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基本要素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6842961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章的基本要素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文章的基本要素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文章的基本要素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文章的基本要素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文章的基本要素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章的基本要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章的基本要素(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章的基本要素主题一、主题的概念和特点文章的主题是作者在说明问题、 发表主张或反映生活现象时, 通过文章全部 内容所表现出来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主题”一词源于德语词 thema,原指乐曲中的主旋律,即乐曲的核心,后 来被移植到文章理论中。日本把“ thema”译为主题,我国在 20 世纪翻译外国文 学理论时从日本引进。 现在已成为一个比较通用的写作术语。 我国古代文论中所 说的“意”、“旨”、“道”、“义”、“理”、“志”、“主旨”、“题旨”、“主脑”等,其 涵义与“主题”基本相同。当然,在不同类型的文章中, “主题”有不同的含义:在记叙文中,主题是 作品对所记述的人物和事件的基本看法。

2、在议论文中, 主题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 的基本观点或中心论点。 在应用文中, 主题就是作者在文章阐述过程中对问题的 客观科学的解释。所以,主题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称谓:在文学作品中称“主 题”或“主题思想”,在记叙文中,常称“中心意思”或“中心思想” ;在论说文 中,常称“中心论点”或“基本观点” ;在应用文中,常称为“主旨” 。文章都应该有明确的主题。 因为任何人写文章都有目的性, 都要通过所使用 的材料或宣传某个主张, 或阐明某个问题, 或抒发某种感情。 而这些都是作者在 文章中所表现的主题。 当然,不同体裁的文章在表现主题的方法上不尽相同, 或 直接提出(如议论文),或曲折展示(如文学作品

3、) ,但不论表现方法如何,主题 思想都应该是明确的。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 ,虽然篇幅短小,但其中却包含了作者深刻的思想 感情,明确的写作目的和意图。 鲁迅先生绝不是单纯地为了把他所见到的这件小 事告诉读者, 而是要通过这件小事来歌颂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 表现自己深刻的 自我剖析的精神,从而使人们认识劳动人民的伟大, 教育与自己一样的知识分子。 这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同时也就是这篇文章的主题。二、主题的形成(一)主题的作用主题是文章的主脑和灵魂, 在文章中起着统帅的作用。 明代学者黄子肃说“意 者,一身之主也。”清代戏剧理论家李渔说: “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 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

4、。 ”事实上,一篇文章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 作用的好坏,关键就是看它的主题正确不正确、深刻不深刻、新颖不新颖、指导 意义大不大。没有主题,文章不过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主题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全文的始终, 它不但体现着文章的政治方向和思想 倾向,而且统帅着全文的人物、事件和细节,也决定着文章的层次、结构和表达 方式。清代学者王夫之说: “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 帅之兵,谓之乌合。”主题是文章的“纲” ,纲举才能目张。具体地说,主题在文章中的统帅作用表现在:第一,要围绕主题安排材料。写作时,要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选择材料,并 确定各个材料的详略程度和表达次序。如果文理不顺,

5、行文无序,或杂乱堆砌, 就会造成主题不突出,以至淹没主题。第二,要围绕主题安排结构。元代程端礼说: “作文,以主意为将军,转换 开阖,如行军之必由将军号命” 。(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转换开阖”指的 是结构布局, 就是“行军”的路线。文章怎样在开头点题, 怎样在中段充分论证、 表述主题,怎样结尾,各层次之间怎样起承转合等等,都要听从主题的调遣。第三,要围绕主题遣词造句。文章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主旨是最主要 的东西。语言文字是用来传达、 表现这个主题的, 只有根据主旨需要来调遣才不 至于流散杂乱。清代袁枚讲,主题象“主人” ,文辞只是“奴婢”、“兵卫”,不能 “主弱奴强”,那样它就不听调

