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闸下泄流的特点和闸下冲刷的原因.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6490349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闸下泄流的特点和闸下冲刷的原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闸下泄流的特点和闸下冲刷的原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闸下泄流的特点和闸下冲刷的原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闸下泄流的特点和闸下冲刷的原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闸下泄流的特点和闸下冲刷的原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闸下泄流的特点和闸下冲刷的原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闸下泄流的特点和闸下冲刷的原因.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闸下泄流的特点和闸下冲刷的原因1.闸下泄流的特点(1)分洪闸 开始泄流时下游无水或水位很低 始流条件差:QmaxZmax 水位升高,Fr较小,易产生波状水跃; 进口流态不对称时会产生折冲水流。(2)节制闸 闸门开启不对称时会产生折冲水流; 水头最大时流量并非最大,流量最大时水头最小。2.闸下冲刷的原因 q大而土壤的抗冲刷能力低; 河道收缩,水流未充分扩散; 运用不合理,产生折冲水流; 消能工设计不合理。二 消能工设计消能工的主要作用是改善水流与固体边界的接触条件,防护加固下游河床。消能防冲设施必须在各种可能出现的水力条件下,都能满足消散动能与均匀扩散水流的要求,且应与下游河道有良好的衔接。

2、 1.消能方式:大多数采用底流消能,“ 我国已建的大、中型水闸,多数建在平原、滨海地区,一般在软基上建闸,且承受的水头不高,闸下跃前Fr 较低,宜采用底流式水跃消能。”消力池布置与设计:造成产生淹没式水跃必需的尾水深度,保护水跃内河床免受冲刷。设计情况:不同类型的水闸,其泄流特点各不相同,因此控制消能设计的水力条件也不尽相同,并不一定是Qmax的情况,应选取可能的q、H的组合,取不利情况。拦河节制闸宜以在保持闸上最高蓄水位的情况下,排泄上游多余来水量为控制消能设计的水力条件;分洪闸宜以闸门全开,通过最大分洪流量为控制消能设计的水力条件;排水闸宜以冬、春季蓄水期通过排涝流量为控制消能设计的水力条

3、件;挡潮闸宜以蓄水期排泄上游多余来水量时,有时需用闸门控制泄水,上、下游可能出现较大的水位差作为控制消能设计的控制条件。 计算消力池长度、深度及消力池底板的厚度(a)消力池深度:按水跃动量平衡方程求解 (b)消力池的长度:用经验公式计算:式中Lsj为消力池长度;Ls为斜坡段的水平投影; 为水跃长度校正系数,一般取0.70.8;Lj为水跃长度,新规范中推荐采用欧勒佛托斯基公式计算:(c)消力池护坦厚度可根据抗冲和抗浮要求,分别按规范中以下公式计算,取其最大值,且不小于0.5m: 抗冲: 抗浮: 3.布置(1)下挖式消力池、突槛式消力池和综合式消力池是底流式消能的三种主要形式 。(2)下挖式消力池

4、与闸室底板之间直接用斜坡段连接即可,规范规定消力池斜坡段坡度不应陡于1:4。(3)倾斜段不宜设排水孔,护坦后部设铅直排水孔以降低池底板渗透压力,并在该部位底面铺设反滤层。 三.辅助消能工1.作用: (1)加大水流阻力; (2)加强水流紊动和撞击; (3)稳定水跃; (4)利于扩散水流2.类型:消力墩,池首坎,消力梁,散流墩等四.上下游防护1.闸下防冲设施:(a)海漫: 紧接护坦,进一步消除余能,调整流速分布,达到不冲流速; 要求:抗冲、有一定柔性、表面粗糙、透水; 材料:浆砌石、干砌石; 长度:按南科院提出的经验公式计算。河床土质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粉质壤土粉质粘土坚硬粘土Ks1413121

5、110987布置:浆砌石布置在海漫前部,厚度为3050cm,其抗冲能力较高,抗冲流速一般为36m/s,浆砌块石内应设排水孔,底部设反滤层或垫层;干砌块石布置在海漫的后部,其下部一般铺设10cm的碎石垫层设反滤层,规范规定干砌块石海漫应做成等于或缓于1:10的斜坡。 (b)防冲槽:海漫末端设大块石防冲槽:限制冲刷向上游扩展,保护海漫。深度一般为1.02.0m,上下游坡度可采用1:21:4。 2.下游两岸护坡长度应大于护底长度图9-7 海漫布置及其流速分布示意图图9-8 防冲槽示意图3.上游防护:(1)齿墙/防冲槽护底铺盖 (2)为了防止水流冲刷,必要时上游护底首端应设防冲槽(或防冲墙),其深度一般采用1.0m即可。因此,修订后的新规范增列了上游护底首端河床冲刷深度的计算公式(B.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