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大力推进农民市民化的冷思考.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6628786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当前大力推进农民市民化的冷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当前大力推进农民市民化的冷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当前大力推进农民市民化的冷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当前大力推进农民市民化的冷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当前大力推进农民市民化的冷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当前大力推进农民市民化的冷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当前大力推进农民市民化的冷思考.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资料关于当前大力推进农民市民化的冷思考长子中近年,中央提出要把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居民作为城镇化的重要任务。目前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城镇化浪潮,但存在着农民被动、被自愿的城市化,亟需引起重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把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居民作为城镇化的重要任务。目前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城镇化浪潮,但是相比以往比较注重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建设的美化,未能为农民真正转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机会的城市化冲动在当下仍有所体现,农民存在被动、被自愿的城市化,存在着“为了农民的幸福而让农民感到不幸福”的迹象。一、我国当前推进农民城市化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进城的农民分为两类,一类是进城打工,

2、在城市有稳定职业、稳定收入、稳定住房(包括自己买房、租房或企业提供的住房)的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与土地的关系淡漠,他们融入城市的意愿强烈;另一类是城市扩张所造成的被动进城的农转非居民,他们失去了原来的土地和房屋,被安置在城市的住房中,属被动的城市化。综观当前的市民化化进程,有以下问题值得引起重视。一是有沦为土地城市化之忧。在现行土地制度之下,土地进入市场为城市政府提供了巨大的获利空间。同时,我国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又对土地的从农业用途向非农业用途、从低收益用途向高收益用途的流转有着巨大的需求。从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拉开的30个省区市国土资源大调研显示,在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土地供需

3、矛盾突出。目前,各地旺盛的用地需求已远远超出了中央、省、市下达的用地指标。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从1999年到2007年,审批建设用地中农地转为非农用地共16602.1平方公里,其中用于城市建设用地15474.7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年均增长7.2%。从1999年到2007年,平均每年新增建设用地1760.5平方公里。同一时期,年均征用农民土地1397.1平方公里,征地占新增建设用地面积的79.4%。从1999年到2007年,城市建成区的面积扩大了7.2%,但吸纳的人口只增长了4%。中国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的城市化,在中央大力推进城镇化的号召下,难免有土地城市化“大跃进”的趋向。二是

4、有沦为人口城市化之忧。目前有1.5亿进城打工的农民,虽被统计入城市常住人口,但并未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利和待遇,是虚拟的城市化或者是半城市化。改革开放以来,真正落户城镇的农民工少之又少,以重庆市为例,1997年重庆户籍城市化率为25%,农民户口占75%,2009年,全市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增加到现在的51%,但是户籍城市化率仅增加到28%左右重庆综改进入攻坚阶段 解决民工进城问题成重点 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02月24日 http:/ 第一财经日报。同样,在目前的城市规划区的郊区农民都被划为城市居民,但也享受不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可见,当前的城市化只是数量上的人口城市化了,这种城市化进程

5、以流动就业为主,并未完成农民向城市的定居、迁移落户或获得并不断积累城市性,并未实现市民数量和质量的同步增长,城市化的内涵或质量并未得到真正的提高。三是城市化进程中农民主体地位缺失之忧。中央号召通过大规模开展土地整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解决小城镇建设“缺钱”、城市发展“缺地”的矛盾。然而在实践中,一些地方的城镇化“变味”成了“堂而皇之”的大拆大建和圈占土地运动,出现了违背农民意愿侵害农民利益的情况。诸如,征地程序不够透明公开,农民参与程度低;政府官员的“强力”动员;少数村干部的擅自“被作主”;农民“被”让出耕地,承包经营权证“被”收回;少数亲戚“被连坐”等等,农民缺乏必要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6、农民“被自愿”、“被动城市化”的现象存在。显然,城镇化中,农民作为产权主体、交易主体和分配主体的地位缺失,农民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应有体现。四是城市化进程中农民有失业之忧。进城农民相对城市居民而言,非农职业技能、素质都相对较低,年龄较大,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也较弱。而当前城镇就业压力大,城镇及推而广之的城市就业机会并不因为进城落户的农民有更强烈的就业愿望而无限增长。农民被动失去土地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权利进城后,面临社会风险或不确定因素时,找不到工作就会面临没有退路的窘境。而失地农民已经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农民,他们被迫部分或全部丧失了土地,失去了生产资料和相应的生活保障;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处于部分或全

7、部从农村退出的状态,却未能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农民”。如北京市近郊某地“农转居”一次性3万元补偿执行多年,大批自谋职业人员失业,生活陷入困境。如媒体曾报道的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两片农转非居民区,“不愿意成为市民”就是例证他们往往被安置在城里的格子楼中,随着物价上涨,政府发放的安置费和补偿金很快花光了,由于缺乏技能、文化素质不高,他们很难在城市里找到饭碗。于是,这个群体逐渐成为新的城市贫民群体,并不断滋生抱怨和抵触的情绪。来源了望当前要防止被城市化。目前根据估计全国约有失地农民4000多万人,且以年增300多万的人口增长中国人口八大矛盾:男多女少 失地农民4000万 http:/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可修改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