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预器漏风性能试验学习总结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6753718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预器漏风性能试验学习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空预器漏风性能试验学习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空预器漏风性能试验学习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空预器漏风性能试验学习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空预器漏风性能试验学习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预器漏风性能试验学习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预器漏风性能试验学习总结(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回转式空预器漏风性能试验学习总结锅炉调试室:陈良军空气预热器是大型电站锅炉主要辅机,预热器通过利用烟气余 热,一部分用来加热锅炉燃烧所需的空气(一般称之为二次风),另 一部分对入炉煤起到烘干、加热的作用(一般称之为一次风),加快 煤粉在炉内的燃烧速度,从而提高了锅炉整体效率。针对目前回转 式空气预热器存在的严重漏风问题,严格控制空预器的安装质量、 减小空预器漏风对进一步优化和提高锅炉整体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空气预热器的漏风会导致机组热力工况的变化,随着漏风量的增加, 热风温度下降,漏风还影响机组运行的经济效益,它一方面降低了 机组的热效率,另一方面增加了送、引风机的功率消耗,使企业发 电煤耗和

2、供电煤耗增加。容克式三分仓空预器漏风机理为:一、二次风通过风机加压进 入预热器且运行压力远高于烟气侧形成压差,造成冷风向烟气侧漏 风,此外,预热器热态运行时扇形板会下降导致漏风间隙增大,空 预器漏风问题会更突出。容克式三分仓空预器漏风一般同时存在三 种形式,第一种是一次风向烟气侧漏风;第二种是二次风向烟气侧 漏风;第三种是一次风向二次风漏风。 综上所述,通过空预器漏风试验得出漏风率,通过运行调整和结构 优化得出合理的漏风系数对机组整体性能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学习“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一GB1018488 ”有如下总结:1、定义:漏风系数及漏风率a. 漏风系数:烟气通道出、进口处烟气的过量空气系数

3、之差,或空 气通道进、 出口处空气量差值与理论空气量之比。b. 漏风率:漏入某段烟道烟气侧的空气质量占该段烟道烟气质量的 百分率。漏风率=进入烟气侧的湿空气质量(kg/s)/进入烟气侧的湿烟气 质量(kg/s) X 100(%)2、空预器漏风系数2.1 一般过量空气系数计算方法(也称漏风系数)0出一 0进a =90Py 21 - 0出2式中02出以网格测量法测得空预器出口的含氧量数据平均值进行代2入, 02进以网格测量法测得空预器进口含氧量数据平均值进行代入;23、空气预热器漏风3.1 试验目的试验目的为考核空气预热器漏风性能。3.2 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测定与计算3.2.1 空气预热器漏风率定

4、义为漏入空气预热器烟气侧的空气质量与 进入空气预 热器的烟气质量之比,见式(66):A 二洌 x 100上 y x 100(66)l mmyy式中:Al空气预热器漏风率,%;A mk漏入空气预热器烟气侧的空气质量,kg/kg, kg/m3;mf y、m y分别为烟道进、出口处烟气质量,kg/kg,kg/m3。322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测定主要参数有0、CO、CO,取样方法有22网格法和多代表点取样,当采用多代表点取样时不少于4点。常规做 法是在空气预热器进、出口的烟道上按网格法布置烟气取样分析测 量孔座(也可用于烟气温度测量)。在每个孔座内按网格法布置取样 点抽取烟气样,试验时抽取的烟气样品通过

5、硅胶管进入特制的烟气 混合器进行除尘、降温预处理。之后再将烟气样品引至烟气预处理 装置清洁、除湿、冷却后接入烟气分析仪,每 15分钟测量一次,至 试验结束,测试结束后除掉超出测量误差允许范围内的值后取平均 值即为计算的初值。3.2.3取样管路的设计和材料的选用3.2.3.1 管路材料应保证在工作温度下不与样品起反应,必要时,管 路引出炉墙后 应保温或加热,一般推荐使用不锈钢管; 3.2.3.2取样管路应尽可能短而直,并便于清理和吹扫; 3.2.3.3在取样管路中应设置必要的粉尘过滤装置;3.2.4 分析方法和注意事项3.2.4.1 对烟气中各被测成分的分析方法以及所采用的设备、仪器及 仪器的精

