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docx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6828001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0.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新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新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新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新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新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新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新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新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新编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讲述了19世纪4060年代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与现行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特色,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本章共分为七节: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新思想的萌发。与现行教材相比,本章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1.构建章节结构,突出阶段特征。新教材在结构上“质”的变化是,每章展示一个历史发展阶段,而不是一个历史事件。本章七节展示的是19世纪4060年代的历史,包括现行教材的第

2、一、二、三章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其中新教材把现行教材第一章第二节的子目“新思潮的萌发”和第二章第二节的子目“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合为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并增加一子目:“新思想萌发的原因”。把第三章第一节的子目“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侵略的加剧”细化为“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两子目,连同增加的“贩卖华工”、“早期的资本输出”两子目,构成第四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其余五节与现行教材相应的五节课题相同,只是在第三节增加了一个子目:“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在第五节增加了一个子目:“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第六节增加了一个子目:“重建领导核心”;

3、把现行教材第三节子目“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移至第二章。这样安排,紧扣了本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封建社会”的课题,突出了这一阶段中国历史的发展特征。2.增加宏观和理性,突出高中特色。(1)新教材主要从加大篇章概要和历史背景(原因)的分量,来展示历史发展的全局性。如本章的概要首先了本阶段历史发展的世界背景:中国“曾经在漫长的岁月里,走在世界的前列。从17世纪开始,西方主要国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却依然在封建主义道路上缓慢发展”。然后依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先后介绍了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影响、新思想的萌发、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原因和意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影响。新教材还加强了对本章重大事

4、件背景(原因)的介绍,如在保留了鸦片战争的背景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新思想萌发原因的内容。增加宏观知识,将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科学的历史概念,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线索,进而掌握历史发展规律。这样更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2)新教材还注重拓展知识的深度,增加理性知识。如增加了对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原因、新思想萌发原因的分析,加强了对鸦片战争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功绩的分析。同时对上述原因或影响的分析,新教材多采用分点叙述,条理更加清楚明确。如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分析,新教材把鸦片战争的影响明确归纳为三条:社会性质的变化、社

5、会矛盾的变化、革命任务的变化。在每一条分析中,通过比较战争前后的不同点,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变化的表现。此外,新教材对理性知识的分析更加完善、客观和准确。如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上,既指出其局限性,又从五个方面肯定了其功绩,而且第一次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指出其巨大功绩。最后,把“新思想的萌发”单列一节,可见新教材加强了思想史的地位。新教材增加的这些理性知识,强调了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和概括,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和掌握,与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突出了高中特色。3.加强历史材料分量,突出学科能力的开发。第一节:正文增加“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激增表”、课后练习中增加“中英贸易及鸦片走私一览表”,删去图片“

6、英舰封锁珠江口”。第二节:正文增加“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示意图”,删去正文中“近代人绘制的上海租界区地图”。第三节:正文增加图片“广州海珠炮台,1857年12月,被英法联军占领”、文字材料“美国学者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的一段引文、图片“中英天津条约签字情景”,用图片“英法联军焚毁后的圆明园远瀛观”替代“英法联军焚毁后的圆明园”,删去正文中图片“1857年英军侵犯广州”、“被俄国强占的伯力”。因子目“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移至第二章,相应的两幅图片也移至第二章。第四节:因本节大部是新增内容,正文中的八幅图片文字材料,除图片“赫德”是现行教材相应内容的材料外,其余均为新增材料,其中图片四幅、表格

7、一幅、竖排文字材料两段。课后练习新增一段文字材料,供学生课后阅读与思考。第五节:正文新增图片“天王洪秀全”和“天朝田亩制度书影”,删去图片“民间艺人的泥塑”和“太平军在湖口大败清军骑兵”。课后练习新增三段材料,供学生课后阅读与思考。第六节:正文新增图片“天王府”、“洪仁的墨迹”,删去图片“天王宝座”、“李秀成召开军事会议”和文字材料“洪仁攻破江南大营的计策”。第七节:正文新增图片“瀛环志略书影”,课后练习新增两段文字材料。增大材料的分量,既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特色,又为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提供了素材,也具有启发性,这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增加练习题分量,突出能力培养。新教材虽然取消了正

8、文中的思考题,但课后增加了阅读与思考题,加强了练习题的分量。本章七节共有25道练习题、2道阅读与思考题。同时,新教材还丰富了练习题的题型,与高考试题相适应,分为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25道练习题包括12道选择题、11道问答题、2道材料解析题。这些试题难度大,答题要求高,构成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二(1)要有整体观念。整体观念体现在本章教学中,首先要有相当于引言的导学内容。即从目录入手,引导学生了解本册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初步形成本册的认知结构。然后引导学生掌握本章在本册中的地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而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习的世界史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本册内容的世界背景。其次,

9、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引导学生理解本章的背景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不但增强了西方国家的实力,而且各国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市场和原料,这就推动了西方国家疯狂地殖民扩张。各国侵略方式多样,但都主要是为抢占市场和掠夺原料。中国社会性质就有“开始沦为”到“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变化过程。(2)揭示本章的知识体系。新思想的萌发:原因、代表、内容、影响、资政新篇(3)揭示每节的知识体系。我们建议每课时都要引导学生形成一节的知识体系。如第四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的知识体系可归纳如下:2.抓住线索,突出阶段性历史发展特征。新教材略增的内容,要求导学中要抓住线索。一般而言章首的概要即

10、揭示了这一阶段的历史发展线索。本章就是围绕三件大事(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讲述了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这三件大事间有明显的因果关系,理清其因果关系和表现,就掌握了本章的基本线索。本阶段历史发展围绕三件大事,突出了“开始变化”的特征。这种“开始变化”表现为:(1)社会性质开始变化: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主要矛盾、革命任务开始变化:太平天国运动就是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这一双重革命任务的典型代表。(3)外国侵略开始加剧:两次鸦片战争和经济侵略。(4)新思想萌发:“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思想的提出。

11、(5)汉族地主开始控制东南地区的军政大权。此外,教师的“导学”是围绕教材进行的,教材又是围绕一个中心来表述的。所以,明确每节教学内容的中心,然后围绕中心展开“导学”,至关重要。如第一节的中心是“鸦片战争”,导学应围绕爆发的原因、过程特点(结合形势示意图)及造成这些特点和结果的原因来设计导学步骤。4.充分发挥练习题的作用。5.改革导学方法,注重层次性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新教材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载体,导学方法既要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要“鼓励学生对历史进行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激励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如学生讨论与教师主讲相结合,导学式教学与课相结合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