考虑下次课要讲哪些内容,还要考虑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的情况进行分析、预测,以及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都要有充分的估计。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或同一教学

2、内容中的不同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往往是不同的,哪一种教学效果比较好,都要进行分析和预测;如何讲好每一个知识点,如何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等等,都是备课时需要认真考虑的,真正做到学生是授课过程的主体。教学效果预测要充分考虑学生对老师的愿望,因为老师授课的对象是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在讲课之前学生对老师也有一个期望,最低的要求就是希望老师所讲的内容清楚、能听懂,除此之外还有理解等等方面的要求。如果老师的授课能达到学生的要求,学生认为这位老师的授课水平高,否则就是这位老师授课水平低。但教师授课水平的高低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以期末考试的试卷难易程度和学生考试的成绩来反映教师的

3、教学水平也是不科学的,因为试卷的难易程度很难定论,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凭感觉。如何鉴定教师授课水平,一直是困扰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评价的难题,为此,我们做了一些的探讨与实践,不一定科学。设x是任课教师对教学效果给出一个预测值,y是学生给任课教师期望值,如果xy,说明这位老师可以胜任这门课的教学。否则,这位教师不胜任这门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对该教师的评价不会太好的。这就是说老师对自己要高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发挥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一般来说,在授课之前,学生不知道老师的教学效果预测值是多少,学生也不会给老师期望值。如果我们把教学效果的评价定量化,那么,教学效果的评价值可以看成x的函数f(x),当f

4、(x)x时,说明这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用得当,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的;当f(x)总结上次课教学情况和效果的基础上,对下次课要讲的内容进行分析,找出重难点,并进行预测(包括内容的安排、衔接,例题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作业的布置,甚至说的话,等等),然后再写教案。备课不仅是写教案,也是一门科学,科学地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上好课的基础。没有充分的、合理的、科学的备课,不可能有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不可能上好课。抓课堂教学,首先要抓备课。每位老师都有各自的备课方式,大致有两种方式:1.老师在上课前根据这次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备课,并写出本次课的教案,下次上课前再根据要讲的教学内容进行备课,再写

5、出该次课程的教案,也就是讲一次课备一次课的教学内容。这种备课省事,大部分老师都是采取这种方式,有利于上课时对本次课教学内容比较清楚。但不足的是:基础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部分完整性差;如果有次课上得不好,失误较大,或者讲得过快,或者讲得过慢,这样就不利于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灵活性差,会影响后面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等。2.老师根据基础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部分完整性,备一次课,写几次课的教案,虽然这种备课方法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调整有一定的灵活性,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一次课写一次教案的不足,但因时间较长,有时会对教学内容记得不太清楚、生疏,影响教学效果。为了避免上述备课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动

6、态的三次备课法:就是每次备课时,备三次课的教学内容,并写三次课的教案:第一次课的教案详写,第二次课的教案可以写得粗一些,第三次课的教案写得更粗一些。如果备课时,备两次课的教学内容,写两次课的教案,若第一次上课时有失误,就要修改第二次课的教学内容,第二次上课时就要弥补第一次造成的失误,这样第二次课的教学内容不一定能完成,也就会影响后面的教学进度,导致后面为了赶进度而影响教学效果。如果备课时,写四次以上课的教案,花在写教案的时间较多,也没有必要。教学实践证明,备课时写三次课的教案是科学的,因为第一次课有失误,在下面的两次课完全可以调整教学内容,不影响后面的教学进度。第一次课上完后,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7、,在评价的基础上,调整第二次教案的教学内容,并写出详细的教案,同时修改下次教案,增加一次较粗的教案。如此滚动下去,每次备课都保证有三次详、粗适当的教案。动态备课法模式:第一次备课3.基础数学课程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在前面,我们提到了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它是下一次课堂教学效果预测的前提和基础,是评价课堂教学好坏的主要论据,也是备课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虽然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有些是不可预测的,但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教师。我们知道,基础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以讲课为主,概念、推理、举例等等都是边写边讲,在讲解的过程中速度不能过快,也不能太慢,如果老师讲得好,那么学生喜欢听,注意力集中,效果肯定好;如

8、果老师讲得不好,那么,有的学生会产生厌学等情绪,思想不集中,学生出于课堂纪律的约束,会表现出心不在焉的听课样子。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感觉不出来自己讲得是好还是不好,是判断课堂教学效果的依据,但不能就此给自己的教学效果做出正确的评价。如何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做出正确的评价,评价的依据是什么,目前还没有合理的说法和理论依据。目前大多数的做法是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对老师的打分,以及督导组的老师听课等等来说明老师的教学水平。这种评价看似有道理,但是不全面的。基础数学课程是大面积公共基础课,考试时统一试卷;影响学生考试成绩的因素很多,考题的题量、难易度,生源,专业的要求和培养目标,学风等等,都是影响考

9、试成绩的因素。学生给老师打分也存在许多缺陷和不公正,课堂教学管理严的老师得分不一定高,要求不严的老师可能得分较高;有的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无所谓,尽量打高一点。督导老师打分往往是表面印象,如果不是同行专家更是如此。所以,最具有说服力的评价是自己给自己评价。如何给出一个合理的自我评价,一直是教师都想搞明白的事,特别是一次课下来后,这次课上得如何等等,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说明,学生上课时的情绪、提问以及学生的作业,是反映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学生上课时的情绪可以反映教师讲课的激情、语言的表达、内容的安排、概念的讲解、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方法是否恰当等等,所以在上课时一

10、定要注意学生的情绪。课堂提问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更能反映老师的教学水平。课堂提问一般分为直接提问和间接提问,直接提问就是请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适应于小班上课;间接提问就是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提出问题,然后看学生对老师提的问题反映表情来判断学生掌握的情况,这种提问适应于大班上课,最好是直接提问与间接提问并用。作业不仅可以反映学生平时成绩,更能反映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它是定量反映老师这次课教学效果情况的具体表现。所以布置作业一定要认真,要求学生都是独立完成作业,不要给出参考答案,且作业布置要注意难易程度、题量适度,一个教师教学水平如何从作业上基本上可以反映出来。为了更好地分析课堂教学

11、效果,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定量地进行评价自己这次教学效果,即教学效果评价成绩=上课时学生的课堂情绪20%+课堂提问10%+作业70%。上课时学生的课堂情绪成绩和提问成绩根据上课时的表现来给出,作业成绩为批改作业的平均成绩,也可以随机地抽取一定比例的作业平均成绩作为作业成绩。由于我们在上课前对教学效果进行了预测,并给出一个预测值。当预测值教学效果评价成绩,说明这次教学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效果;当预测值教学效果评价成绩,说明这次教学有问题,必须认真查找原因,在下面的教学过程中纠正。这样我们就给出了课堂教学效果的计算公式:课堂教学效果值=课堂教学效果评价课堂教学效果预测。当课堂教学效果值0,说明这次教学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效果;当课堂教学效果值0,说明这次教学没有达到了预期效果,有问题,要查找原因,在下面的教学过程中纠正。总之,要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要有一个合理的评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如何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并对教学效果进行预测和评价,我们进行了研究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探讨,得到了上述的成果,特别是对数学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