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新生不良习惯纠正研究.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6825073 上传时间:2023-12-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聋校新生不良习惯纠正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聋校新生不良习惯纠正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聋校新生不良习惯纠正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聋校新生不良习惯纠正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聋校新生不良习惯纠正研究.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聋校新生不良行为习惯纠正研究邳州特殊教育中心 刘忠聋校新生不良行为习惯是指聋生入学后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攻击破坏行为,个人卫生等。聋生从家庭走入学校这个大家庭,走进一个陌生的环境,开始多数表现不适应,随着在校时间的增多,多数能够适应集体生活,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融入集体,表现异常。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针对近年来聋人违法事件越来越多,社会危害性不断加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一现象,分析了学校、家庭、社会对聋人的影响,我们认为,部分成年聋人之所以好逸恶劳、违法乱纪,与他们不正常的思维、世界观分不开的,归根结底是与他们在校时的思想、行为、习惯紧密相连的

2、。因而,我提出了如何加强在校聋生的行为矫正这一问题,对聋校新生进行行为矫正尤为重要,是当前聋校新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在加强聋生行为矫正时,必须结合聋生的身心特点和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策略,有针对性进行,才能真正做好这项工作。听力残疾儿童入学前和家庭人员交流少,容易形成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入学后,教师需从最基础行为习惯对他们进行训练培养,以使他们尽快适应社会生活及学校的学习环境,个别聋生个性强,自我意识强,通过研究矫正,对聋生实施早期干预,塑造其健全、高尚的人格,这样,成年步入社会大家庭后,才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才能真正成为残而不废的有用人才。二、研究时间与对象2009年9月2010年6月邳州特

3、教中心一年级10名学生,重点是有不良行为习惯的王金伟、韩慧慧、石梦瑶三位学生。三、研究方法行为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谈话法四、研究过程 (一)、调查摸底在课题开展研究前期,为了真正、较为准确了解聋生行为能力的情况,我采用家长问卷调查和观察活动的方法,来了解、掌握学生基本资料。情况分析:我通过设计问题,让家长实事求是回答,对一年级10名学生的在家行为习惯进行调查。共发放10份问卷,收回10份,调查结果较为真实。同时,我每天在校观察学生表现,有什么行为习惯,随时记录下来。这样,通过家长问卷调查以及我个人观察相结合,10名学生的行为习惯就基本可以科学掌握了。调查结果表明,3名学生行为习惯极差,

4、占比30% ,5名学生行为习惯一般,占比50% ,2名学生行为习惯较好,占比20%。(二)、分析原因通过调查走访,我初步了解到3名行为习惯极差的聋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王金伟的爷爷奶奶过于溺爱,自觉对不起孩子,处处要弥补,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对于做错了事,仍旧给与正强化。比如说,在外边打了人,回到家,爷爷奶奶很高兴的赞赏他“打得好。”孩子的行为得到了认可,到了学校,常常和同学打架。石梦瑶家中兄弟姐妹共6人,其中听力残疾3人,父母有重男轻女思想,自身又是女孩,父母自小对她照顾不过来,基本不过问她的成长,导致她行为不协调,上课不注意听讲,东张西望,经常搞破坏。韩慧慧出生后,父母发现是聋哑孩子,对

5、其极度失望,从小不和孩子交流,无论孩子做什么,父母均不认同,使孩子自小不断经受挫折,久而久之,导致聋哑孩子侵犯行为的发生。(三)、确定目标考虑到聋生一年级入学时间不长,在家和人基本无法沟通,他们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以及事物分辨能力较低。到了学校,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因而,我要充分利用课堂、课后一切机会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发现问题,随时指出。同时,对这10名学生我在心中提出不同要求:3名习惯极差学生在一年后只要不去主动犯错误就行,5名行为一般学生一年后要懂得团结友爱、互相帮助,2名行为较好的学生则要能够协助老师管理班级,指出其他同学的不足。(四)、行为习惯矫正内容1.惩罚法在不良行为习惯矫正中

