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的预防与控制 (2).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6692694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蹄疫的预防与控制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口蹄疫的预防与控制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口蹄疫的预防与控制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口蹄疫的预防与控制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口蹄疫的预防与控制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口蹄疫的预防与控制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蹄疫的预防与控制 (2).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口蹄疫的预防与控制罗会明口蹄疫(Aphthae epizooticaae;Foot-and-mouth disease,FMD)俗称“口疮”、“鹅疮”、“蹄癀”,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和动物共患的急性发热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粘膜、唇、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溃乱。一、病原学口蹄疫病毒属微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口蹄疫病毒属(Aphthavirus)的成员之一。口蹄疫病毒有7血清型。人和动物感染以O型最常见。各型在发病症状方面的表现没有不同,但型间几乎无交叉免疫,每一血清型又分为若干亚型。口蹄疫病毒为高度可变异病毒之一。在流行过程中,由于受外界因素影响,特别

2、是易感动物免疫状态的影响,容易发生某些变异。口蹄疫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冬季在冻结粪块中可以越冬,如在低温和有蛋白质保护的条件(如冻肉)下更能长期存活。 水疱中的病毒在50%甘油生理盐水中5时存活1年以上,可用于保存病毒。12%氢氧化钠、30%草木灰水、12%甲醛溶液、0.20.5%过氧乙酸、4%碳酸钠液均是口蹄疫病毒的良好消毒剂,短时间内即杀死病毒,腌制、酚、酒精、氯仿等消毒药对口蹄疫病毒不起作用。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病畜和潜伏期的动物是最危险传染源。病牛舌面水疱皮、唾液、粪、乳、尿和呼出的气体均可排出病毒,病猪排毒以破溃的蹄皮为最多,精液排毒可使受精的母畜感染发病。人与人之间极少传

3、染,人可以感染口蹄疫,但很少见到典型病例。口蹄疫康复动物带毒、隐性感染和病毒的持续性感染,是消灭口蹄疫的一大障碍。2.传染途径:口蹄疫病毒以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方式传递。感染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经消化道、受伤的皮肤粘膜及呼吸道而传染。人类可通过饮食病乳、奶脂和挤奶处理病畜接触感染。牲畜流动、畜产品运输以及被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和畜产品(如毛皮、肉品等)污染的车辆、水源、牧地、饲用具、饲料以及来往人员和非易感动物(狗、马、野生动物、候鸟等)都是重要的传播媒介。3.易感性:口蹄疫能侵害多种动物,以偶蹄类为主。人类易感,儿童多于成年人,人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4.流行特征:无严格季节性。不同的地区,自然

4、条件、交通情况、生产活动和饲养管理不同,口蹄疫流行表现有不同的季节性。如牧区往往表现为秋末开始,冬季加剧,春季减轻,夏季基本平息,在农区季节性不明显。三、病理学病毒侵入机体后,首先在侵入部位的上皮细胞内生长繁殖,引起浆液性渗出物而形成原发性水疱(第一期水疱)通常不易被发现。13天后病毒进入血液引起体温升高和全身症状。病毒随血液到达所嗜好的部位如口腔粘膜、蹄部、乳房皮肤的表皮组织继续繁殖,形成继发性水疱(第2期水疱)。随着水疱的发展,融合而破裂时,体温下降至正常,病毒从血液中逐渐减少至消失,进入恢复期。病毒产生的毒素可危害心肌,以心肌炎而死亡。四、实验诊断技术检查材料:采取病牛舌面水疱液或猪蹄部

5、水疱皮,置50%甘油生理盐水中,发热初期的病牛血液可采取肝素抗凝血液作病毒分离用。急性死亡的仔猪、犊牛和羔羊,可采心脏病变部分。或送检病畜恢复期血清来鉴定毒型。检测健康动物和康复后带毒动物采取咽部-食道刮取物。五、临床学人:1695年由Valentini首次报道了人感染口蹄疫的病例。1.临床表现:潜伏期218天,多为38天,常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39.4,轻微头痛,精神萎靡,呕吐等。23天后,口腔发热、发干,唇、齿、舌面、舌缘、舌根及咽部发生水疱,颊部粘膜潮红。皮肤上的水疱多见于指尖、指甲根部,有时也见于手掌、足趾、鼻翼和面部。水疱破裂后形成薄痂,逐渐愈合,有时形成溃疡,但愈合快,不留疤痕。部

