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指导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6510143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教育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家庭教育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家庭教育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家庭教育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家庭教育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育指导(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答: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是指由家庭以外的社会组织和机构组织,以儿童家长为主要对象,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教育行为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 家长的道德素质答:家长的道德素质是指家长思想道德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它决定家长为人处世的方向和原则,影响家庭道德教育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儿童的道德素质。 家长的儿童观答:家长的儿童观就是指家长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其内容自然也就涉及家长对儿童期的意义、儿童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儿童生长发展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及儿童的权利与地位等问题的看法。 家长的人才观答:家长的人才观主要是指家长对子女成才的价值取向,即家长对什么是人才以及期望子

2、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认识和期望。 家长的教育方式答:家长教育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育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 家庭精神环境答:精神环境主要指家庭的心理氛围,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氛围,父母的性格、兴趣、爱好、生活方式、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等。 简答题 简要说明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答:(1)奠基性和终身性(2)亲情性与权威性(3)随机性与针对性 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奠基性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奠基性特点是指儿童在学前阶段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是其一生中最基础的、最基本的教育。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奠基性主要表

3、现在:(1)提供儿童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先天条件;(2)奠定儿童身体发展的基础;(3)启迪儿童语言和智慧的萌芽;(4)培养儿童基本的生活习惯和能力;(5)帮助儿童适应最初的社会。 简述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与任务答:儿童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家长要利用自身、家庭和社会资源,对孩子实施全方位的影响,以促进儿童在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说来包括:(1)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2)促进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与良好习惯的养成;(3)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4)促进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5)促进儿童良好个性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6)促进儿童审美能力

4、的发展。 简述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渠道和方法答: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1)教育观念的更新;(2)儿童身心发展知识;(3)儿童卫生保健知识、营养知识、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4)胎教知识和孕期营养保健知识;(5)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6)家庭教育中评价儿童发展的知识和方法;(7)儿童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对策。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包括:(1)兴趣诱导法;(2)游戏活动法;(3)实践操作法;(4)环境熏陶法;(5)赏识鼓励法;(6)榜样示范法;(7)暗示提醒法。儿童家庭教育的渠道主要包括:(1)幼儿园的指导;(2)社区的指导;(3)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指导;(4)社会团体的指导;(5)大众

5、传播媒介的指导。 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有哪些?答:家长的教育观念包括儿童观、亲子观、人才观和教育观。儿童观是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儿童观决定家庭教育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一般而言,家长的儿童观不同,其对教育的任务、内容的选择以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也就不同,因而就形成了不同的教育观和教育方式。 家长的人才观会影响他们对子女的期望,并进而影响家庭教育的目标定位、内容选择、投入重点及教育方式。家长的教育观直接影响其教育方式和教养行为。 简述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和特点答:家长的教育方式分为五种: 专制型。专制型家长,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总是

6、以一种不可抗拒的身份出现,对于孩子的一切都是在发号施令。 溺爱型。溺爱型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总是以孩子为中心,他们视子女为掌上明珠,采用一种用爱过度的教育方式。 放任型。放任型父母,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于实施其他类型教育方式失败,或者是由于父母工作较忙、没时间照顾孩子等原因,因而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 矛盾型。这是家长教育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类型,常常表现为父母不知道怎么与孩子相处。 民主型。这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方式。这种类型的父母总是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表现出一种冷静的热情和有克制的疼爱、 论述题:依据儿童家庭教育方法,阐述儿童家庭教育应当坚持的原则。答: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包括兴趣诱导

7、法、游戏活动法、实践操作法、环境熏陶法、赏识鼓励法、榜样示范法、暗示提醒法等几种方法。应坚持的原则: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加强引导;鼓励孩子进行多样游戏,提供时间、空间和材料上的支持,鼓励同伴游戏,家长也应抽时间参与孩子的游戏;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自我服务实践,参加各种游戏活动;鼓励儿童参与社交活动;在创设家庭环境方面,为儿童准备丰富的玩具和操作材料,保持家庭环境整洁、干净,注意运用音乐、美术作品和自然物等美化家庭环境,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的人格、自主性和自由,注意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孩子进行赏识鼓励的时候,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和赏识要与儿童的具体行为和进步相联系,要把握好表扬、

8、鼓励孩子的度,表扬孩子不能过于频繁,鼓励方式尽量以精神鼓励为主,少承诺物质奖励;用榜样的形象感化孩子的思想,启迪孩子的心灵,引导孩子的行为;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亲子游戏答:亲子游戏是家庭内父母与孩子之间,以亲子感情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活动,是在出生后的最初两年之中,婴幼儿游戏的主要形式。 特殊儿童答:特殊儿童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特殊儿童”,是指除正常儿童以外的各类儿童,包括身心障碍的儿童与资赋优异的儿童。狭义的特殊儿童主要指那些身心有障碍的儿童。总的来说,这些儿童与正常儿童不同,须要家长、教师和社会给予特殊的关注。 孤独症答:孤独症儿童,又称自闭症儿童。“孤独症通常发生于3岁之前