6、遣了。只有把词语变成了作者手中的“精兵” ,用 的时候才能做到“指挥若定,心到字从,文笔生辉” 。(二)主题的产生主题不是附在事物表面的现象, 而是包含在事物内部的精髓。 确立主题是综 合运用多种能力的思维过程, 它要求作者的思想认识与生活素材和工作实践在相 当高度、 深度上和谐地结合, 反复地求索以至形成主题。 可见形成主题要具备客 观的生活、工作实践与主观的思想感情两方面的条件。首先,主题具有客观性, 它是全部材料思想意义的集中概括。 主题是从材料 中“提炼”出来的,正象金属是从矿石中提炼出来的一样。若没有矿石,拿什么 提炼出金属来呢?毛泽东同志从认识论的高度,深刻地指出: “只有感觉的材

7、料 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 ,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 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 ”(实践论)可以说,材料是形成主题的基础和依据。材 料是第一性的,主题是第二性的。总是先有材料,而后由此形成主题,但主题一 旦产生之后,又反过来对材料起统率作用。材料所能显示的思想意义是客观的, 一定的材料只能 “提炼”出一定的主题。 有时,材料的思想意义可能是多方面的, 自然允许从不同的方面去确立不同的主 题,即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种“选择”是有限度的,它不能超出事物所 确有的“蕴含”的范围。所以,从根本上说,材料对主题的形成起着制约和规定 的作用。其次,主题又具有主观性, 作者的思想、

8、 世界观对于主题的形成起着重要的 指导作用。 文章的主题虽然来源于现实生活, 产生于全部材料之中, 但它的形成 又自始至终地受着作者思想感情及世界观的影响和制约。 因为,主题作为一种思 想观念的形态, 它虽然是现实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但是这个反映却 并非消极的、 被动的,象“镜子”一样对于客观事物的摹拟和照像, 而是积极的、 能动的反映和表现。 主题,是客观事物和作者思想感情相感应的结果, 是主观和 客观相统一的产物。仅仅具有丰富的材料,并不能决定一切,材料只是一块“璞玉” ,决定性的 东西是“眼力”,是“琢磨”,否则,再好的材料,也会被写“歪” ,写“坏”。同 一个材料, 不同作

9、者所作出的判断和评价不尽相同或截然相反的情况, 是屡见不 鲜的。一般来说, 一篇文章的主题所能达到的高度, 都是和作者在思想和世界观 上所实际达到的高度相一致的。再次,主题还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由感性认识通往理性认识的 “飞跃”的产物没有对事物的深刻、完整的内部规律的认识,就没有主题。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 “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 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 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 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 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 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 ”所谓“去粗取精”,就是要摒弃事物那些粗糙的、偶然的成分,只选取那

10、些 反映事物内部规律的“精要”的材料,即材料“典型性”问题。所谓“去伪存真”,就是要舍掉那些虚妄的、惑人的假象,只留下那些能反 映事物本来面目的确切的材料,即材料的“真实性”问题。所谓“由此及彼”,是通过事物的外部联系在比较中去探寻事物的内部规律, 即思维的“联想性”问题。所谓“由表及里”,是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在钻研中去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 即思维的“深入性”问题。所谓“改造制作工夫”,就是经过头脑这个“加工厂”的作用,运用分析和 综合的方法,通过对事物“连贯”起来的思索,从而达到由物质到精神,由感性 到理性的那个“飞跃” 。主题的提炼,又叫炼意,就是作者对客观事物 (或问题) 由感性认识“升

11、华” 为理性认识, 最终确立文章表达意向的过程。 准确地达到对事物全体的、 完整的、 内部规律的认识。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就是抓住了主题。著名歌剧白毛女的主题确立,对我们是很有启迪的。 “白毛女”原是一 个流传在晋察冀边区的民间传奇故事: 几个干部下乡开辟工作, 起初群众发动不 起来,召集大会,没人参加,群众都说到娘娘庙给“白毛仙姑”烧香去了。干部 们研究了这种情况以后, 认为是地主存心破坏减租减息运动, 利用农民的迷信思 想捣鬼,于是就日夜暗中进行调查。 一天夜里, 终于发现一个白发破衣的女人偷 取了庙里的供果跑了, 干部们立即跟踪追到一个山洞里找到了她。 她才讲出了自 己的身世:她是一个贫农

