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训练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681105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训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 白 杨 (一)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不动摇。”1.这段话选自课文白杨。2.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3.这段话中写了风沙、雨雪、干旱、洪水这样几种自然灾害,相信你还能写出至少两种来:地震、泥石流、台风。4、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1)高大挺秀(2)生命力强(3)坚强5、文中画线的句子是(b)(1分)a.外貌描写b.神态描写c.动作描写6、这段话运用了(借物喻人)的

2、写法,借赞美白杨树赞美了(那些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们无私奉献的精神)。7、造句:交警叔叔、阿姨为了维护交通,保证道路畅通,日夜坚守在岗位上,哪儿需要他们,哪儿就有他们的身影,不管是烈日炎炎的夏天,不管是寒风刺骨的冬天,他们总是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 白杨 1、本文运用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献身边疆的精神。 2、理解句子: 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段话是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这段话借物

3、喻人,描述了白杨树的特点。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另一方面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献身边疆的精神。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表白的意思是:解释说明。 这是一个设问句。爸爸以白杨自勉,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高大的白杨树”指爸爸;“几棵小树”指孩子们。“迎

4、着风沙成长起来”说明孩子们也会像爸爸那样克服各种困难,在边疆扎根,茁壮成长。“浮起一丝微笑”意思是爸爸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辈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扎根边疆,成长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这句话的含义:爸爸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草原文段选读一(35分)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

5、(柔美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xunxun)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惊讶),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ynyng)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1、用“”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4分)2、我会划去文段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2分)3、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奇丽()愉快()舒服()4、文中有2个表示“绿”的意思的词语,分别是和。我还从课外积累了2个,分别是和。(2分)5、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2分)6、作者为了说明小丘线条柔美,把小丘比作。(1分)7

6、、作者把草原上的羊群比作。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海可以比作什么?写一写。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3分)8、“一”有一下解释:A、相同B、数量词C、专一D、满,全(3分)“一碧千里”的“一”应取解释;“一模一样”的“一”应取解释;“高歌一曲”的“一”应取解释。9、作者为了突出草原的美丽,在这段中写了、和,写出了草原、的特点。(3分)10、作者是按来描写草原的,主要通过描写衬托了蒙古族同胞的心灵美,民族团结的精神美。(2分)11、“这种境界”,指的是什么境界?(2分)12、如果牛马真的会回味,它们可能在回味什么呢?(3分)13、在这个自然段中,你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5分)草原文段

7、选读二(26分)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为。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

8、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1、从文中为下面解释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2分)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衣襟和绸带迎风飘舞。()2、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2分)()()3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仿写一句。(3分)。4、“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这两句话说明草原。(2分)5、“像一阵风吹来似的”说明了什么?(2分)6、“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你从这句话中看出了什么?(3分)7、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从哪看出?请用“”画出句子。“洒脱”这个词可以换成什么词?(3分)8、“疾”的意思有:疾病;痛苦;痛恨;急速,猛烈。(2分)“群马疾

9、驰”中的“疾”的意思是();“疾风知劲草”中“疾”的意思是()。9、从这一段的描写中,除了感受到美丽的草原风光之外,你还能感受到什么?请写出来吧!(3分)10、请发挥想象,我们到了蒙古包后,主人会跟我们说什么?做什么呢?(4分)20092010学年度五年级小学语文下册课内阅读训练题(一)草原文段选读一(35分)参考答案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

10、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xunxun)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惊讶),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ynyng)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1、用“”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4分)2、我会划去文段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2分)3、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奇丽(美丽、奇特)愉快(快乐、愉悦)舒服(舒适)4、文中有2个表示“绿”的意思的词语,分别是一碧千里和翠色欲流。我还从课外积累了2个,分别是郁郁苍苍和苍翠欲滴。(2分)5、用“”画出文

11、中的拟人句。(2分)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6、作者为了说明小丘线条柔美,把小丘比作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1分)7、作者把草原上的羊群比作绿毯上的白色大花。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海可以比作什么?写一写。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海中的点点白帆。或无边的绿毯上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珍珠。或碧绿的湖面上飘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意思答对即可)。(3分)8、“一”有一下解释:A、相同B、数量词C、专一D、满,全(3分)“一碧千里”的“一”应取D解释;“一模一样”的“一”应取A解释;“高歌一曲”的“一”应取B解释。9、作者为了突出草原的美丽

12、,在这段中写了天空、平地、小丘、羊群和牛马或骏马和大牛,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3分)10、作者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描写草原的,主要通过描写草原自然风光美衬托了蒙古族同胞的心灵美,民族团结的精神美。(2分)11、“这种境界”,指的是什么境界?(2分)参考答案:这种境界指的是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12、如果牛马真的会回味,它们可能在回味什么呢?(3分)(自由发挥)13、在这个自然段中,你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5分)答:在这个自然段中,我最喜欢这句话“(自己自由选自己喜欢的话)”,因为这句话(写喜欢的理由,比如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之类的。)意思相近答对即可,主要是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要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