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6691791 上传时间:2024-02-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一章:1. 质点: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关键在于把这个物体看成质点后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没有影响。不是物体大就不能当成质点,物体小就可以。例:公转的地球可以当成质点,子弹穿过纸牌的时间、火车过桥不能当成质点2. 速度、速率 :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这里都是指“瞬时” ,一般“瞬时”两个字都省略掉)。这里注意的是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平均速度 =位移 / 时间平均速率 =路程 / 时间平均速度的大小平均速率(除非是单向直线运动)3. 加速度 : av vtv0 a,v 同向加速、反向减速tt其中 v 是速度的变化量(矢量) ,速度变化多少(标量)就是指v 的大小;单

2、位时间速度的变化量是速度变化率,就是v,即 a 。(理论上讲矢量对时间的变化率也t是矢量,所以说速度的变化率就是加速度a ,不过我们现在一般不说变化率的方向,只是谈大小:速度变化率大,速度变化得快,加速度大)速度的快慢,就是速度的大小;速度变化的快慢,就是加速度的大小;第二章:1. 匀变速直线运动最常用的3 个公式 (括号中为初速度v0 0 的演变)( 1)速度公式: vtv0at( vtat)( 2)位移公式: sv0t1at2( s1at 2)22( 3)课本推论: vt2v022as( vt22as)以上的每个公式中,都含有 4 个物理量,所以“知三求一” 。只要物体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3、上面三个公式就都可以使用。但是在用公式之前一定要先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常见的有刹车问题,一般前一段时间匀减速,后来就刹车停止了。所以经常要求刹车时间和刹车位移至于具体用哪个公式就看题目的具体情况了,找出已知量,列方程。有时候得联立方程组进行求解。在解决运动学问题中,物理过程很重要,只有知道了过程,才知道要用哪个公式,过程清楚了,问题基本上就解决了一半。所以在解答运动学的题目时,一.定要把草图画出来。在草图上把已知量标上去,通过草图就可以清楚的看出物理过程和对应的已知量。如果已知量不够,可以适当的假设一些参数,参数的假设也有点技巧,那就是假设的参数尽可能在每个过程都可以用到。这样参数假

4、设的少,解答起来就方便了(例:期中考最后一题,假设速度) 。注:匀变速直线运动还有一些推论公式,如果能够灵活运用,会给计算带来很大的方便。( 4)平均速度: vv0 vt (这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才可以用)2还有一个公式 vs(位移 / 时间),这个是定义式。对于一切的运动的平均速度t都以这么求,不单单是直线运动,曲线运动也可以(例:跑操场一圈,平均速度为0)。( 5)位移: sv0vt t22. 匀变速直线运动有用的推论 (一般用于选择、填空)v0vtv 。( 1)中间时刻的速度: vt /22此公式一般用在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求某点的速度(或类似的题型)。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

5、时间的平均速度。( 2)中间位置的速度:v02vt2vs/ 22梦梦( 3)逐差相等: ss2 s1 s3s2sn sn 1 aT 2这个就是打点计时器用逐差法求加速度的基本原理。相等时间相邻位移差为一个定值 aT 2 。如果看到匀变速直线运动有相等的时间,以及通过的位移,就要想到这个关系式:可以求出加速度,一般还可以用公式(1)求出中间时刻的速度。( 4)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3. 对于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分析如果一开始,规定了正方向,把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写成负值,那么公式就跟之前的所有公式一模一样。但有时候,题目告诉我们的是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如:汽车以 a=5m/s2 的加速度进行

6、刹车。这时候也可以不把加速度写成负值,但是在代公式时得进行适当的变化。 (a 用大小)梦梦速度: vtv0at位移: sv0t1 at22.推论: v02vt22as (就是大的减去小的)v02v特别是求刹车位移:直接s0,算起来很快。以及求刹车时间:0t02aa这里加速度只取大小,其实只要记住加速用“ +”,减速用“ - ”就可以了。牛顿第二定律经常这么用。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实验步骤:关键的一个就是记住: 先接通电源, 再放小车。O ABCDE? ?常见计算:3.0712.38一般就是求加速度 a ,及某点的速度 v 。27.87T 为每一段相等的时间间隔,一般是0.1s 。49

