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体间性视角下探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686076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主体间性视角下探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主体间性视角下探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主体间性视角下探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主体间性视角下探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主体间性视角下探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主体间性视角下探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主体间性视角下探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主体间性视角下探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理想信念是一种精神力量。对于个人而言,它是一个人的人生目的和动力;对于社会而言,它是社会的共同愿景和精神动力,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显得极为重要。传统的主体性教育形式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缺失比较严重。而实效性是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因此,本文在分析p 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现状的根底上,从主体间性理论的视角下,探究主体间性理想信念教育形式及其在进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上的促进作用。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现状分析p 当代青年理想信念的主流是积极、安康、向上的。大学生对社会开展态势比较乐观,但也不同程度存在政治信仰迷茫、价

2、值取向混沌、社会责任感缺失、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问题。他们普遍懂得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但是其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间缺乏有效的统一,在实现理想过程的态度上具有不稳定性。近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工作者在理想信念教育中不断探究,对其实效性也做了深化分析p 。如潘子彦等对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做了相关调查,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张力架构。吴玉峰提出要把握好交流、交融、投入等三大要素;通过分层教育、奖惩机制、网络教育来进步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等。二、主体间性视角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因素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又译作交互主体性、主体际性是20世纪西方哲学日益凸

3、显的一个概念,是以海德格尔、胡塞尔、马丁布伯和哈贝马斯等为首的西方哲学家从传统认识论、存在、解释学以及交往行为等理论视角提出的。其规定了主体之间在语言和行动上互相平等、互相理解和交融、双向互动、主动对话的交往特点和关系,是不同主体间通过共识表现的一致性。在主体间性视角下,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一种以教育者为中心主导的“教育者主体”,即主体性教育形式,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在于无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由此在现实中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造成了教育实效性的缺失。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不平等。主体性教育形式中,教育者教师作为主体,始终是处于主动的、支配的地位,而受教育者学生作为客体,那么始

4、终处于被动的、被支配的地位。这样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之间缺乏对话、交流、沟通与交融,出现受教育者自身主体的缺失。2.理论说教与理论脱节。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形式常常通过报告、演说、宣讲、座谈等方式,无针对性、无目的性地安排教育内容,这些单纯的理论灌输不能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和行为。3.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总是在追求一个趋同的统一目的,教育形式单一,无视个体的心理需求。而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研究,较少研究承受教育者的态度和承受程度,导致教育的实效性低下。4.无视教师自身的思想状况对教育的影响。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人格、情感、意志和行为都会对大学消费

5、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教师的思想、意志和品格不可防止地会受到社会环境诸多因素的困绕,因此他们在言行上的某些不一致也会影响教育的说服力。三、探究主体间性教育形式,进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在主体间性视角下,理想信念教育中要真正把受教育者看作是教育的主体,重视受教育者的独立人格,充分开掘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主体间性理想信念教育形式应具备主体性、平等性和互动性的特点。1.主体性提倡“理解”式理想信念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彼此成认对方的主体性,彼此对教育活动都有自主选择、参与和发挥能动性、创造性的权利,彼此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对方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改变其在传统教育中的那种居高临下形象,充

6、分尊重学生的话语权,营造和谐的教育气氛。2.平等性提倡“以人文本”,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的承受机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民主平等的交往主体,在双向交流中形成一种开放的、动态的“思想场域”。同时,应强调学生对教育形式的态度和对教育的承受程度,更加重视个体的适应性和内在需求;教师要重视自身行为和意志对教育的影响,进步自身的素养修为。3.互动性提倡“对话”式理想信念教育。是指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互相影响、交互作用的对话。这种对话具有开放性和开展性,使师生各自的主体意识能在多极主体间的交流互动与积极和谐的状态中得到更深层次的开展和提升。四、结语主体间性理想信念教育形式是一种教育形式的开展,它不是对传统主体性

7、教育形式的全部否认,而是一种积极的扬弃,是人的主体性在主体间的延伸,它在本质上表达的仍然是一种全面、真实的主体性。主体间性理想信念教育形式更能表达以人为本的终极关心理念,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开展,对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有更好的促进作用。【参考文献】:p 】:1吕绍明.从主体间性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创新J.丽水学院学报,2022,335:116-119.2吴玉峰.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探究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22,272:82-84.3赖玉萍,刘毅,田晓放等.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成效的因素分析p 和对策研究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223:80-83.4潘子彦,王磊,郁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224:14-17.5骆平,周巧生.主体间性对研究生思政教育开展的借鉴意义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94:160-164. 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