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3.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6872574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2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2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2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2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3.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 潘军民(咸阳市旬邑县中学 711300)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物理沪科版选修3-2第一章电磁感应与现代生活第二节内容。感应电流是在电流前面加了一个定语,感应电流是电流,所以它既有方向又有大小,具有电流的通性,因此,掌握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是学习电磁感应现象的必要环节。第一节,研究了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第二节,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第三节,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并应用感应电流的方向等效电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所以,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在本章节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研究电路问题和等效法的使用做好了铺垫和准备工作。同时,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为学生研究第二章交变电流提供了理

2、论支撑,所以会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尤为重要。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并理解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的内容。 2、能区别“一定律三定则”。教学难点:掌握应用楞次定律、右手定则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三、学情分析:学生掌握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本质是磁通量的变化和条形磁铁磁场分布,但是楞次定律比较拗口,学生理解和使用存在一定的困难。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实验操作及现象分析。(2)知道并理解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的内容。(3)掌握应用楞次定律、右手定则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过程,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2)总结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3)通

3、过实验探究,学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2)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五、设计思路:本节课是一节物理规律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指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利用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手段,教师主导,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帮助下通过实验来发现、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通过实验总结出楞次定律,然后对其进行理解和深化,设计习题初步应用楞次定律,引入右手定则,做到重难点突出,区分“一定律三定则”理清思路,提炼楞次定律应用步骤,课堂总结归纳,检测反馈。六、教学器材:条形磁铁、楞次定律演示仪和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课题引

4、入。提出问题:感应电流是电流的一种,所以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判定?(二)新课教学。1、实验探究。(1)展示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条形磁铁分别插入闭合圆环和不闭合圆环各有什么现象?学生回答:闭合圆环磁铁和圆环有力的作用,不闭合圆环没有力的作用。提问:从实验中可以得出那些结论?学生回答:a、和圆环的材料无关。b、和圆环是否闭合有关。提问:圆环闭合会产生什么?学生:a、圆环闭合会产生感应电流。b、感应电流会产生磁场。(2)条形磁铁靠近闭合圆环和远离闭合圆环分别表现的是什么力?学生:靠近时是斥力,远离时是斥力。2、实验分析。教师黑板作图,(1)靠近时是斥力,“同名磁极相互

5、排斥”,确定磁铁磁场方向、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和感应电流方向。(2)远离时是引力,“异名磁极相互排斥”,确定磁铁磁场方向、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和感应电流方向。3、总结归纳。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如果磁通量在增大,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原磁场的增强,如果磁通量在减小,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原磁场的减小。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楞次定律。4、理解深化。(1)谁阻碍谁:结果阻碍原因。(2)阻碍的理解:使缓慢变化。(3)阻碍的方式:a、磁通量变化的角度:增异减同b、相互作用的角度:来拒去留c、面积变化的角度:增缩减扩(单向磁场) (4)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5、

6、案例分析,引入右手定则。先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学生自学右手定律,体会到特殊情况导体切割磁感线,感应电流的方向判定有更便捷的方法。6、 区分“一定律,三定则”理清思路。磁场和电磁感应这一部分,手上定则多,为了是学生不混淆,通过表格进行比对,厘清思路。7、 楞次定律使用步骤和课堂小结。楞次定律对初学者来说比较难懂、难用,通过案列让学生明白楞次定律使用的步骤,无论是思路和方法学生都会明晰。8、 检测反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节课的设计和调节做好准备。(三) 作业布置。八、 课堂反思:1、本节课是规律探究课,最好是教师指导学生亲手实验,更能提高学生的物理兴趣和探究精神。2、时间分配上紧缓相间,使课堂动静结合,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