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广河二中10-11学年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旧人教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6692827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广河二中10-11学年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旧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甘肃省广河二中10-11学年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旧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甘肃省广河二中10-11学年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旧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甘肃省广河二中10-11学年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旧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甘肃省广河二中10-11学年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旧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广河二中10-11学年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旧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广河二中10-11学年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旧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河二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题 号一二三总 分总分人得 分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租赁(ln) 潜(qin)伏 关卡(k) 熠熠(y)发光B桀骜(o) 偌(ru)大 浸渍(z) 万姓胪(l)欢C尸骸(hi) 蓬蒿(ho) 怪癖(p) 吹毛求疵(z)D攒(zn)射 萧(xio)索 自诩(x) 数(sh)见不鲜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驯鸽 垣墙 岱祠 阴谋鬼计B发详 歆羡 户牖 德高望重C闲暇 山麓 催泪 佛教圣地 D嘶叫 哀悼 干燥

2、忧患倍尝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空缺处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1)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 ,就在沉默中灭亡。 (2)诸位先生,巴尔扎克这个名字将 于我们这一代,也将 于后世的光辉业绩之中。(3) 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A爆发 流传 长留 不但B爆发 长留 流传 不单C暴发 流传 长留 不但D暴发 长留 流传 不单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经过不懈的努力,国家图书馆在搜集、加工、存储、提供古典文献方面,已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藏用并重的格局。B教育评价方式的改革,将多年来被应试教育思想束缚下的教师和学生解放出来,给学校

3、、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带来了福音。C这次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参加论坛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论坛期间就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普及教育等众多议题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D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二、课文阅读(每题3分,共12分)5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作者在文中反复说到“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说不出话”,可又在第五节说到“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对这些话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实在无话可说”是因为烈士的惨死使他“出离愤怒”,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感情的悲痛,并非真的无话。

4、 B作者 “无话”表明极度悲愤;“有话”显示他化悲痛为力量的战斗行为。C“无话”-“有话”-“无话”,反映了作者悼念与痛恨交织的悲愤之情,并以此构成了贯穿全文的线索。D作者一会儿说“无话”,一会儿说“有话”,这表明了鲁迅思想感情上的矛盾,也恰恰说明了作者当时思想的局限性。6对下列句子分析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几个方面描绘了槐树落蕊的特征,感受细腻,传递出北国秋“静”的特点。 B“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

5、”敦煌文物被帝国主义掠走,王道士难推其责,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统治阶级的腐败和愚昧。 C“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人的价格”是指“人”能比“奴隶”卖个好价钱。 D“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对秋的感受不深不透是不够味的。7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顾:回头 B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阳:阳光 C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穷:穷困 D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徒:徒弟8下列文言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

6、远近。被动句 B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主语后置句 C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介词结构后置句 D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宾语前置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7、。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

8、,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方成草 草:草稿B叩之寺僧 叩:问C趋而出 趋:小步快走D必躬造左公第 造 :制造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手长镵,为除不洁者A即面署第一 B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C与先君子善 D风雪严寒,从数骑出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叩之寺僧微指左公处 久之,闻

9、左公被炮烙A两个“微”相同,两个“之”也相同 B两个“微”相同,两个“之”不同C两个“微”不同,两个“之”相同D两个“微”不同,两个“之”也不同 12下列叙述和理解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本文全面地记叙了左光斗的生平事迹,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和品格,刻画了人物形象。 来源:高考资源网B左光斗微行视学,看到史可法的文章,即解貂覆生,为掩户;批阅史可法的文章,就定为第一,这都说明他非常爱惜国家人才。C史可法冒险去狱中探望左光斗而遭到左光斗的痛骂,这是左光斗对史可法的爱惜。D文章写史可法治兵,明写史可法而暗写左光斗,是侧面描写左光斗的高尚品德。第卷(非选择题,共84分)三、(共21分)13把文

10、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3分)译文: (2)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3分)译文: 14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8分)(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2)同是天涯沦落人, 。(3) ,不尽长江滚滚来。(4)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5) ,池鱼思故渊。(6)多情自古伤离别, 。(7)惟草木之零落兮, 。(8) ,使我不得开心颜!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张辑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注:南徐,古

11、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瓜洲,在长江北岸。 (1)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原因。(3分) (2)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5分)报 秋 宗璞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种玉簪花精神罢。 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常这样自嘲。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