9、,是一种终身性、固定性、严重的全面精神发育障碍疾病。” 超常儿童答:智力超常儿童是指在智力发展上明显超过同年龄常态儿童一般发展水平或具有某方面特殊才能的儿童。 智障儿童答:智力落后儿童,又叫弱智儿童、智障儿童、智力残疾儿童,是指智力和活动能力明显低于同年龄儿童水平,并表现出适应行为障碍的儿童。 肢体残疾儿童答:肢体残疾是指“人的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畸形,导致人体运动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肢体残疾儿童有些事先天的肢体不全,有些是由于后天的原因造成的。 视觉残疾儿童答:视觉残疾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双眼视力损失或视野缩小,而难以从事一般人所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的儿童。

10、 听力残疾儿童答:听力障碍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伟环境的声音的儿童。 简答题 简述0-3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目标答:0-3岁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目标包括托儿所的教育目标和家庭教育的目标。托儿所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小儿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发展,为造就体魄健壮、智力发达、品德良好的社会主义新一代打下基础。”具体要求包括:(1)要发展小儿的基本动作,进行适当的体格锻炼,增强儿童的抵抗力,提高婴幼儿的健康水平,促进身心正常发展。(2)要发展小儿模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语言认识周围环境事物,使小儿智力得到发展,并获得简单知识。(3)要进行友爱、礼貌、诚

11、实、勇敢等良好的品德教育。(4)要培养小儿的饮食、睡眠、衣着、盥洗、与人交往等各方面的文明卫生习惯及美的观念。 家庭教育的目标包括:(1)保护婴幼儿的生命安全,保障他们基本的生存需要,发展婴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各种感官,增强其体格和抵抗力,促进其身体健康成长,引导婴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婴幼儿安全、卫生、快乐地生活。(2)萌发婴幼儿的智力,发展婴幼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婴幼儿的感觉、直觉和初步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探索和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3)培养婴幼儿形成安全感和愉快的情绪、情感,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婴幼儿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养成初

12、步的文明礼貌习惯(4)发展婴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初步感受力和兴趣,萌发婴幼儿基本的艺术素养。 0-3岁儿童的食物喂养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由母乳喂养逐渐过渡到食用多种事物;(2)采用适宜的烹调方式,单独加工制作婴幼儿的膳食;(3)健康安全地进食;(4)每日饮足量的水,少喝含糖高的饮料。 简要说明对0-3岁儿童进行情意萌发的教育原则与教育手段有哪些?答:(1)创设一个关爱、接纳和尊重的心理环境;(2)安排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和丰富的生活内容;(3)引导婴幼儿学会表达,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简述4-5岁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答:身体发展:(1)生理上进一步成熟;(2)动作灵活性、稳定性增加。心理发展:(

13、1)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2)认识活动的有意兴得到发展;(3)社会交往水平提高;(4)词汇量增长迅速,句子复杂程度提高;(5)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发生。 简述3-6岁儿童身体发展的任务答:(1)身体健康,情绪安定、愉快;(2)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了解必要的安全自护尝试;(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在家庭中怎样对3-6岁儿童进行安全自护教育?答:(1)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2)在生活中渗透安全常识;(3)利用奇迹进行安全教育。 试述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答:(1)抽象思维开始萌芽;(2)好学、好问、好动脑;(3)思维、行为的有意性进一步增

14、强;(4)语言的社会化水平提高;(5)自我调节能力逐步增强。 简述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与任务答:(1)健康教育(2)生存教育(3)做人的教育(4)智育 简述各类特殊儿童的早期发现方法答:超常儿童与同龄儿童相比,在智力才能及个性方面发展的比正常儿童快。早期发现方法主要是智力测验、标准化成就测验、教师提名、家长提名、同伴推荐、自荐等。智力落后儿童在智力上显著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水培,并有行为适应障碍,早期的发现方法包括:对刚出生的婴儿的观察确认孩子是否早产儿、低体重儿、过期产、巨大儿、小头儿、大头儿,确认孕期是否曾经保胎、孕期是否有特殊的疾病或感染、是否高危产妇生产的孩子等、出生一周内的检查包括:检

15、查心跳、呼吸、肌肉张力、鼻孔对橡皮管刺激的反应、皮肤颜色、哭声、觅食、吸吮、抓握、巴宾斯基反射、步行、爬行、防御反射等。对0-6岁儿童发育的观察观察儿童的感知运动方面包括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观察,如孩子是否能够和同龄孩子一样,在特定的年龄段学会翻身、坐、爬、走,能否抓握等,还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语言、适应性行为、社会行为等是否发展正常。孤独症儿童是涉及感知觉、情感、语言、思维、动作和行为等多方面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早期发现方法包括:婴儿期一部分孤独症儿童在婴儿期表现异常。好哭好闹,睡眠时间明显少于正常儿童。母亲哺育婴儿时,不会再母亲怀里寻找乳头,也很难把头转向母亲,而且不喜欢偎依在母亲的怀中。甚至很少注视母亲的面孔,不喜欢母亲的抚摸,对母亲的引逗很少表现出积极的表情。3-4个月的时候,不主动寻找母亲的声音,不会发出咿呀声音。5-6个月,虽然能辨别出熟悉的人和陌生的人,但是眼睛还不会追随物体。有的孩子过分安静,即使身体不舒服或有生理需求时也不会哭闹。9-10个月,拒绝改变饮食,仍坚持以牛奶为食,不愿意咀嚼食物。外出时见到其他的小朋友也不表现出高兴的表情。幼儿期语言发展落后于正常儿童,不仅表情变化少,回避他人的目光,而且常常自言自语,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