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黄天霸与展昭的形象.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6516210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黄天霸与展昭的形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析黄天霸与展昭的形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析黄天霸与展昭的形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析黄天霸与展昭的形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析黄天霸与展昭的形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黄天霸与展昭的形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黄天霸与展昭的形象.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析黄天霸与展昭形象摘要:黄天霸和展昭,都是清代侠义公案小说中的著名人物,并且他们二者在原著中形象的所处位置也很相似,但二者在更深的层次上却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为:一是进入朝廷的原因不同;二是进入朝廷的目的不同;三是为除暴安良而采取的手段不同;四是在体现封建传统忠孝节义思想上的侧重点不同。通过分析这四点,得以理解侠义公案小说背后真正的创作意图:表达不同人民对贤明政治的追求和对是非善恶的态度也有所差别。关键词:黄天霸、展昭、原因、目的、手段、思想正文: 在清代的侠义公案小说中,施公案与三侠五义是其中的名作。施公案成书于乾隆、嘉庆年间,作者不知名。写的主要施仕纶的判案、剿匪事迹。黄天霸在书中是

2、施世纶的左右手,为施世纶判案剿匪立下重要功劳。三侠五义首刊于光绪五年(1879),署石玉昆述。其主要讲的是宋朝包拯在侠客、义士的帮助下,审奇案、平冤狱、以及侠客义士帮助官府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故事。在书中,展昭也是包拯的重要帮手,为其断案提供了许多帮助。因而在这两本书中,最具代表性的侠客就是黄天霸与展昭。可以说,这两本书虽明写的是两位忠臣的断案事迹,但实际上主要写的是侠客们行侠仗义的事迹。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说的好:“这等小说,大概是叙侠义之士,除盗平叛的事情,而中间每以名臣大官,总领一切。”而在陈平原所著的千古文人侠客梦中说的更明白:“关键在于除盗平叛,而不是平反冤狱,主角当然非侠客

3、莫属,名臣只是点缀而已。”然而,虽然这两本书都是侠义公案小说,主题也大致相同,但就具体来说,差别还是很大。尤其是两书的灵魂人物:黄天霸和展昭。这两本书已经都成书超过百年,但自成书以来,这两个形象的评判也就随之产生。但是,这些评判大多过于简单,一刀切,而且也没有横向比较这种侠客的形象的差别,从而分析单薄,没有立体感。所以,当我把这两个人物放在一起,就可以看出这两个形象背后所蕴含的作者的独特价值观。下面我将从4个方面来分析这两个形象的异同。一、 都为朝廷效力,但为朝廷所用的缘由不同黄天霸开始是一个江湖人物,是金镖黄三太之子,黄三太是南七北六十三省的总镖头,在绿林很有名。按理说这样的人物应当是笑傲江

4、湖,不问政事。那么他怎么来到施世纶的身边的呢?施公案中讲:黄天霸,因响马朋友为扬州知府施仕伦所抓,怒而刺杀施仕伦,但感念施世纶的忠心爱国,凛然不惧,放过了他。后来施世纶抓住了黄天霸,并主动为黄天霸松绑,终使黄天霸投靠官府,忠实地为朝廷效力。由此可见,黄天霸一开始是不准备投靠朝廷的,甚至是一开始敌对的。而这种报仇心理可以说是侠义人物的必备要素。而这其中的转变则来源于两个因素:一是感激施世纶的不杀之恩。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活命之恩。黄天霸对施世纶的感激可以说是无以复加,只有以自己的身价性命相托。二是伯乐之恩。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在黄天霸看来,施世纶就是自己的知己。施世纶觉得黄天

5、霸有能力,应当为朝廷效力,做出一番事业,才不负这一身才能。而在黄天霸看来,施世纶能够识别出自己的才华,那么就应该用这一身才能为施世纶所用。所以,黄天霸投靠朝廷是自己心里愿意,并有意向的。而展昭,则与黄天霸不同。从一开始,展昭就没有与朝廷有对立的举动。在书中,展昭早先行侠仗义,感念于包拯的清明,不忍其受到伤害,所以金龙寺杀凶僧、土龙岗逢劫夺、天昌镇拿刺客以及庞太师后花园冲破魇魔之事都是因此而做的。那展昭怎么为朝廷所用的呢?这要从包拯说起。展昭屡救包拯,包拯铭记于心。又感念此等豪杰,若为朝廷办事,则更能够发挥其才能,便于办案,断案。于是包拯把他引荐于皇帝,让他在皇帝面前展现其高深的武功,最后皇帝便