6、度等,氧量计一般采用顺磁氧量计和氧化锆氧量计进行分 析,CO2和CO般采用二氧化碳分析仪或气相色谱仪。3.2.4.2对于用热损失法测定锅炉热效率的锅炉验收试验,以及对锅 炉某一部件或 部分部件进行运行特性方面的性能验收试验,对烟气 中的氧气(02)、三原子气体(RO2,即SO2+CO2)含量的测定应采用奥氏分析仪。3.2.4.3 注意事项a. 分析时应防止烟气分析仪器泄漏,保持管路中无试剂,避免试剂的污染与漏出;b. 避免分析过程中的样品温度变化;c. 进行烟气成分分析时,应连续取样3.3 试验及测定3.3.1 试验应在额定负荷或接近额定负荷下进行。3.3.2 应同时用同种类型的分析仪测量相应

7、区段烟道的进、出口烟气成分进行计算。3.3.3 测定烟气成分及其他各参数见附表。3.3.4 试验前应稳定锅炉蒸发量及风量,同时记录炉膛负压;试验过 程中入炉燃料和空气量应保持不变;抽取样品应保持连续性,有效 分析次数不小于5次。3.4 试验报告针对试验完成情况,对试验条件、试验测试参数、试验结果进 行整理并编制出最终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有 效性及可靠性。空预器漏风试验计算试验日期试验时间工况号工况号工况一工况二工甲侧乙侧甲侧乙侧甲侧项目符号结果结果结果结果结果煤质元素分析及含碳量分析收到基碳()C0.000.000.000.000.00收到基氢()H0.000.000.000

8、.000.00收到基氧()arO0.000.000.000.000.00收到基氮()arN0.000.000.000.000.00收到基硫()arS0.000.000.000.000.00收到基水()arW0.000.000.000.000.00空干基水()W J0.000.000.000.000.00收到基灰分()A0.000.000.000.000.00收到基低位发热量(kj/kg)arQ,0.000.000.000.000.00沉降灰含碳量()C0.000.000.000.000.00飞灰含碳量()jhC0.000.000.000.000.00炉渣含碳量()C0.000.000.000.

9、000.00雾化蒸汽量(kg/kg)izWwh0.000.000.000.000.00渣井蒸发水量(kg/kg)Wzjzf0.000.000.000.000.00测试参数送风温度(C)t0.000.000.000.000.00排烟温度(C)空预器入口风温(C)空预器入口烟温(C)空预器出口风温(C)空预器出口烟温(C)燃料特性系数空预器入口一氧化碳含量()空预器入口氧量()空预器入口二氧化碳含量()空预器入口氮气含量()空预器出口一氧化碳含量()空预器出口氧量()空预器出口二氧化碳含量()空预器出口氮气含量()t ky0kyt ky0kyCOC02N2COCO2N20.000.000.000.

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设计数据沉降灰系数飞灰系数()炉渣系数()计算数据灰渣平均含碳量()

11、实际烧掉碳质含量()空预器入口干烟气质量(Kg/kg)空预器入口干烟气中氮的质量(kg/kg)acjhafh-alz-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CpjCrnW 曲Wgy,N20.000.00#DIV/0!#DIV/0!0.000.00#DIV/0!#DIV/0!0.000.000.000.000.000.00#DIV/0!#DIV/0!#DIV/0#DIV/0!#DIV/0!#DIV/0空预器入口干空气质量(kg/kg)比湿度(kg/kg 干空气)空预器入口烟气中水份(kg/kg)空预器入口湿烟气质量

12、(kg/kg)空预器出口干烟气质量(Kg/kg)空预器出口干烟气中氮的质量(kg/kg)空预器出口干空气质量(kg/kg)漏入空气带入水份(kg/kg)空预器入口湿烟气质量(kg/kg)空预器漏风率()WgkWysWy-JWgyWgy,N2WgkWksWyAlaal#DIV/O!#DIV/O!#DIV/0!#DIV/0!#DIV/00.02230.02230.02150.02150.0225#DIV/0!#DIV/0!#DIV/0!#DIV/0!#DIV/0!#DIV/0!#DIV/0!#DIV/0!1.001.000.00#DIV/0!#DIV/0!#DIV/0!#DIV/0!#DIV/0!#DIV/0!#DIV/0!#DIV/0!1.001.000.00#DIV/0!#DIV/0!#DIV/0!#DIV/0!#DIV/0!#DIV/0!#DIV/0!#DIV/0!#DIV/0!#DIV/0!1.001.000.00#DIV/0!#DIV/0!#DIV/0!#DIV/0!#DIV/0!#DIV/0!#DIV/0!#DIV/0!1.001.000.00#DIV/0#DIV/0#DIV/0#DIV/0#DIV/0#DIV/0#DIV/0#DIV/01.001.00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