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导论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6501320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工程导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通信工程导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通信工程导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通信工程导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通信工程导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信工程导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工程导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光纤通信的认知与畅想顾善植引言:2009 年高锟因为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 就,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全网宽带化的实现,最后一公里的最佳解决,5G的发展需要更 多的人才与投资去实现,本文着重回顾光纤通信的发展,对其原理的思考,并根据光的粒子 性对光通信的开发进行构想。关键字: 光纤,原理,EPON,光的粒子性正文目录:光导纤维:.光信息传输技术:2.12.22.32.4光纤结构与原理光纤损耗与色散特种抗弯曲光纤的诞生*欧盟加速光纤通讯技术的研发创新- A.光纤通信的展望:3.13.2光纤无线融合传输技术*光通信的畅想- 光导纤维光通常情况下沿直线传播,而进

2、入不同介质时,比如光从水中射向空气,当入射角大Graded Inc3exSirqle-nnodeI 疗 |lI I H !- Ilj-IILAX-, QIII JlAi ilti.l slll;dv l!i:Jt! Fllv于某一角度时,折射光线消失,全部光线都反 射回水中。表面上看,光好像在水流中弯曲前 进。这就是全反射的作用。后来人们造出一种 透明度很高、粗细像蜘蛛丝一样的玻璃丝 玻璃纤维,当光线以合适的角度射入玻璃纤维 时,光就沿着弯弯曲曲的玻璃纤维前进。由于 这种纤维能够用来传输光线,所以称它为光导纤维。起初,用玻璃丝来通信要求光纤对光能的损失为20db/km,当时即便是最好的玻璃一照

3、 相机镜头玻璃,损失也在700db/km。1966年,高锟提出单模光波导结构模型1972年,美国康宁公司耗资3000万制造出20米长损耗小于20db/km的光纤样品。硬件的完 善往往取决于纯净度,现在的光纤纯度很高,几乎不含杂质,所以在一定波段上传输损耗很 小。常用的石英光纤,最小损耗波长为1.55um,其次为1.3um,每千米损耗不到1dB。这 一成就使因特网与无线移动通信网的发展有了坚实保障。光纤通信也成为了信息时代的重要 支柱。二:光信息传输技术2.1 光纤结构与原理光纤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由纤芯、包层、 涂覆层组成。纤芯为掺杂的二氧化硅(如二氧化锗), 以提高纤芯折射率。

4、直径一般550um。包层为纯二氧化硅,外径125 um。韧性和机械强度(国际电信联盟(ITU-T)标准:光纤外 径统一为125 um,多模光纤芯径50 um,单模光纤芯径9 um)涂覆层为环氧树脂,硅 橡胶等高分子材料,外 径250um,用于增强柔多模光纤与单模光纤:按光纤传输模式分类光纤模式:能在光纤中传播的电磁波不但要满足芯包界面全反射条件,还要满足相干加 强条件。对具体光纤结构,只有一系列特定的电磁波可以在光纤中有效传播,这些特定的电 磁波称为光纤模式。单模光纤:光纤中只传播一种模式,芯径410 um。无模式色散,传光性能好,适用 大容量、长距离通信。因截面小,制造、连接、耦合困难。多模

5、光纤:光纤中传播多种模式,芯径约50 um,SI或GI型。SI型模式色散大,带 宽窄。制造、连接、耦合容易。单模工作条件:v V 2.405。2.2 光纤损耗与色散世界上不可能存在毫无杂质的玻璃,起初让光纤通信能够商用化,降低杂质是必须克服 的难关。战争史上曾发现制造低杂质玻璃的方法一搅拌。1970年,Coring宣布利用化学气 相沉积法制造出了损耗率为20db/km的试验性单模光纤,奠定了光纤通信的基础。前人执 着于这方面的研究,源于损耗左右着通信的质量。研究发现:光束的发散角不为零时,光功率与传输距离之间呈平方反比关系。即距离增 加一倍,功率密度减小到四分之一,即P ” 72。指数衰减规律

