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油安全关键技术说明指导书最新.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6754342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溶剂油安全关键技术说明指导书最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溶剂油安全关键技术说明指导书最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溶剂油安全关键技术说明指导书最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溶剂油安全关键技术说明指导书最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溶剂油安全关键技术说明指导书最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溶剂油安全关键技术说明指导书最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剂油安全关键技术说明指导书最新.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汉字名称:200#溶剂油化学品英文名称:200# solvent oil企业名称:地 址:邮 编: 电子邮件地址:联络电话:传真号码:企业应急电话:产品代码:产品推荐用途:关键为作油漆溶剂或稀释剂,干洗溶剂和金属零部件清洗剂。产品限制用途:无资料。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物理化学危险: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其蒸气和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发燃烧爆炸。和强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轻易产生和集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中,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健康危害:短时间接触影响:该物质刺激眼睛和皮肤。吸入蒸气可能引发

2、刺激上呼吸道。假如吞咽液体吸入肺中,可能引发化学肺炎。该物质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接触高浓度蒸气可能造成神志不清。长久或反复接触影响:液体使皮肤脱脂。该物质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毒,并有长久连续影响。GHS危险性类别:依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告通则(GB13690-)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易燃液体(类别2)、对水环境危害-急性(类别2)、对水环境危害-慢性(类别2)。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对水生生物有毒而且有长久连续影响。防范说明:预防方法:1、仅在通风良好区域使用。2、工作中严禁进食、

3、饮用或吸烟。预防皮肤和眼睛接触,操作后用肥皂和水根本清洗。3、穿戴合适个人防护用具,避免直接接触。 4、切勿吸入蒸气。5、预防皮肤和眼睛接触,操作后用肥皂和水根本清洗。6、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事故响应:1、万一泄露,撤离危险区。2、如遇火灾,消防员应穿戴完成防护服,包含自持式呼吸装置,使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砂土等灭火剂进行灭火。3、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皮肤,脱去污染衣服,假如刺激加深,应立即进行医治。4、眼睛接触:一旦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最少15min,然后立即进行医治。5、吸入:立即抬至新鲜空气出,应立即进行医治,提供氧气或实施人工呼吸。6、食入:大量饮水,

4、催吐。就医。安全储存:1、储存于阴凉、通风库房。2、远离火种、热源。严禁使用易产生火花机械设备和工具。3、库温不宜超出30,保持容器密封。4、应和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5、采取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6、严禁使用易产生火花机械设备和工具。7、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适宜收容材料。废弃处理:处理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提议用焚烧法处理。第三部分:成份/组成信息 物质 混合物 危险组分 浓度 CAS No辛烷 56.9% 111-65-9壬烷 37.3% 111-84-2第四部分:抢救方法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皮肤,脱去污染衣服,假如刺激加深,应立即进行医治。眼睛接触:一旦眼睛接触,

5、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最少15min,然后立即进行医治。吸 入:立即抬至新鲜空气出,应立即进行医治,提供氧气或实施人工呼吸。食 入:大量饮水,催吐。就医。接触该化学品关键症状和对健康影响:短时间接触影响:该物质刺激眼睛和皮肤。吸入蒸气可能引发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假如吞咽液体吸入肺中,可能引发化学肺炎。该物质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接触高浓度蒸气可能造成神志不清。长久或反复接触影响:引发皮炎,液体使皮肤脱脂。对施救者忠言:必需佩戴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医生尤其提醒:无资料。立即医疗护理和特殊诊疗:立即输氧、清除接触部位化学品。第五部分:消防方法灭火方法及灭火剂: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

6、砂土等灭火剂进行灭火。避免使用直流水灭火,直流水可能造成可燃性液体飞溅,使火势扩散。尤其危险性: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其蒸气和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发燃烧爆炸。和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特殊灭火方法:无保护消防人员防护装备: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护服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作业人员防护方法、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理程序:提议应急处理人员戴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服,戴橡胶耐油手套。严禁接触或跨越泄漏物。作业时使用全部设备应接地。尽可能切断泄漏源。消除全部点火源。依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