6、授予他“御猫”称号,并封为四品带刀侍卫,并让他跟随在包拯身边,保护包拯。但是,纵然是被包拯留在身边,但是有一颗侠义心肠的展昭毕竟过不惯这种受拘束的生活。书中第34回写道:“原是个潇洒的身子,如今倒弄的被官拘住了。”由此可见,展昭虽然不是被逼的为朝廷所用,但也毕竟心里有些失落。总之,两人的投靠之举,黄天霸是为报恩性质展昭有点被迫性质,动机有很大的差别。虽然动机差别很大,但都体现出侠义思想:他们都是出于正义的角度来投靠朝廷,并希望能凭借自己的力量来做出贡献。二、 都为朝廷效力,但对为朝廷所用不目的不同黄天霸是自己有意愿投靠朝廷。因而,其做事的目的性、功利性很强。比如为了救被绑架的施世纶,他不惜与自

7、己的结义兄弟动手,就是为了能够提高自己的在施世纶心中的影响力。“老爷,小的若不冲天明志,死后怎入祖坟?”(第三十四回)他积极为施世纶奔走、出力,最终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能够出人头地,能够光宗耀祖,实现一个人的价值。虽说这样的目的并不具有很强的正义性,但在当时看来,康熙帝比较清明,国家也比较强盛,投靠这样的朝廷确实可以比身在江湖有用的多。所以黄天霸这样的举动、心机也无可厚非。而展昭却与黄天霸不同。展昭首先考虑的不是为朝廷效力,而是保护包拯的安全。书中第二十二回说:“天子看至此,不由失声道:奇哉!奇哉!这哪里是个人,分明是朕的御猫一般。谁知展爷在高处业已听见,便在房上与圣上叩头。”在这里,展昭纵然被封

8、为四品大员,也只是点头谢恩,并没有说为了皇帝而肝脑涂地。可以这样说,他接受皇帝的封赏,也不过是为了给自己一个跟在包拯身边保护包拯的借口。那么深层次让展昭舍弃自由来保护包拯的缘由也很简单,是希望这样一个能够多为百姓做事、纯洁朝政清官,不被奸人所害,更多为百姓做贡献。总之,两者在目的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黄天霸是为了展现自己的能力,以求光宗耀祖;展昭则是为了保护包拯,不被奸人所害。虽然目的不同,但也都体现出正统的忠义思想。三、 都为朝廷效力,但所用手段有很大差别 黄天霸投靠朝廷,最大的目的就是做一番事业,所以,他的行事风格凌厉、狠辣,甚至有点不择手段。剿杀“黄河套水寇”刘六、刘七,“尔等水寇听真:今

9、逢狭路,快出来受死。口言不字,把刀斩尽。”(第五十二回)施忠又向贤臣说:“依小人意,即将九黄、七珠、十二寇在衙前先行斩去,可无妨碍。”(第五十三回)黄天霸不顾江湖道义,只希望杀尽水寇,而不给人以任何机会。而在杀恶虎庄的武天虬、濮天雕时,“黄天霸见武天虬要动粗鲁,不由也动杀人之心。回手忙取镖托在手掌上,大叫:武哥休要撒横,今朝小弟难顾刺血之盟。两下相隔数步,施忠那肯容情,单臂一举,提着金镖,对着天虬心窝,刷的一声响亮,武天虬哎哟!咕冬!倒在地上。镖穿前心,天虬魂魄飘荡,手脚乱动,命归泉下。”“房上施忠闻听,暗想:我何不先下手?取出金镖托在掌中。天雕方要去取弓箭,施忠此时不肯少停,高叫:兄长莫要怨

10、我,你不留情,谁人有义?只听刷的一声响亮,盗寇臂上受伤。濮天雕开言就骂:断义绝交,你心太狠!彼时原说同生同死,有官同做,有马同乘。今镖伤同盟,理上欠通。”(第六十五回)“二位嫂嫂,此去升天,我却放心。”(第六十八回)黄天霸不顾兄弟之义,大杀一通,甚至连兄嫂也不放过,手段狠毒。 展昭则很不相同。在书中他忍让谦和,杭州救周老时不与丁兆惠争功;茉花村与丁小姐比剑定亲不争胜负;都显示出他的谦让品格。如白玉堂与他斗气,他立即表示谦让:“公孙先生在旁听得明白,猛然醒悟道:此人来找大哥,却是要与大哥合气的。展爷道:他与我素无仇隙,与我合什么气呢?公孙策道:大哥,你自想想。他们五人号称五鼠,你却号称御猫。焉有

11、猫儿不捕鼠之理?这明是嗔大哥号称御猫之故。所以知道他要与大哥合气。展爷道:贤弟所说似乎有理。但我这御猫乃圣上所赐,非是劣兄有意称猫,要欺压朋友。他若真个为此事而来,劣兄甘拜下风,从此后不称御猫,也未为不可。”展昭这样做并非表示他的软弱可欺或技不如人,而是对朝廷法律以及执法者的尊重,是对江湖义气看重的一种表现,而非为个人意气所能致。总之,两者在手段上差别很大,黄天霸心狠手辣,除恶务尽;而展昭则多体现出仁慈忍让的特点,更具有侠义的特点。虽然手段不同,但最终目的却只有一个,就是实现行侠仗义,能够更多地维护社会平安。四、 都为朝廷效力,都体现出封建忠义的思想 作为侠义公案小说,可以说审案只不过是作者体