6、的应用案例分析王金伟,男,聋生,2001年3月出生。刚入学时,每天在校园里疯跑,上课时不能静止两分钟,不是动这个,就是打那个。教室的玻璃被他打碎不知多少次,课桌椅也难逃破坏的命运。校园里的花草,看到哪个好,就掐哪个,完全是一个具有多种不良行为习惯的“坏孩子。”导致其他学生都异常讨厌王金伟,不愿和他玩。 为了对王金伟同学进行不良习惯矫正,使其回到正常孩子行列。我决定对王金伟家访,了解他的家庭成长情况,再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制定方案、计划。 通过家访,我了解到王金伟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他从小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非常溺爱这个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并且常发脾气,家里东西经常被打坏,但是爷爷奶奶

7、并没有给他指出错误,甚至有时候觉得这样有个性。在外边和人打了架,总是说别人的不是。久而久之,导致了王金伟在入学前形成了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通过家访了解,对于王金伟在学校的一系列表现我也就不足为奇了。 针对王金伟实际情况,我决定采取强化法和惩罚法相结合的办法对其进行不良习惯行为矫正。 首先,在发现王金伟的一些不良习惯后,我先用惩罚法对他进行警告。例如一次学生正在吃饭时,(我们学校是寄宿式)他故意打坏一块玻璃,看到这种情况,我决定“惩罚”他一下,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就告诉他,暂时不要吃饭了,到墙边站一会,让他看别的同学吃,直到别的同学吃完饭后,我才允许他回去吃饭。接连几次运用惩罚法起到了一定的

8、效果,是他在头脑中初步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 其次,惩罚是方法,目的是使其认识错误,改正一些不良习惯,并非目的。因而我还用正面强化法对其进行正面引导。我细心观察王金伟身上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赞扬。在所期待的行为出现后,给予一个愉快刺激(如糖果、微笑、表扬等),使这种行为模式重复出现,保持下来。在每次活动中启发他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整个班级。 几个月矫正下来,王金伟一些不良行为有了明显改变。例如,和同学打架少了,基本上不在随便破坏公物,甚至有时候还主动打扫教室卫生。应该说,这些对于王金伟是属于很大的进步。2.关爱鼓励法在不良行为习惯矫正中的应用所

9、谓关爱鼓励就是我们教师要多关心孩子,多照顾孩子,让孩子在学校能够感到和家里甚至比在家里都要温暖。调查结果表明,学生都是喜爱关心自己的老师,当老师真心的关心他们生活学习,他们的学习动力就会更强。同时,关爱孩子,可以使孩子少犯错误,多做好事,为孩子塑造正确的是非观,形成良好行为习惯起到很大作用。石梦瑶自小缺少关爱,所以也不懂得关爱他人。据其父母介绍,在家吃东西,都是抢别人的吃,有较为自私的行为。我在班级里号召同学在一起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使孩子们思想有了很好的提升。3.体验成功法在在不良行为习惯矫正中的应用 体验成功法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其自信,调动其进行自我矫正的积极的一种方法。

10、这种方法要求老师能善于发现聋生的闪光点,并让他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出来,从而得到别人的肯定与尊重,让学生有进行自身逆造的强烈欲望。 韩慧慧出生后,父母发现是聋哑孩子,自小就对孩子不理不问,并经常打击孩子自尊心,孩子自卑心理很重,有自闭倾向。为了树立韩慧慧对学习、生活的的自信心,我在上课时,每当遇到一些较简单问题,总是喜欢让韩慧慧回答,并且在她回答完后,对她竖起大拇指,让全班同学给她鼓掌,使她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半年过去,韩慧慧心里接纳了同学,愿意和同学一起玩耍了。五、研究体会 接近一年的行为习惯纠正结束后,我圆满完成了预定的目标,聋生的行为习惯较入学时有了很大的进步。研究结果表明,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残疾孩子也不例外,关键是我们教师怎么去画这朵花。应该说,特殊教育在过去培养残疾学生行为认识方面,是有很多遗憾的,但是我们只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特殊教育事业才能更上一个台阶,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