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6512666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园林教学设计.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本信息学 科语文年 级教学形式讲读教 师雷芳单 位城关一中课题名称苏州园林学情分析1. 学生在七年级已初步掌握说明方法,经问卷调查后了解发现:“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的顺序。”还是学生的难点,很多学生没去过苏州,缺乏对园林美的想象,对苏州园林建筑的不对称不理解。2. 针对上述情况,我决定在本节课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主要通过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或视频,创设直观教学,主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情境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另外,教会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目标分析要点: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 1、

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征,学习文章严谨的结构。2、感知园林画意美,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3、丰富学生关于园林建筑艺术方面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学重难点:1、感受苏州园林“图画美”,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2、体会我国古代文人的园林情结及文化审美追求。3、了解文章严谨的结构层次,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目标达成:1、培养学生分析说明文语言的能力。2、在团队合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教法:自主-合作-探究-升华感情-提高能力。学法:诵读法、小组合作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 导入苏州自古以来素以园林著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家陈从周先生曾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3、足见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的地位。叶圣陶先生就是苏州人,苏州人游园林,写园林,读来自是别有一番情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叶圣陶先生的文章苏州园林这是一篇说明文,谁能说说你都知道哪些说明文知识?(生答)二、走近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圣陶,以字行。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品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等。三、字词闯关 (要求:由 五个小组分别派上代表上黑板标注)1.轩榭(xun xi)池沼(zho) 2.邱壑(h)模(m)样3.重峦叠嶂(zhng) 相间(jin) 4.嶙峋(ln xn)庸俗(yng) 5.镂(lu)空蔷薇(qing wi) 四、追

4、寻“要点” (从文章的每段中摘取一句能概括内容的话,看哪组找的又快又好)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游览者,相信接下来我们的苏州园林之旅也必将是一次快乐之旅。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完成这个任务:(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要求用文中语句回答。)小组交流回答。1.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2.它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4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五、要点“寻美”(提示:寻找分述段落,即3-9段中的美点,找出重点词或自己总结每部分的美。)美的画面:亭台轩榭的自然之美; 假山池沼的配合之美; 花草树木的映衬之美

5、; 近景远景的层次美; 角落的图画美; 门窗的图案美; 色彩的和谐之美。六、感悟“美”1.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如果提炼这句话的中心词,你认为是什么?如果用一个字表达是什么?还有?(图画 还有标本 配合 自然 等等)2.品读精彩语句或段落温馨提示: 发挥小组的团队智慧,找出文中精彩的语句或段落,细细品味,可以从用词的准确生动、说明方法等角度赏析,小组交流。学法指导: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本文用词不仅准确而且生动形象,耐人寻味,极大地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性;恰当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又更好地突出了事物的特征;段与段之间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清晰、

6、严谨。(1)学习35段以第三段为例,教师引导分析本段的美。A、亭台轩榭美,美在,你看。(例:美在绝不对称或美术画或自然美,你看,东边有了一个) B、指导朗读,读出赞美之情。(找出能突出赞美之情的词,如:绝不,好像,决不,我想,不是而是等,这些词表示语气肯定,一点儿不含糊,合乎实际,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C、本段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作比较 打比方 )(2)根据老师分析第三段的方法,分析第四段。要求:学生合作探究交流,最后,小组比赛表达美。哪组完成好将获得优胜小组!七、抒发美同学们,在你们眼里,如此的美景,到底得益于谁?(劳动人民 、 设计者)今后我们应如何去做?1、爱护祖国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

7、。2、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创造。3、学会审美八、拓展提高 妙笔生花有人说苏州园林是一首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有着夺人心魄的美,是人间的仙境。咱们白水虽是山区,但也有值得我们欣赏的地方,如山如水,黄土高坡,请你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别人介绍一处风景胜地。十、小结叶圣陶先生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又让我们享受到了审美的愉悦。美的事物是永恒的喜悦。这节课我们不仅自己欣赏到了美,而且还在合作中与他人分享了美,让我们的学习之旅得到更多的收获!愿美与快乐与大家永远相伴板书设计苏州园林叶圣陶布局的自然美完 配合的艺术美美 草木的映衬美 图 景色的层次美 美不胜收画 角落的图画美 门窗的图案美 色彩的

8、协调美作业或预习一、抒发美同学们,在你们眼里,如此的美景,到底得益于谁?(劳动人民 、 设计者)今后我们应如何去做?1、爱护祖国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2、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创造。3、学会审美二、拓展提高 妙笔生花有人说苏州园林是一首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有着夺人心魄的美,是人间的仙境。咱们白水虽是山区,但也有值得我们欣赏的地方,如山如水,黄土高坡,请你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别人介绍一处风景胜地。自我评价叶圣陶先生的名篇苏州园林是一篇典范的说明文,文章抓住了苏州园林的特征“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进行说明,而且语言极其简练、生动、准确。如何在一节课中既能让学生把握

9、说明文的特征,又能切身感受叶圣陶先生语言的魅力是我处理本课的重点。在苏州园林的教学设计中,我打破传统的“串讲”,采用闯关活动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苏州园林的美有直观感受,引导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解决导学提纲整体感知部分的问题,再通过小组交流帮助学生疏通文字障碍;由于本课结构十分严谨,总分的特点显著,因此在整体感知部分就把分析重点落在引导学生把握总分的结构特点上;因为初二的学生接受说明文知识并不多,对说明方法把握不准,因此这一环节又把重点落到学法指导上,先由教师教给学生分析文章的方法,再由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进行学习,牢固掌握学习方法,既感悟到了园林之美,又让学生掌握了说明文的学习方法

10、。这样学生对本节课讲授内容就能有一个清晰的印象。引导学生体会难句的内涵也是本课设计中凸显的一个特点,目的是能够把课本挖掘的深些,让学生的思想深度得以提高;如:在谈感受中,学生体味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体味到了爱护祖国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体味到了审美的价值所在。练笔也紧扣本节课讲授的重点,抒写本地区的名胜古迹,从而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练习了说明文的写法。这样处理力争达到环环相扣的目的。 总之这节课让让我开始探索语文课堂的功能性。“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在此基础上不懈“求索”,让我的语文课堂能有春之绚丽,秋之丰硕,冬之蕴蓄!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发言积极者加分,掌声表扬,小组总分竞

11、赛。项目评价内容评价等第自主学习1.预习有记载、有问题,个人能解决简单问题2.学生能利用工具书查找信息,解决疑难3.自主学习投入,能按时完成任务4.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记录5.能向老师、同学提问或请教好中差精神状态1.精神饱满、坐立端正、表情自然、脸带微笑。2.的发言响亮、清晰。3.学生富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高涨的学习热情。参与程度1.通过认真观察,能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有条理的表达思考过程。2. 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思考,在倾听后评价他人发言、及时补充自己的想法。3.积极参加小组学习活动,分工明确,主动与同学合作交流,并且能够确实解决问题或产生新的认识。合作学习1.小组成员参与积极,气氛热烈2.小组成员能做到会听、勤思、敢演、善问3.会评价别人的发言4.合作学习有新问题生成5.小组学习成果能在全班展示、讲解、表演、共享6.小组成员能认真整理知识点并做好记录7.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姓名总评等第亮点改进建议 评议一单位: 姓名: 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