12、现侠客们展现其侠义的平台,而这样的平台能够使他们的侠义之举有合理性。但是,作为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的结合体,小说重点展示的并不是侠客们行侠仗义的故事,也不是快意恩仇的激情,当然也不全是对清官的断案入神的歌颂,更重要的是对忠君爱国、讲孝仗义思想的倡导。在施公案中,施世纶上京之前,众人辞别他,黄天霸说:“老爷,小的父母虽已辞世,祖茔在此,不肯远离断了祭扫。古人云:为臣要忠,作子要孝。老爷高升,乃万千之喜。无如小人草木之身,不敢言忠,命小福薄,不敢上京,情愿庐墓守孝。”(第六十二回)可见在他心中为人者尽孝尽忠之事必须的。在从武天虬手中救出施世纶后,黄天霸说:“老爷,容小的一言奉禀:小的三人只知老爷回转

13、京城,朝王见驾,就要升官。那晓路遇无情之寇,把爷诱进恶虎村中,摘心祭灵,逢此大难。老爷虽不在眼前,天使其然,小的等到此救护,也是忠心感动天地。今日小的几句不平之话,当着绿林众友表说心怀。我天霸为老爷伤却江湖朋友,四海忘交。此时为爷镖打天虬,天雕着伤自刎。小的今不顾人之秽骂,愧见天下弟兄。小的为老爷只为图名上进,孰知劳而成空。当年为友行义,施展飞檐走壁,夜静更深,进衙书房以内提刀行刺。老爷见小的并不心惊,明言大义。小的醒悟,方知恩公是位能臣。要留姓名,小的即说:叫我。未伤爷命,是以留情。老爷送我出房,上墙而走。嗣后小的带酒遭擒,王家兄弟押进县衙。小的自知性命难保,恩公并不动怒,又蒙释放,亲解其缚

14、。老爷在堂上讲说道:一个成名,九族光荣。作贼为寇,究竟不久。那个江湖害人者,寿过八旬?小的听此金石之言,愿投拜恩公台前。小的为报恩改过,黄河擒拿水寇,关家堡救爷,捉拿恶豪,定计斩决十二寇。小的使碎心机,总买不动恩公之心。老爷只顾用我天霸,闭塞投者,以挡后来。”(第六十七回)这一段话,可以说道出了全书的主旨,黄天霸的种种手段、行为不过是为了忠孝节义这四个字。而在三侠五义中,包拯审案断狱、保境安民,侠客义士帮助官府除暴安良、行侠仗义。这两者之间,相互为用,以期达到“不负朝廷”或“致君泽民”的目的。从展昭来讲,他四救包拯,目的并不是荣华富贵,只不过体现了其一贯行依仗义的精神罢了。后来,包拯御前保举,

15、展昭实在是“盛情难却”。对于“入朝”虽不愿意,无奈包拯已遵旨宣令,于是只好敷衍了几句:“惟恐艺不惊人,反要辜负了相爷一番美意。”我们不能只看展昭“在房上与圣叩头”,而忽略, 这一行为并非展昭本意,而是顾及了包拯情面。而这恰恰揭示了所谓“侠客投靠官府”的根本原因,即将侠客与清官结合在一起的不是多大的权势或某人的命令,而是一种“热血卖与识人”的“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取向。因而在展昭身上中体现出了一个为了维护国家、民族、弱小百姓的利益,为了维护公平与正义,不惜以身犯险、不畏强权的侠义精神。然而即使都体现出忠孝节义的思想,两个人物的侧重点也还是有所不同。在黄天霸身上,更多的体现出的是一种忠孝的思想。他

16、为了报恩,而对施世纶尽忠,身先士卒,不顾性命。而为了尽孝,也能够暂时告别施世纶,回家守孝,想遵循“父母亡,当守孝三年”的古训。然而,其行为,主动投身施世纶,杀义兄义嫂,镇压土匪,其手段残忍,绝不像一个仁义大侠的行为风范。而在展昭身上,他父母早亡,因而谈不上尽孝,而且他虽悉心为包拯办事,也只是欣赏其为人,叹服其清官作风,并非愚忠。但在他讲节气、讲侠义,这节义在他身上体现的最充分。书中展昭金龙寺杀凶僧、土龙岗逢劫夺、天昌镇拿刺客以及庞太师后花园冲破魇魔之事,无不体现着一个大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风采。总之,这两个人物都在书中体现出忠孝节义的思想,但是两者又各有侧重,黄天霸重在忠孝,而展昭则侧重节义。 综上所述,这两个形象都是从侠客变成朝廷的帮手,从单纯的行侠仗义变成了朝廷为维护社会安定,百姓幸福的重要助手。通过分析这两个形象,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两种不同风格的侠,不同风格的“捕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