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顶管施工上跨既有轨道交通结构影响.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6660526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线顶管施工上跨既有轨道交通结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管线顶管施工上跨既有轨道交通结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管线顶管施工上跨既有轨道交通结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管线顶管施工上跨既有轨道交通结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管线顶管施工上跨既有轨道交通结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线顶管施工上跨既有轨道交通结构影响.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线顶管施工上跨既有轨道交通结构影响摘要:在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开展的时代背景下,地下管线与轨道交通建设联系越来越密切,地下管线设计、施工对既有轨道交通结构的影响也越来越受重视。文章结合地下管线顶管施工近距离上跨既有轨道交通区间结构实例,采用有限元软件模拟地下管线全过程施工对既有轨道交通结构的影响分析,以指导地下管线施工,有效地到达了爱护轨道交通结构的目的。关键词:顶管;地下管线;既有轨道交通;上跨;影响分析1引言在城市市政项目建设中,运用顶管施工能够提高建设的平安性及效率。市政管线与轨道交通同为地下结构,往往市政管线施工会对既有轨道交通区间的结构造成一定影响【1】。因此,本文主要以顶管法施工市政

2、管线项目对合肥既有轨道交通4号线的区间结构影响进行分析,有效保障既有轨道交通结构的平安性。2项目背景2.1项目概述拟建地下管线管径为DN1800mm,管材主要采用钢管管材,外加F型钢承口混凝土套管D2200mm,壁厚为200mm,施工方式为顶管法施工方式。管线上跨既有轨道交通区间结构,最小净距为5.4m。地下管线与既有轨道交通区间空间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2.2地质概况根据拟建工程详勘报告及轨道交通详勘报告,拟建场地第四纪地貌形态属一级阶地地貌单元,场地内略有起伏。勘察期间勘探深度范围内揭露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主要含水层为层素填土,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补给;场地内土层主要有层

3、填土、层粉质黏土、层黏土、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其土层物理学参数如表1所示。2.3顶管计划地下管线与区间隧道相交角度为80,与区间结构的最小净距约5.40m。其中,工作井2为顶管工作井方井,距离区间隧道左线约137m;接收井2为顶管接收井圆井,距离区间隧道右线约174m。3既有轨道交通区间结构现状调查既有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区间结构直径6m,线间距12m,区间埋深约13.4m到14m。根据现状调查资料,该段盾构区间内管片拼装良好,无裂缝及渗漏水情况发生。盾构管片出厂检测报告显示,该段区间左与右线盾构管片检测合格,满足设计要求,该段区间隧道施工监测数据整体稳定,处于平安可控范围内。4顶管施工的三维

4、数值计算模拟与分析4.1有限三维数值模型为了较准确地反映基坑施工对轨道交通结构产生的附加变形影响,计算分析采用了三维有限元分析办法,考虑土体的非线性因素,模拟顶管施工与既有轨道交通结构间的相互影响。根据圣维南原理【2】,模型在纵向和横向应取基坑开挖深度的23倍。计算时的边界条件为:x轴方向采用x向约束,y轴方向采用y向约束,底部采用竖向约束,上外表为自由面【3】,有限元模型如图2所示。4.2计算工况根据施工先后次序,计算中应包括如下计算工况。工况1:初始地应力平衡,施作雨水管1、2、3,施作轨道交通区间隧道,位移清零;工况2:施作第一段水源管,完成第一段管道土开挖,其中每段水源管2m;工况3:

5、施作第二段水源管,完成第二段管道土开挖;依次施作,至工况56;工况56:施作第五十五段水源管,完成第五十五段管道土开挖。4.3计算结果对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进行分析,顶管法施工市政管线上跨既有轨道交通区间结构对区间隧道水平位移影响较小,主要影响区间隧道的竖向位移【4】。在顶管法施工通过既有轨道交通后,累计竖向位移到达最大值,相关计算结果,如图3所示。由数值模拟结果知,受管道开挖卸载的影响,临近区间隧道结构部分会发生水平及竖向位移。其中右线隧道最大水平位移约0.099mm,最大隆起量约0.655mm;左线隧道最大水平位移约0.091mm,最大隆起量约0.694mm,隧道变形的最小曲率半径为9.2

6、4105。满足轨道交通爱护的相关要求【5】。5结语基于顶管法施工计划,通过Midas/GTS有限元软件对地下市政管线上跨既有轨道交通区间结构进行三维有限元模拟分析,结合后期施工监测数据,模拟分析结果与施工监测值根本一致,同时也满足了相关的标准要求。地下市政管线在顶管施工过程中,既有轨道交通区间结构各项监测数据正常,通过三维有限元计算得出施工、预测风险,为后续类似项目提供了参考。对于地下市政管线采用顶管法施工上跨既有轨道交通区间结构,严格控制顶管土仓压力、推进速度、出土量及壁后注浆,可以有效控制既有轨道交通的变形。利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进行三维模拟计算,预测顶管施工对既有轨道交通结构的

7、变形影响,可以更加有效地指导现场施工,爱护既有轨道交通结构的平安性。在地下市政管线顶管施工对既有轨道区间结构的影响前提下,其应急计划需要施工单位在施工时加强监测,做好应急预案。在动工前成立由各方加入的抢险小组,做好思想上、物质上及人力上的准备。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区间隧道结构变形过大,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告知各方协调查明问题。综上所示,针对地下市政管线顶管施工对既有轨道交通区间结构的影响中,建立三维有限元数据分析,通过对位移与内力的计算,确保地下管线顶管施工能够满足轨道交通结构的爱护要求。参考文献【1】张杨,林本海.管道顶管法施工对既有盾构隧道的影响分析.广州建筑,2008,43(05):34-39.【2】王光钦,丁桂保,杨杰.弹性力学(第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陈文艳,施文捷,李庆来.基坑近距离跨越既有轨道交通结构的变形影响分析.地下项目与隧道,2008(01):11-14+54.【4】涂承富.顶管上穿施工对既有地铁隧道的影响.河南建材,2008,(2):165-167.【5】CJJ/T202-2008.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平安爱护技术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