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礼仪教育.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6682945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加强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礼仪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加强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礼仪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加强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礼仪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加强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礼仪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加强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礼仪教育.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加强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礼仪教育近年来,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中与礼仪相悖的现象日益严重,小至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如不会问候、不会谦让、不会尊重师长,大至行为放浪,甚至触犯法律。追求个性是当代年轻人的特点,在追求突出个性过程中,许多不文明、不礼貌,甚至丑陋、陈腐、粗俗的东西都被当做了“新潮”、“潇洒”,特别是在我们理工科院校,经常可以看到衣冠不整者、行为不端者、张口骂人者、随地吐痰者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当代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礼仪失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学前阶段礼仪教育的欠缺。礼仪教育应当从学前阶段抓起。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父辈母辈,他们当中不少人都有过一段蹉跎岁

2、月,经历了从精神到物质的种种磨难与困顿。无论他们自身现状如何不同,在其心中却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爱子之心,本无可指责,但是,当这种爱一旦缺乏正确的导向乃至泛滥成为“溺爱”的时候,事物往往就走向了反面。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而对孩子百般呵护,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孩子逐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从而使其在思想品格上过早地出现某种缺陷,形成一种对礼仪的抵制性;因为“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的思想,同礼仪的核心思想尊重、关爱他人、严于律己是格格不入的。二是小学中学阶段礼仪教育的欠缺。当儿童进入小学、中学后,如果学校的礼仪教育能跟得上,那么完全有可能弥补他们在学前教育上的不足。遗

3、憾的是,在我国片面追求升学率尚未得到彻底改造的大背景下,家长们主要想的是如何使孩子进重点小学、升重点中学、考入重点大学;学校领导与教师们主要想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不断提高升学率;学生们的精力几乎都用在应付铺天盖地的考试上,这种以分数为中心的教育,必然导致忽略、放松包括礼仪教育在内的道德品质及审美教育。三是大学阶段礼仪教育的欠缺。刚进入大学的那些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开始不再安于以往的苦读和封闭的校园生活,他们有条件、有时间、有精力通过不同的渠道、途径、去感受“外面精彩的世界”。此时,青少年时代缺乏礼仪教育而留下的隐患,在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诱导下,就可能转化成为现实的失礼行为,甚至一失足而

4、留下千古恨。还有一点值得思考的是:理工科院校男生明显多于女生,而男生对于礼仪方面的重视程度也是明显低于女生的,这与我国的传统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我国自古就对女性的行为举止制定了一系列的限制要求,什么“三从四德”之类的,中国古代女子教育重点是在德育上面,这些思想理念以深入人心,一直传承到现在,所以女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各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礼仪,尤其是自身礼仪方面自然是做得比较好了。而男生则不然,那种“男儿志在四方,何必居于小节”的大男子主义思想,使男孩子从一开始就把礼仪看作是一种“小节”、“妇人之为”,所以男生在礼仪方面的欠缺也就不足为奇了,由此看来,理工科院校的礼仪缺失更加明显。通过对一些理工

5、科院校大学生礼仪失范现象的分析和反思,我们不难看出,礼仪教育应当贯穿于学前阶段、小学中学阶段直到大学阶段,而且理工科院校应以加强对男生们的礼仪教育为主,它既涉及教育管理思想,又涉及课程、教材、教法,确实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当前,迫切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应当切实提高对礼仪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在加强对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问题上,人们已形成共识;但是,对礼仪教育在综合素质教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却存在不同程度的忽略和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我们不能不承认,长期以来,我们对中国古代的礼仪理论往往采取否定与摒弃的态度。我们一方面以中国是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而自豪,另一方面

6、却对古代的礼仪理论是那样地冷漠,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所以必须以提高整个民族对礼仪的重视程度为前提,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之贯彻于理工科院校中。 其次,必须紧紧抓住礼仪教育的核心内容。 礼仪教育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它应遵循的原则上。礼仪教育应遵循的原则,主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如何“做人”原则。教育学生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礼仪教育的首要问题。礼仪从来都是与特定的社会公德联系在一起的。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就是大力提倡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这就为如何进行“做人”教育指出了明确方向,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可操作性。 二是以诚相待原则。精