12、的女儿, 还是在抗战前, 地主用高租重债逼死了她的父 亲,糟蹋了她,又把她遗弃了。她怀着深深的伤痛和仇恨,逃进深山野洞,一直 苦熬了好几年,因为吃不上盐,见不上阳光,以致全身发白。我们的干部把她救 了出来,使她在太阳光下,在人民的政权下,重新过着真正的“人”的生活。这 个故事传到延安后, 开始有的同志认为这只是一个没有意义的神怪故事; 有的同 志认为可以做为一个“破除迷信”的题材写宣传“无神论” ;也有的同志认为应 该把“反封建”和“反迷信”两种主题处理在这一个材料里。经过了对这个故事 的仔细研究, 作者们才抓取了更积极的主题意义 “旧社会使人变成鬼, 新社 会把鬼变成人”,显然,这个最后的提

13、炼、确立的主题是正确的、深刻的,它揭示了事物的真正本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 对搜集到的大量材料, 要从中提炼出具有一定高度、 一 定深度的主题, 就应该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主题 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要想提炼好主题,首先要做到反复实践, 注意调查研究, 深入掌握第一手材料。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就不能脱离工作的实践。其次,要 认真学习, 努力提高自己的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水平。 只有提高了自己的思想 水平,充分理解和掌握党的方针政策,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再次,还要提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我们去调查了解工作中的某一个问题, 有人这样反 映,有人那样反映,

14、 这种种反映很可能是互相矛盾的。 我们就要根据材料和已有 的经验,再对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全面的的分析,辨别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 虚假的,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进一步综合,以马列主义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 对材料进行本质的分析, 从中找出具有代表性, 最能体现其本质规 律的主题来。三、主题的要求确立主题,应该做到正确、集中、鲜明、深刻。(一)正确所谓主题正确, 就是要求主题能够正确地概括和揭示事物的本质, 符合马列 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符合客观事物的真实情况,符合科学规律,而不 是歪曲的、主观的、片面的。对于应用文来说,正确性还应该包含着针对性和全 面性相结合的要求, 即文章

15、的立意既要针对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 据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提出切实可行的原则、措施,又要防止一种倾向掩盖 另一种倾向,把话说满、说过头。要尽量避免“法立弊生”的现象出现。要做到 这一点,首先要求作者的思想认识正确, 要求作者站在正确的立场上, 用马列主 义、毛泽东思想做指导来观察事物,认识问题。(二)集中所谓集中, 主要是指主题的简明与单一。 一般说, 就是一篇文章的目的性要 单纯。一篇文章不宜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中心, 只能有一个主题, 作为文 章的核心,全文都要围绕这个核心,把它说深说透。因为一篇文章的容量有限, 不要希冀在一篇文章里说明或解决许多问题。主题要集中,还指

16、文章的范围要小一些。著名语言学家王力说: “论文的范 围不宜太大”,“范围大了,你一定讲得不深入,不透彻” (谈谈写论文)。这两 句话很对,要集中笔力于一个问题或一个方面。古人有所谓“小题大做”法,就 是提倡从小事情中发掘出深刻的道理;还有所谓“宽题狭做”法,就是从宽泛的 范围中选取一个方面立意,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应用文要求“一文一事” ,主题单一,议论文也是如此,一篇议论文只能有 一个中心论点,其余的分论点都是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为中心论点服务的。(三)鲜明 所谓鲜明,就是要求主题是非分明,具有明确的倾向性。作者赞成什么,反 对什么,爱什么,憎什么,都应该态度明朗,毫不含糊。主题直接反映了作者的立场和世界观。 作者对写进文章中的敌我、 是非、美 丑等事物和问题性质, 应表示出强烈的爱憎和明确的态度, 不能含糊笼统、 模棱 两可。只有这样,才能把正确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