7、全区。环境保护方法:收容泄漏物,避免污染环境。预防泄漏物进入地下道、地表水和地下水。泄漏化学品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处理材料:小量泄漏:尽可能将泄漏液搜集在可密闭容器中。用砂土或惰性吸收剂吸收残液,并转移到安全场所。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封闭排水管道。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搜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预防发生次生危害预防方法:搜集泄漏物在处理前请参阅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第七部分:操作处理和储存操作处理:密闭操作,充足通风。操作人员必需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提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戴安全

8、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通风系统和设备。预防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和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预防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预防包装及容器损坏。配置对应品种和数量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出30。保持容器密封。应和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取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严禁使用易产生火花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适宜收容材料。第八部分: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1050mg/m(以时间加权平均值计)(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会议,)

9、监测方法:无资料生物限值:无资料监测方法:无资料工程控制方法:生产过程密闭,全方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操作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皮肤和身体防护: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橡胶耐油手套。特殊防护方法:工作场所严禁吸烟;处理此物后需根本洗手;保持作业场所清洁;工作后立即脱掉污染衣物,洗净后才可穿戴或丢弃,告诉洗衣人员污染物危害性。第九部分 理化特征外观和性状:无色透明液体 气味:特殊气味pH值: 无资料 熔点/凝固点 (): 无资料沸点、初沸点和沸程():115-155 闪点():1323爆炸下限(V

10、/V): 0.7 爆炸上限(V/V):6.0蒸气压(20时KPa):0.59-1.2 蒸气密度(空气=1):3.94-4.4相对密度 (水=1): 0.7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辛醇/水分配系数:4.16-6.06 自燃温度():210分解温度():无资料 气温阈值:无资料蒸气速率:无资料 易燃性:无资料临界温度():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无资料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稳定性:在正常环境温度下储存和使用,本品稳定。危险反应:其蒸气和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发燃烧爆炸。和强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应避免条件:明火、高热。不相容物质:氧化剂。危险分解产物:碳氧

11、化物、硫氧化物。预期用途:关键为作油漆溶剂或稀释剂,干洗溶剂和金属零部件清洗剂。可预见错误用途:无资料。第十一部分:毒理学信息急性毒性: LD50:222mg/kg(小鼠静脉); LC50:7500mg/m3,2小时(小鼠吸入); LC50:75g/m32小时(小鼠吸入);皮肤刺激或腐蚀:无资料眼睛刺激或腐蚀:无资料呼吸或皮肤过敏:无资料。生殖细胞突变性:无资料。致癌性:无资料。生殖毒性:无资料。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性接触:无资料。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无资料。吸入危害:引发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毒代动力学、代谢和分布信息:无资料。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信息生态毒性:LC50:6mg/L

12、(96h)(鱼)EC50:6.38mg/L(48h)(水蚤)持久性和降解性:无资料潜在生物累积性:无资料土壤中迁移性:无资料。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理废弃处理方法: 残余废弃物:处理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提议用焚烧法处理。受污染容器和包装:将容器返还生产商或根据国家和地方法规处理。废弃注意事项:预防废弃物和身体器官接触,若可能回收容器或在经认可掩埋场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UN号):1268联合国运输名称:石油馏出物,未另作要求或石油产品。联合国危险性分类: 3包装标志:易燃液体包装类别:类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一般木

13、箱。海洋污染物(是/否):是运输注意事项: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置对应品种和数量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降低震荡产生静电。严禁和氧化剂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车辆排气管必需配置阻火装置,严禁使用易产生火花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要求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严禁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下列法律法规、标准适适用于在中国境内对本化学品管理,本说明书根据下列法规、标准编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14、中国国务院令第591号)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中国国务院令第445号)-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告通则(GB 13690)-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次序(GB/T 16483)-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要求(GB 15258)-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GB 20576GB20599、GB 20601、GB20602)工作场全部害原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原因(GBZ 2.1-)提醒:运输方、购置使用方等下游用户应注意遵守当地使用、废弃处理法规,按要求使用、处理。第十六部分:其它信息其它说明:本SDS根据国家标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内容和项目次序(GB/T 16483-)编制;因为现在国家还未颁布化学品GHS分类目录,本SDS中化学品GHS分类是企业依据国家标准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告 通则(GB 13690-)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系列标准(GB 2057620602-,不包含GB 20600-)自行进行分类,待国家化学品GHS分类目录颁布后再进行对应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