7、诚所至,金石为开。“诚”是来自人内心的对对方真正的尊重。当这种感情自然地灌注于施礼过程中时,对方便会产生如沐春风之感。“诚”,是礼仪的灵魂。如果抽掉了“诚”,那么施礼便成了“例行公事”,甚至让人感到做作、虚伪。如果一个社会的构成基因中缺少了“诚”,人与人之间便会丧失信任,这个社会就很难健康地发展。三是谦恭尊重原则。俗话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将谦恭尊重理解为只是形体动作上的毕恭毕敬是不正确的。其实,礼仪贵在得体、自然、适度。如果施礼过了“度”, 反而会令对方产生误解、反感乃至猜疑。在现实社会中,当一个人地位低微时,其待人接物往往能主动做到谦恭尊重,并且对对方的态度也往往相当敏感;但是,当地

8、位升高时,当变得强大时,原来的“谦恭尊重”就越来越不见踪影了,而代之以矜持、冷漠甚至傲慢。我们应当引以为戒。 四是同情关怀原则。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一个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或身处逆境时,他人应当主动给予其真挚的同情和及时的帮助。诚然,从纯粹的法律角度来讲,并没有条文规定一个人对有困难的公众应如何实施同情关怀;但是,从道德范畴来讲,从推进全社会健康发展的角度来讲,都要求每一个人自觉遵循同情关怀原则。“让世界充满爱”,不应只是一句歌词,它应当落实在我们的日常行动上,哪怕是从最小的一件事情上做起。 五是细致周到原则。俗话说:礼多人不怪。所谓“礼多”,不是指繁文缛节,而是指施礼的周到细致。施礼

9、周到细致,是要求在人际交往中从始至终,在涉及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层次,都要充分考虑到礼貌、礼节、礼仪的实施,不能虎头蛇尾,不能挂一漏万,不能因“小”而不为。 六是避讳原则。避讳原则也称不触犯禁忌原则。由于历史、地理、人文、民族、宗教等多种复杂的原因,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乃至 不同行业,都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千奇百怪的禁忌。不管这诸多的禁忌在内容上是否合理,但如果触犯禁忌,则会引起对方的不满与反感,甚至抗议和敌视,即使是出自善良的动机,做出触犯禁忌的事,也会被认为是失礼的举动。因此,我们应当“入乡先问俗”,尽量不出现失误。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六项原则是一个有着内在紧密联系的整

10、体,它贯穿于礼仪教育的全过程之中,如果忽略这些原则,很可能导致礼仪教育走向舍本逐末的地步。 第三,礼仪教育应既治标又治本。 面对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在接受礼仪教育方面“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现状,应双管齐下既治标,又治本。所谓治标,就是围绕如何做到言谈举止文明礼貌、仪表整洁、着装得体、会待人接物、遵守社会公德等问题,对学生进行速成教育。当然,治标仅是补救时弊的应急举措,归根结底需要靠“治本”。“治本”要求理工科院校做到以下三点:其一,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首先应把礼仪教育的内容纳入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或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课,或开设专门的礼仪修养课,课堂教学是系统学习训练的良好途径,礼仪教育与思想

11、道德修养有机结合,既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内涵,又能教会他们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仪表形象。其二,礼仪有其深刻的理论内涵,因而应当组织一批有关专家、学者,尽快编撰出版一批富有时代特点的高质量的教材,使学生既能在现实生活中有所遵循,又能从理性的高度上比较全面深刻地认识理解礼仪的内涵。其三,理工科院校还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实施礼仪教育与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密切结合起来。如果一个学生的礼仪理论考试得了满分,而其日常操守、品行却有悖礼仪,这只能说明他并未做到真正意义的“品学兼优”。我们追求的目标,应当是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与心灵美的有机统一。 总的来说,在当今社会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下,我们理工科院校要更加积极地致力于学生的礼仪教育,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我们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整体素质,更有助于提高我们理工科院校的整体素质,将这种良性循环继续下去,整个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和谐! 鲍周 2009303425 金融0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