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及流程2.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687031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音乐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及流程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音乐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及流程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音乐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及流程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音乐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及流程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音乐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及流程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音乐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及流程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音乐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及流程2.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音乐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及流程 一、课前准备 1、备课,教师必须按教学要求仔细分析教材,区别不同年级考虑教学方法和教学的深广度,确定重点和难点的处理。编写教案,要求教学目标明确,步骤合理,承前启后,条理清楚,并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具体方法为:教师要吃透“课标”、 “教材”,明确音乐教学的性质和任务,了解音乐学科的教学内容体系,单元结构及教学要求,提高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自觉性;认真参照“分年级要求”和“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并授课,不随意颠倒次序、置换内容,更不能自作主张另立要求,确有需要置换内容的,必须符合教学进度和有益于青少年身心的原则,反对把不符合教学要求及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内容引入课

2、堂。制定教学计划。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音乐学期教学计划。内容有:总学时、周学时、授课学时、复习学时、考核学时;教学任务及要求、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主要教学措施、教学制度安排、计划完成情况。撰写课时计划(教案)。a认真钻研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并提前写出课时计划。b 在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设计教学过程,写好教案。内容包括:授课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具准备、板书设计、教学后记。c 教案详略应视教师基本素质而定,可不强求一律,但年轻教师必须写好详案。不论详略,书写要工整. 2、 做好上课时所需的准备工作,如曲谱抄写、

3、板书设计、歌曲定调、熟练伴奏、准备相应的教具等,目的在于使教学有条不紊,不出意外,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课堂教学当前的中学音乐教学,应该变“以歌唱教学为主”为“包括歌唱在内的多元音乐素质教学”。要求以情感目标,即激发、培养、发展学生音乐兴趣及爱好为主线,系统地灌输音乐理论和发展技能技巧,着眼于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和发展。1、常规要求:自觉遵守上课时间,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明确设计的目的,要把审美教育作为教学中的核心贯穿绐终,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以大纲和课本为依据,掌握好教学的深广度,不赶进度,不超要求,重视基础知

4、识,基本技能教学,注重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音乐学习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教师能熟练地掌握和使用钢琴(风琴、电子琴)、录音机、多媒体技术等。范唱和伴奏要准确无误,有感染力,尽量运用现代化技术教学手段。教师语言规范、生动、准确,小结及提问要避免随意性,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并能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及时予以调整,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板书内容简洁明了,条理清楚,字迹工整。课后有小结。 2、基本训练内容: (1) 发声。要求持之以恒,有计划地在各年级进行,正确掌握青少年发声的特点,对各年级的“发声练习”和“带词练声”都要求贯穿“声”与“情”的结合,使学生养

5、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正确的唱歌姿势、口形变换、气息控制、共鸣和咬字)和感情表达能力。 (2) 音准练习。音乐属听觉艺术。培养学生的音准和听记能力,是提高音乐素质至关重要的一环,必须按教材有计划结合各年级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从模唱音高到听辨音高,从旋律音程到和声音程,从听记单音到结合节奏,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过程。 (3) 节奏训练。节奏是塑造音乐形象的基本表现手段。音乐情绪的差别多半取决于节奏的变化,节奏训练的重要也由此可见。节奏训练,同样要求“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和“与情绪相结合”,训练形式要灵活多样。达到培养学生心灵手巧、有较强的节奏灵敏度,不要只局限于要求学生“识谱划拍”一种形式上。常用

6、的方法有模拟击拍、简易节奏训练、视谱击拍和分部击拍等;要求较高的有手、膝、肩、脚配合并击和“创造性节奏接龙”等。(4) 识谱教学。要严格参照“调整意见”的识谱要求进行,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识谱能力。(5) 歌唱教学。自始自终地贯穿正确的发声要求,一般有下列几个步骤: 范唱。在简介歌曲后进行范唱,目的在于使学生发生兴趣和对该歌有完整的了解。可由录音来代替,教师有条件范唱效果更好,可以使教学更直观、亲切。 曲调练习。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独立视唱。 熟悉和练唱歌词,可按词曲的节奏组合引导朗读,然后引入曲调唱歌词至熟练。 感情处理。要正确分析歌曲的风格特点和形象,联系歌曲的思想感情,处理歌唱的强弱变

7、化和高低起伏,使学生有表情地唱歌。 (6) 欣赏教学。它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以及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指导欣赏,要求介绍生动精练,重点突出,把基点放在熟悉音乐语言和音乐形象上。 (7) 德育渗透。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音乐的特征是情感性与形象性,音乐教学是通过情感与音乐语言,使学生动之以情,感之以形,然后晓之以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是音乐教学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音乐教学离开了思想性,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8) 音乐教学过程是始终贯彻培养学生乐感的过程。各项基本训练应避免各不相关或孤立地进行,要有机结合它们的

8、共同因素,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3、作业测评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作业一般采用音乐活动的形式当堂完成,也可以有适量的课外作业。根据音乐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家庭及社区等方面所蕴藏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布置的作业在课内必须有相应的检查与记录。此外还应重视作业的集体交流,在交流中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情况,反馈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目标和进度,改进教学方法。教材要求的书面作业及目标测试,应列入教学计划在课堂教学中完成。三、上课基本流程:1、唱歌课A、复习旧歌B、导入新课C、新歌学唱:初听歌曲;熟悉歌词;聆听学唱;教师范唱;重难点处理;完整演唱;(律动教学:视情况而定,不一

9、定所有歌曲都加入律动)D、表演表现2、欣赏课:A、导入新课B、简单介绍C、聆听乐曲:乐曲情绪如何;为乐曲分段,也可分段聆听赏析;了解主奏乐器,听辨音色及表现力;熟悉乐曲主题旋律,能够简单哼唱或试唱曲谱;可根据乐曲情绪,适当加入律动。D、拓展教学:其他相关音乐赏析四、教学评价1、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予以充分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奏)等方式进行。2、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可以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进行定性评价,也可根据需要和可行性,进行量化测评。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科学性。3、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可采用自评的方式,以描述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为主。由于在音乐学习中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因此,学生评价的重点应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4、考核成绩可依据平时检查、书面作业和教学目标测试,分别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记载入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