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地域文化.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6534109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地域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黑龙江地域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黑龙江地域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黑龙江地域文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黑龙江地域文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地域文化.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域文化课程期末作业 姓名 杨文杰 学号1223001457039 学校 松林电大 成绩 黑龙江地域文化 黑龙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连绵起伏的大、小兴安岭;有沃野千里的松嫩平原;有气势磅礴的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水域;有风景秀丽的镜泊湖、五大连池;还有绿草如茵的天然牧场,这些无不勾勒出一幅幅绚丽的画卷。黑龙江省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土地面积45.46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六位。 黑龙江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交互影响的地域文化历史造就了黑龙江人独特的文化性格,即粗犷豪放的气质,质朴率真的品性,热情大方的特质,包容海涵的气度,幽默机敏的智慧。但同时,黑龙江人也存在着知足常乐、小

2、富即安、拒斥理性等经验式、人情式的文化特质和文化模式,是与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的。这就要求我们站在以人自身的现代化为核心的总体性文化转型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努力建构新世纪黑龙江人新的形象工程,为龙江大地和黑土文化增添新的内涵。黑土地域文化,我们特指黑龙江地域文化,因为黑龙江省以丰腴的黑土地而著称。黑土地域是东北地域文化-关东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具有独特文化精神与鲜明文化风格的地域亚文化。对于黑龙江文化如何指称,学者们有不同看法。第一种为“黑水文化”。满族人的先民,黑龙江地域的肃慎族的后裔,隋唐称靺鞨。靺鞨有许多部族,其中黑水、白山是其中两个部族。公元725年唐朝在其地设置黑水军,继面于公无7

3、26年改设黑水都督府,名副其实地成为隶属唐朝的地方政府机构的名称。对于黑龙江,满族人的先民女真人为“萨哈连乌拉”,译成汉语就是黑水。用“黑水”指代黑龙江地域名称相沿已久。黑龙江省理所应当地将其地域文化定名为黑水文化。第二种为“寒地文化”。认为寒地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为寒地文化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寒地文化除了物质方面外,还包括历史和文化传统、社会和经济因素及所处环境间的交互影响。概括地说,“寒地文化是寒地人整套生存式样系统”。显然“寒地文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黑龙江地域文化的特点。第三种为“黑土文化”。这种提法也获得想当多学者的认同。黑龙江精神文明建设“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都采用“黑

4、土文化”作为黑龙江地域文化的名称。这是因为在黑龙江大部分地区,特别是黑龙江、松花江、嫩江、牡丹江流域是中国著名的黑土带。人们把这块肥美大地上生发出的文化称为黑土文化也是顺理成章的。这种文化当然包括中原农耕文化在开拓黑土地域时衍生的文化,同时也涵盖了黑地地域上土著的农耕文化以及相关的渔猎文化、狩猎文化 、游牧文化和传入的文化等等。这些对黑龙江地域文化的界定都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揭示了该地域文化的特征,都 深化了人们的认识,具有互补的价值。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名称,不过由于人文内涵的深度、历史空间的广度、约定俗成以及人们心理认同程度的选择,最终趋向一个更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名称。黑土地域文化就

5、较为多数人接受,其他如黑水文化、寒地文化、冰雪文化人们也在不同场合、地域范围内使用。这各格局更反映了黑龙江地域文化的容纳性,使其内涵更丰富多彩。黑龙江地域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征,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文化气质上的雄健性;二是兼收并蓄的容纳性:三是交流互动的高频率性;四是远离传统文化中心的边缘性;五是文化积淀的浅表性,这些特征与中原地域文化、江南地域文化的特征炯然相异。黑土先民多为“精于骑射”的马背民族,“尚武”、 “重勇”使他们处在弱肉强食、生存竞争的条件下,他们充满野性和行动力量,有利于部族的生存、发展和壮大。黑土先人就是靠这种“尚武”、“重勇”的精神造就出无

6、畏、不屈的民族性格。随着黑土先民的南迁与山东、河北等地的汉族移民的北移,民族的进一步融合,“尚武”、“重勇”成为包括汉族居民在内的黑土地域居民共同的价值取向。求大尚侈是黑土地域先民形成价值观念,逐步演化为地域深层结构,并在黑土地域居民包括黑土地域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中自然地体现出来,在生产活动的取向上,黑土地域居民包括黑土地域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中自然地体现出来,在生产活动的取向上,黑土地域居民有一种“求大”取向,都希求在大企业中工作,追求干大事,挣大钱,不愿在小企业干事,不愿挣小钱。在消费活动的取向上,黑土地域居民购物喜欢“批发”,不喜欢“零售”,对资源的消费极为奢侈。这些积淀为黑土地域居民的深

7、层价值观念,对于黑土地域城市居民素质的影响是负向的。历史上黑龙江流域的黑土先民们不甘于边隅,勇于南下开拓,形成了纵横驰骋、主动开拓精神。这些先民以渔猎、游牧为业,以鞍马为家,娴于骑射,造就出无畏、不屈的地域性格,充满着进取、奔放的活力。历史进入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黑龙江黑土地域的后继者们仍然保持着他们先人南下开拓的精神,许多黑龙江人南下深圳、珠海、海南,在大公司、大企业内发展,成为著名的企业家、商人。也有许多学子“南下”深圳、海南成不颇有影响的学界名家。黑土地域文学艺术,包括戏剧、音乐、歌曲等也秉承先人的遗风,不断向南拓展,传播着黑土地域特有的文化精神。 黑龙江人的“热情”性格,是长期

8、与地域环境互动的结果。由于地处寒温带,冬季漫长,限制了人的活动范围,使人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另处。由于地域辽阔,山、林、地、水,自然隔离与外界交流较少,而外来客人或多或少带来一些外界信息,能够不同程度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解脱人们的孤独失落感。同时,东北人一方面感到大自然赋予了优越的生存条件,另一方面大自然也带来严酷冷峻的一面,沃野是开辟蛮荒的结果,酷寒需要以火热的生命力去佂服,在肆虐的大自然压力面前,人们感到身单力薄,需要依靠群体的力量、群体的团结,需要温暖与关怀,所以对外人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还有黑土地域人少地广、资源丰富,食物比较充足,这也为形成热情的地域性格奠定了基础。 就关东文化来说,由于东北地区历史上社会变迁呈大起大落的特点,每次高潮之后的沉寂,总是从边远后进部族中分化出新生力量充当历史的主角,这些新的主角由于刚走出原始社会,原始公有制的积淀在他们心中相当活跃,“公”与“私”的财产反有权观念处于混沌状态,而岩酷的自然环境与生存斗争增强了对安全的需要。由于地广人稀,对大自然丰美的物产,“皆无所属,任人自取”,“大家拿”成为被习俗认可的东西。东北地区有相当数量的山东、河北闯关东的汉子,这些人身上带有“劫富济贫”的绝对平均主义心理,这种无视财产权观念被称颂为英雄美德,已成为东北文化的内在底蕴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