6、:PL = p0 exp(aL)光纤损耗系数:八-100lg *(dB/km)0现实生活中,光纤商用化距离遍布全国,有着八横八纵,即便看似很小的系数乘以距离也会造成极大的损耗,当年高锟研究玻璃纤维时也面临着两大 障碍:1.光在一般玻璃中能减达到3db/m,2.千米以上长度的微细玻璃纤维如何生产与稳定。 而结论就是降低杂质铁离子于减少散射。在玻璃中,光波能减的主要原因是杂质铁离子吸收 光能,实验数据发现:铁离子含量减到百分之一以下,,就能实现20db/km.所以所有的研究 都是值得的,即便1970年的康宁公司耗资3000万初步实现这一想法也这么认为。那么,光纤为什么会有这么难以解决的损耗问题。通

7、常有:吸收损耗本征吸收损耗、杂质吸收损耗、原子缺陷吸收损耗。散射损耗瑞利散射损耗、结构不完善散射损耗、非线性效应散射损耗。其它损耗弯曲损耗、连接损耗、耦合损耗。在应用中,除了损耗作用,这里再介绍一下色散作用:回忆一下我们小时候与小伙伴玩 过的两人三足跑,两个人动作保持一致才能有效地到达终点,现在有十个人站成一排,同样 的规则,大家彼此都是独立的个体,必然有快有慢,在跑步中必须保持同样的节奏,才能完 成。同样,在一根传输线中,有许多不同频率或不同模式的信号,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在 传播过程中,因群速度不同互相散开,引起信号波形失真,脉冲展宽。而这一物理现象将直 接导致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畸变,从

8、而影响通信的可靠性。如下图所示,同一起跑线的信号到达终点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脉冲展开现象,也可形象 的用时延差定义。2.3 特种抗弯曲光纤的诞生克服损耗的过程同时也是制造工艺完善的过程,上文提到的化学气相沉积法 (MCVD-Modified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与棒外化学汽相沉积法(OVD-Outsid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 n)轴向汽相沉积法(VAD-Vapour phase Axial Depositio n微波等 离子体激活化学汽相沉积法(PCVD- Plasma activated Chemical Vapour Depo

9、sition )在国 际广泛使用轴向汽相沉积法,即VAD法 实物图在商业化的过程中,客户始终是利益的核心,研究了那么多类型的光纤终于要一展神威了。 可在架设的过程中很快发现,弯曲对缆芯损伤较大,在焊接过程中只有缆芯对接才能保证信 号的有效传输,光纤已经铺到了门外,如何在保证成本的情况下有效地进入户内。特 种 抗 弯 光 纤户2007年7月,康宁基于nanoStructures的新型光纤能够适用于角度很小的转角 而不会出现信号丢失高强度特种光纤CGGP)-专垄J技术的高強庶光 纤(GGP )采用骏璃纤维 我面涂有永久聚合物保护 涂层的蒔躱工艺” (2 Fihor 2 ! poor J J Iic

10、kc i cd 9/125LSZM/ K SFRJi 柱同样的弯曲半径下r 可 减四光纤弯曲半径摑耗比 普通.光纤小,尤其谴用于 密度商.不昜盘纤萌配线 架內.特种光缆国匕线扌丁结也芥易 折靳尤其适用于一些环 境较恶劣的布线场伶.2.4欧盟加速光纤通讯技术的研发创新*聚焦国际前沿资料:欧委会正式对外宣布,由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电信研究中心(CTVR)教授Marco RUFFINI博士领导的,欧盟8个成员国主要电信科研机构和大型跨国集团,包括电信运营商和设 备供应商如 Telefonica、Telecom Italia、Alcatel-Lucent、Nokia-Siemens 和数 10 家创新