7、.62.( 1)逐差法求加速度77.40如果有 6 组数据,则图 2-5(s4 s5 s6 ) (s1 s2s3 )a(3T )2( s3s4 ) (s1 s2 )如果有 4 组数据,则 a(2T )2如果是奇数组数据,则撤去第一组或最后一组就可以。( 2)求某一点的速度,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即SnSn 1vn2TSOASAB比如求 A 点的速度,则vA2T( 3)利用 v-t图象求加速度a这个必须先求出每一点的速度,再做v-t图。值得注意的就是作图问题,根据描绘的这些点做一条直线,让直线通过尽量多的点,同时让没有在直线上的点均匀的分布在直线两侧,画完后适当向两边延长交

8、于y 轴。那么这条直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a ,求斜率的方法就是在直线上(一定是直线上的点,不要取原来的数据点。因为这条直线就是对所有数据的平均,比较准确。直接取数据点虽然算出结果差不多,但是明显不合规)取两个比较远的点,则av2v1 。t2t1.5. 自由落体运动只要说明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就知道了两个已知量:v0 0 , ag( 1)最基本的三个公式vt gth1 gt2vt 22gh2( 2)自由落体运动的一些比例关系( 3)一些题型A关于第几秒的位移:如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在最后1 秒的位移是h ,求自由落体高度 h。设总时间为 t ,则有h1gt21g(t1)2,求出 t ,再用 h

9、1gt 2求得 h。2212也可以设最后 1 秒初的初速度为 v1 ,则有hv1 tg t2 (这里t 为 1s),2v12h可以求出 v1 ,则 h2gB经过一个高度差为h 的窗户,花了时间t 。求物体自由落体的位置距窗户上檐的高度差 h。与题型 A 的解题思路类似。C水龙头滴水问题梦梦这种题型的关键在于找出滴水间隔。弄清楚什么时候计时,什么时候停止计时。如果从第一滴水滴出开始计时,到第n 滴水滴出停止计时,所花的时间为t ,则滴水间隔ttt ,滴。(因为第一滴水没有算在 t 时间,滴出第二滴才有一个时间间隔n 1出 3 滴有 2 t 。)这个不要死记硬背,题目一般都是会变的。可能是上面滴出

10、第一滴计时,下面有 n 滴落下停止计时;滴出一滴后,数“0”,然后逐渐增加,数到“n”的时候,停止计时;等等建议:一滴一滴地去数,然后递推到n。求完时间间隔后,一般是用在求重力加速度g 上。水龙头与地面的高度h ,如果只2ht 用 t 、n 表示即可)有一个时间间隔则 g;(t2如果有两个时间间隔则g2h以此类推(2 t )26. 追及相遇问题( 1)物理思路.有两个物理,前面在跑,后面在追。如果前面跑的快,则二者的距离越来越大;如果后面追的快,则二者距离越来越小。所以速度相等是一个临界状态,一般都要想把速度相等拿来讨论分析。例:前面由零开始匀加速,后面的匀速。则速度相等时,能追上就追上;如果

11、追不上就追不上,这时有个最小距离。例:前面匀减速,后面匀速。则肯定追的上,这时候速度相等时有个最大距离。相遇满足条件: s2s1L(后面走的位移s2 等于前面走的位移s1 加上原来的间距 L,即后面比前面多走 L,就赶上了)总之,把草图画出来分析,就清楚很多。这里注意的是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前面刹车,后面匀速的。不能直接套公式,得判断到底是在刹车停止之前追上,还是在刹车停止之后才追上。例题:一辆公共汽车以 12m/s 的速度经过某一站台时, 司机发现一名乘客在车后 L=8m 处挥手追赶,司机立即以 2m/s2 的加速度刹车,而乘客以 v1 的速度追赶汽车, 当( 1)v1=5m/s( 8.8s )( 2)v1=10m/s(4s)梦梦则该乘客分别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汽车?梦梦( 2)数学公式求解数学公式就是由s2s1L ,列出表达式,代入数值,解一个关于时间t 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进行判断:如果0,则有解,可以相遇二次;=0,刚好相遇一次 ;0)1/2a (tt0 ) 2s0 ,说明无法相遇,在 tt0 时刻,有最小值s 。1/2a(tt0 )2s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