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6859395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案 - 2002.11 【复习目标】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1.理解 B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分析概括XXX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知识讲解】 总体要求: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提高最有效的办法只有两条:一条是积累,一条是转化。学习文言文的第一要着就是积累。而积累的最好办法就是背诵,把文言文中的若干篇章熟记在心,

2、文言的实词的意义、虚词的运用、各种句式的变化等也都已经包含在其中了。更重要的是,可以学到古代名篇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修辞等方面的要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那么,需要背诵多少篇章呢?新修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已有明确规定,“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一定数量”,在大纲中规定为蜀道难声声慢长亭送别等诗词曲40首,劝学兰亭集序赤壁赋等古文20篇(段)。这些是对每一位高中生的最起码的要求,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对文言的语言感知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文言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这就好比盖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越坚固,房子也就可以盖得越高再说

3、转化。这里说的转化是指迁移能力,即在阅读背诵的基础上,能够阅读其他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就是要掌握一些文言的学习规律和方法,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言实词 虽然最新教学大纲中只规定需要掌握120个文言实词,但实词掌握得越多,阅读水平就越高。掌握文言实词主要有4个方面: 1词的古今异义。着重掌握词语古今意义的变化,有的词义扩大了,有的词义缩小了,还有的词义转移了。如1999年高考第11题D项人灾,绝食者千余家句中,绝食作断绝粮食讲,与今天的绝食意义完全不同。这是由于词义演变的缘故。 2一词多义。文言中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

4、项,在学习时要随时总结,不断深化。如“发”字,在“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中作“发射”;在“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荆轲刺秦王)中作“出发”;在“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赤壁之战)中作“点燃”;在“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中作“打开”;在“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中作“发动”;在“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同上)中作“抒发”;在“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君后援”(赤壁之战)中作“派遣”;在“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中作“征发,征调”;在“即道意中事,无毫发爽”(促织)中作“极短的长度单位,十毫为一发”;在“野芳发而幽香”(醉

5、翁亭记)中作“开放”等。这些都是课内所见的,平时不断积累实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就会掌握得越来越多了。 3通假字。通假字是指本应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如“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中,“要”是通假字,而其本字是“邀”。另有一些古今字,在课本中也列入通假字的范围,这是由于在古代有的字义项较多,后来就在原字的基础上另造了一个新字,以分担它的一个意义,原来的字叫古字,后起的字叫今字。如“莫”和“暮”:“莫”是古字,“暮”是今字。从意义上看,通假字与本字是无关的,而古字与今字则是有关的。高中课本中涉及到的通假字和古今字大约不超过100

6、个,识记起来并不困难。(另作专题复习) 4偏义复词。举例。 5.词类活用。古汉语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这是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动词用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理解词类活用对掌握实词是大有好处的,但不必死记硬背。在平时学习、诵读过程中,即可把握这种语言现象。(另作专题复习) 【文言实词巩固训练】 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 词的古今异义 1按 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 2拜 拜为上卿(廉蔺列

7、传( ) 3比 比至南郡(赤壁之战( ) 4鄙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 5辟 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 6病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 7参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劝学)( ) 8池 池非不深也(孟子)( ) 9次 秦伯素服郊次(崤之战)( ) 10存 而公子亲数存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 11除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12第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与妻书)( ) 13董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涉江)( ) 14都 中有都柱(张衡传)( ) 15伐 此五霸之伐也(信)( ) 16泛 大命将泛(论积贮疏)( ) 17放 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谭嗣同)( ) 18顾 三顾臣

8、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 19管 郑人使我掌北门之管(崤)( ) 20害 争宠而心害其能(屈原列传)( ) 21会 会宾客大宴(口技)() 22藉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赤壁之战)() 23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24景承天景命(谏太宗十思疏)() 25戾鸢飞戾天者(与朱元思书)() 26廉其行廉(屈原列传)() 27令便言多令才(孔雀东南飞)() 28略秦进兵略地(荆轲刺秦王)() 29冒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活板)() 30逆 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孔)( ) 31迁顷襄王怒而迁之(屈)() 再迁为太史令(张)() 32适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33穷固将

9、愁苦而终穷(涉江)() 34渠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 35如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指南录后序)() 36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37速始速祸焉(六国论)() 38特特示故人耳(记王忠肃公翱事)() 39信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40向 向吾不为斯役(捕蛇者说)( ) 41谢 多谢后世人(孔( ) 42寻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 43坐何坐?坐盗(宴子使楚)() 停车坐爱枫林晚(山行)() 44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 45再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 46走双兔傍地走(木兰诗)() 47奏项如奉璧奏秦王(廉)() 48卒而卒葬之(游褒禅山记)()

10、49正 妙尽璇机之正(张衡传)( ) 50章 黑质而白章(捕)( ) 51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 52初一 初一交战(赤)( ) 53地方 地方数千里(赤)( ) 54非常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 55风流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京口北固亭怀古( ) 56故事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六国论)( ) 57交通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 58具体 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 59绝境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 60慷慨能使人慷慨涕泣矣(柳敬亭传)( ) 61可怜 可怜体无比(孔)( ) 62结束 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 ) 63经纶 经纶

11、世务者,窥谷忘返(与朱元思书)( ) 64其次 其次,求脱械居监外板屋(狱中杂记)( ) 65其实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宴子使楚)( ) 66 首领 令人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五人墓碑记)( ) 67无论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 ) 68牺牲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 69因为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 ) 70中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 (二)一词多义 1 乘 (1)公与之乘(曹刿论战)() (2)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涉江)( ) (3)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 ) (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触龙说赵太后)( ) (5)以乘韦先,牛十二

12、,犒师。(崤之战)( ) (6)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 2 除 (1)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信陵君窃符救赵)( ) (2)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 ) (3)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 (4)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 ) 3从 (1)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 ) (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 (3)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廉)( ) (4)樊哙从良坐(鸿)( ) (5)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 (6)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 4辞 (1)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送东阳马生序)( ) (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 ) (3)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公辞焉。(崤)( ) (4)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苏武)( ) (5)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赤)( ) (6)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