6、分病例伴有头痛、眩晕、四肢和背部疼痛,唾液分泌增加,有口臭。少数病例有咽喉痛,吞咽困难,腹泻、缓脉、低血压等症状。重病例可并发胃肠炎、神经炎、心肌炎以及皮肤、肺部的继发感染。婴儿发病可呈胃肠道卡他症状,流感样,严重者可因心肌麻痹死亡。一般病程不超过1周,预后良好。2.诊断:根据临床表现、接触史等情况综合分析。必要时做病原学检查、血清学及生物学实验。应注意与水痘、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手足口病等相鉴别。3.治疗:病人应及时住院隔离治疗。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对症治疗为主,一般很快自愈。牛:1.症状:潜伏期平均为24天,病牛体温高达4041,食欲减退,闭口,流涎。12天后,在唇内面、齿龈、舌面和颊部粘膜

7、发生蚕豆至核桃大的水疱,口温高,口角流涎增多,呈白色泡沫状。水疱约经一昼夜破裂形成浅表的边缘整齐的红色糜乱,水疱破裂后体温降至正常,糜乱逐渐愈合。在口腔发生水疱的同时或稍后,趾间及蹄冠的柔软皮肤上表现红、肿、疼痛,迅速发生水疱,破溃,糜乱或干燥结痂,逐渐愈合。一般经1周可痊愈。在某些情况下,当水疱逐渐痊愈,病牛趋向健康时,有时病情可突然恶化,因病毒侵害心肌突然倒地死亡。2.诊断:根据本病的临诊症状、流行特点等可作出初步诊断,但确诊须作病毒分离和血清学试验。牛口蹄疫须与牛瘟、牛粘膜病、水疱性口炎等相鉴别。3.治疗:精心饲养,加强护理,给予柔软的饲料(麦麸糠粥、米汤等),多给饮水。注意口腔护理:用

8、清水、食醋或高锰酸钾洗嗽,碘酊甘油涂糜乱面。病变蹄部用来苏儿洗涤。恶性口蹄疫用强心剂和补剂。猪:潜伏期12天。以蹄部水疱为主要特征,病初体温高达4041,食欲减少或废绝。口腔粘膜形成小水疱或糜乱。蹄冠、蹄叉、蹄踵等部出现局部红、热、敏感等,渐形成米粒大、蚕豆大的水疱,破裂后表面出血、糜乱,如无细菌感染,1周左右可痊愈。猪口蹄疫、猪水疱病、水疱性疹、水疱性口炎鉴别口蹄疫猪口蹄疫猪水疱病猪水疱性疹水疱性口炎手足口病病原体口蹄疫病毒口蹄疫病毒猪水疱病病毒猪水疱性疹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肠道病毒易感动物牛、羊、猪、人猪、人猪、人猪牛、羊、猪、人人流行形式流行性或大流行性流行性,主要发生于集中饲养的养猪场流

9、行性,主要发生于集中饲养的养猪场散发或地方流行性常在一定地区散发散发或流行、大流行患病率高较高较高50%50%病死率成畜3-5%仔畜60%成猪死亡少仔猪60%以上很低很低低低发热:口腔水疱:蹄部水疱:人手部水疱高热较多较少有高热较少较多有有较少100有100100有100无或很少低热或无较多有有六、防制1.预防措施:不从疫区购进动物及其产品、饲料、生物制品等,来自非疫区的动物及其产品要严格检疫。口蹄疫常发地区要定期进行预防接种。2.扑灭措施:发现口蹄疫疫情必须及时上报,确定诊断,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分别进行封锁和监督。3.预防接种:使用与当地流行的相同病毒型、亚型的减毒活苗和灭能苗,对疫

10、区或受威胁区内的健康畜进行紧急预防接种。4.消毒:疫点严格消毒,粪便堆积发酵处理;畜舍、场地和用具以10%石灰乳或1-2%福尔马林喷洒消毒。5.人口蹄疫的预防:做好个人卫生和防护,如搞好饮食卫生,接触病畜时要严加防护,采集水疱液时应特别小心,以免发生自体感染。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衣物应做卫生处理。参考文献于恩庶,等,中国人兽共患病学(第二版),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罗会明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又名发疹性水疱口腔炎,是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粘膜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有数种肠道病毒为病原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侵犯儿童。一