11、型 中小企业在内的,欧洲DISCUS研发团队组建完成,将启动更廉价、更快速、更绿色的全光宽带 (ALL-0p ti cal Broadband )研发创新项目。研发团队的研发创新活动将主要聚焦于:1)提高能效、简化操作和改进引入技术的整 间断大容量体互联网结构优化设计;2)利用先进光子学技术(Pho tonics )难以想象的带宽特 性及其灵活性,加速光子学技术在固定互联网的推广应用;3)根据平等原则,为所有的互联网 用户接入点提供同等的优质高速宽带服务,典型的核心带宽在10Gb/s到100+Gb/s之间,直接 连至用户;4)无缝衔接整合无线与固定光子学技术互联网,向用户提供最佳成 本效益的无

12、线或固定或移动的自动接入及网络流量,不牺牲延迟或带宽。聚焦点同时也是创新点,给我们的启示也是发展点。物联时代下的光通信,各 国都在发展,无论从科技还是从经济,光通信都是热点。三:光纤通信的展望:3.1光纤无线融合传输技术理论:利用新型的低成本光纤无线融合传输技术替换常规的无线传输技术, 把远端ADC/DAC等数字化单元剥离并上移到基带池云机房,通过光纤中多域混合 复用技术,用光信号“直接”传输未经数字化的天线,待发射或接收到几十甚至 几百路模拟无线信号,就可以构建大规模阵列天线MIMO技术与大规模协作的云 架构完美结合的5G无线网络。EPON作为光纤宽带接入网技术的首选,存在接入不灵活,光纤到

13、家成本相对 较高等缺点,WiMAX灵活性高和易用性,其无线信道却不稳定且每用户分到的带 宽有限。将EPON和WiMAX融合,为5G时代铺路。3.2 *光通信的畅想光纤入户存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无线光通信有效地完善着。未来全光网络的实现 必然以光纤为载体架设,我们不仅要在地球上实现覆盖,还要进军外太空,这种技术可 能当下除非应紧的时候采用,更多的是在实验室里实现,可又有谁知道18个月后又是 什么样,今天匪夷所思的理论也许刚走出实验室就能实现商用化。而光纤网络也许会被 更安全的虚拟光纤替代。无论是有线还是无线,便利都是始终的标准。既然光通信,本文基本上在研究前人的成果,而且侧重于有线,本文最后对光

14、通信 技术进行适当联想。既然迈向5G时代,全球的网络覆盖必不可少,陆上海中的光纤架设正在完善,但 大洋深处,沙漠中,一些欠发达国家,甚至刚刚拍完北极熊或者企鹅就能将照片上传的 技术尚未实现。无线的资源是有限的,每一段频谱都有标价甚至无价,那么与其去争这 么少的资源,不如对现有资源在开发,也许司空见惯的路边的小草隐藏着未来医药的良 方。红外技术日臻成熟,红外网络也有不断尝试。大气中距离不到4000米覆盖,如果 利用红外实现这些地区的网络覆盖,设想如下:选取短波红外作为研究对象,由基站释 放红外信号,利用仿生学角度感知红外信号。红外的穿透性较弱,影响着距离。但红外 作为光,它是由粒子组成的,遇到障

15、碍物时能否从间隙中传过去。以每个光子为研究单 位,携带着信息进行传输,能自由在一定空间内离散与聚合,这样能有效提高穿障能力。如果这一技术能实现,将一举两得,因为之前提到的光纤入户问题也随之解决了。 在弯曲时造成的信号能减,会因为光子在可控范围内的自由离散整合而解决。那么如何 做到可控,粒子之间存在引力与斥力,在r0的时候相等,但没有绝对不变的值,我不 清楚加速或减速或改变场是否能改变r0,只要粒子与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可控,那么就 能实现光子的离散与聚合,从而更大限度的实现光传输。参考文献:1.光电工程导论2. 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基础3. 张敏明教授关于面向5G的光纤无线融合技术的报告4卞现泽EPON和WiMAX融合接入网的带宽分配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