11、、病原学HFMD是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常见的有Cox A16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71),此外,Cox A10、A5、A7、A9、A4、A2以及Cox B1-5等型别的病毒致病流行也时有发生。这些病毒与脊髓灰质炎病毒同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病毒可在人体肠壁细胞内增殖,通过淋巴系入血,在血液中以游离形式存在。二、传播与流行环节1.传染源:HFMD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健康携带者(或隐性感染者)。病人在发病1-2周内自咽部排出病毒,粪便中排出病毒时间较长(约3-5周)。2.传播途径:HFMD病原可经多种途径传染健康人。患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帕、水杯、牙刷、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内

12、衣等,通过日常接触可经口感染。自污水、河道水体中常检出肠道病毒,公共泳池也可发现肠道病毒污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检诊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传播HFMD。由于患者咽分泌物中含有病毒,可通过咳嗽、喷嚏、谈话等造成经呼吸道传播。3.人群易感性:幼儿对HFMD各型病毒普遍易感,易感性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学龄儿童Cox A16病毒抗体阳性率达高水平。人群中EV71抗体阳性率很高,按年龄分析,4岁以下儿童抗体阳性率很低,以后呈现随年龄增长阳性率增高的趋势。三、流行病学特征1.地区分布:1957年首次报告新西兰发生HFMD以来,全世界已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报告HFMD的发生或流行。HFMD已成为我国儿童中常见、多发

13、的一种传染病。2,人群分布:HFMD主要发生在0-3岁幼儿。不同性别发病无差别。托幼机构是HFMD流行、暴发的主要场所。孕妇是HFMD的另一受害人群感染后可致流产或胎儿出生缺陷。3.季节分布:一年四季可发病,常从3、4月份增多,夏秋季易流行,9月以后减少。可出现间隔2-3年的周期性流行。四、临床特征与诊断1. 主要症状与体征:潜伏期为2-6天,通常3-4天。患者为突然发病,约半数出现发热。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即有部分皮疹形成疱疹,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主要见于手指,或足趾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可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

14、腿内侧以及会阴部。疱疹呈卵圆形,单房性,直径多为2-5mm,最大可达10mm,内含微混浆液。一般不破溃,续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呈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疤痕。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和疱疹,多与皮疹同时或稍晚1-2天出现。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浅溃疡,底部呈灰黄色,周围有红晕,此时患儿咀嚼时疼痛,并拒食、流涎。80%的患者手、足、口均出现病损。病程多在5-7天。EV71所致手足口病临床经过较重,常有(100%)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或并发心肌炎。2. 实验室检查:一般检查:末梢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高,分类可见单核细胞比例增高,并发脑膜脑炎时,脑脊液中白细胞数增多,并

15、发心肌炎时心电图可见异常。病毒分离:采集患者发病初期咽分泌物、疱疹液或粪便标本,接种敏感细胞或乳鼠分离病毒,阳性率可达50%。疱疹液分离到肠道病毒可作为HFMD的确诊依据。标本经脑内、腹腔或皮下、肌肉接种出生后24-48小时乳鼠,于感染后2-10天出现后肢麻痹、掌心朝上翻。被视为Cox A组病毒感染的特征。血清学试验:采集病人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以ELISA、中和试验、血凝抑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试验等方法检测抗体,恢复期血清抗体有4或4倍以上升高者,有诊断意义。五、预防与控制措施1.防治对策与目标:开展监测,预测周期性流行,控制儿童集体机构暴发,减少并发症。2.加强监测:HFMD在我国流行年限较短,流行规律尚未掌握;病原的型别与变异有待尽早发现;周期性流行也应提前预测,这些都需要有系统的流行病学监测,在门诊和儿童集体机构建立长期监测网点。3. 预防措施:通过卫生宣教,早就诊、早诊断,减少传播。儿童集体机构,坚持检诊制度,注意观察幼儿体温、口腔和手,早期发现患儿,早期隔离,同时做好日常用具、餐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消毒,防止传播。HFMD患者应隔离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