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矿产勘查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野外工作要点.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6473485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体矿产勘查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野外工作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固体矿产勘查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野外工作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固体矿产勘查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野外工作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固体矿产勘查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野外工作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固体矿产勘查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野外工作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固体矿产勘查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野外工作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体矿产勘查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野外工作要点.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固体矿产勘查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野外工作要点固体矿产勘查规范,现行规范有:国标:1、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8 2、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行业标准:3、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200-2002 4、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 DZ/T 0214-2002 5、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 DZ/T 0202-2002 6、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205-2002 7、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地质勘查规范 DZ/T 0206-2002 8、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0-2002 9、冶金化

2、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3-2002 10、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5-2002国标:11、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GB/T14158在上述规范中,都对不同勘查阶段的矿区水、工、环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虽因规范适用范围和矿种不同,各规范对矿区水、工、环工作要求各有侧重和差异,但基本工作内容是一致的。一、固体矿产普查阶段矿区水、工、环的工作要点:在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中,对普查阶段矿区水、工、环的要求是:“大致了解开采技术条件,包括区域和测区范围内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为详查工作提供依据。对开采条件简单的矿床,可依据

3、与同类型矿山开采条件的对比,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作出评价;对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床,应进行适当的水文地质工作,了解地下水埋藏深度,水质、水量以及近矿围岩强度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各种比例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测量和环境地质调查,均应符合相应比例尺规范的要求和相应勘查阶段对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的要求。专门水文地质工作及岩矿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样的测试都应满足有关规定、规范的要求,以保证工作成果的可靠性”。按上述要求,各行业规范又作了一些具体规定。归纳起来,普查阶段矿区水、工、环工作主要有:水、工、环综合地质调查(测绘);普查地质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岩(土)物理力

4、学试样采集与测试这三方面的工作。现分述如下:(一)矿区普查阶段矿区水文地质测绘矿区水文地质测绘分为区域和矿区1、比例:普查阶段矿区水文地质测绘应在地质测绘基础上进行,也就是在地形地质底图增加水文地质要素。因此,矿区水文地质测绘的比例尺要与矿区地质测绘比例尺一致。普查阶段矿区地质测绘的比例尺规范规定为1/25000-1/50000,所以矿区水文地质测绘比例尺也为1/25000-1/50000。铁、锰、铬1/5000-/2.5万;铜、铅、锌、银、镍、钼 区域1/5000-1/10万,矿区1/5000-1/25000;铝土矿、冶镁菱镁矿普查1/1万-1/5万,详查1/2000-1/1万,勘探1/10

5、00-1/2000,一般1/2000-1/5000;岩金矿普查1/5万-1/1万,详查1/1万-1/2000;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普查比例尺不规定,详查、勘探1/2万-1/5万(区域),矿区1/1000-1/2000(高岭土、耐火粘土),1/2000-1/5000(膨润土);硫铁矿普查1/2000-1/10000矿区简图,详查、勘探1/2000按矿区水、工、环规范执行。冶金化工石灰岩、白云岩、水泥原料,详查、勘探1/2000-1/1000。2、测绘范围(GB12719-91)总则要求矿产普查阶段要大致了解区域和测区的水、工、环地质条件。区域与测区范围的确定应按照GB12719-91规范规定

6、:区域水文地质测绘范围,要包括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以查明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为重点。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可不进行区域水文地质测绘。矿区水文地质测绘应矿床疏干可能影响的范围及补给边界,以查明矿床充水因素及矿区水文地质边界条件为重点。3、水文地质测绘工作量与内容:a工作量水文地质测绘观测点:线密度基本上是采用以下标准:测绘比例尺地质观测点数(个/km2)水文地质观测点数(个/km2)观测路线长度(km/km2)孔隙充水矿床裂隙岩溶充水矿床1:500000.30-0.600.75-2.000.20-0.601.00-2.001:250000.60-1.801.50-3.001.0

7、0-2.502.50-4.001:100001.80-3.603.00-8.002.50-7.504.00-6.001:50003.60-7.206.00-16.005.00-15.006.00-12.00普查阶段矿区水文地质测绘工作,首先是充分搜集利用普查区所在区域的地勘资料,根据这些资料,初步确定普查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是简单、中等、复杂程度。如果是简单的,在普查设计中就明确说明区域水温地质测绘不做,矿区内的水文地质测绘可按类比矿区评价。没有类比矿山的,若矿区已有地勘资料较多,可按草测进行。草测水文地质测绘时,观测点、线密度为规定数的40%-50%。若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的,区内已有地勘

8、资料较少,就按规定点、线密度开展工作。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时取小值,复杂时取大值。关于水文地质条件勘探类型如何划分,在GB/T13908-200规范中,附录中有明确规定。b调查内容在收集矿区水文、气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如下测绘内容如下:矿区地形地貌特征,第四纪沉积的成因类型,岩性等含(隔)水层层数岩性、厚度、产状与分布范围,含水层裂隙、溶洞发育情况与富水性、隔水层的隔水性能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下水物理化学成份,各含水层间及其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圈定矿区水文地质边界泉出露标高、层位、岩性、出露方式,测量流量,水位,水温,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动态变化;井水位标高、取水层位、含水层厚度、岩性、

9、水量、水温,开采现状,动态变化地表水分布,平水位与洪水位标高,洪水淹没范围和淹没时间,对开采有影响的地表水(水库、池塘)的水深、面积、蓄水量现有生产矿井(井、露天)水文资料,调查矿井充水因素与充水方式,实水点、水量,矿井涌水量动态与开采水平、开采面积、产量、降水量的关系,老窑分布范围积水量等收集供水水源、水量、水位、水质资料与开采现状与动态对有代表意义的地表水、地下水采水样c工作方法观测路线布置,采用穿越法和追索法相结合,一般应垂直岩层,构造走向和沿地貌变化方向,对重要地质体,接触带、断层带、含水层、软弱夹层、岩溶发育带,主要动力地质现象,河谷、沟谷地下水露头多的地方,应沿走向追索,其界应有观

10、测点控制,沿途做连续观察,记录,并要做路线地质剖面、采集样品。观测点线视条件复杂程度合理布置。(二)普查阶段矿区工程地质测绘普查阶段对矿区工程地质大致了解。工程地质测量可与水文地质测绘同步进行。测量范围一般为采矿工程可能影响边界外延200m-300m,测绘内容:划分工程地质岩组,调查软弱岩组的性质、分布及工程地质特征调查区内软弱夹层及各类结构面分布,物质组成,胶结程度、结构面的特征及组合关系结构面形式主要有区域断裂带,矿区主要断裂或延伸较稳定的原生软弱层,矿区内次一级断裂及不稳定的原生软弱层及层间错动带,节理裂隙、层理、生理,微笑的节理、劈理,不发育片理。按岩组和不同构造部位进行节理裂隙统计,

11、测量其产状,宽度及延伸长度,编制玫瑰花图或极射赤平投影图,确定优势节理裂隙发育方向,划分岩体结构类型。岩体结构一般分为整体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破碎结构,散体结构。其中又细分为整体结构、块状结构、层状结构、薄层状结构、镶嵌结构、层状裂隙结构,破碎结构等亚类。各类划分标准,在GB12719-91中有明确规定主要围岩的风化特征,风化壳厚度进行调查岩体风化程度野外鉴定强风化带:锤击浊青易粉碎,演示全部褪色,多数矿物粘土化,裂隙面明显,且粘土化,岩心块度5-15mm,角砾-岩块(片)状,为团块-破碎结构弱风化带:岩石表面和裂隙面有风化迹象,部分矿区风化变质,颜色变浅,有少量裂隙将岩体切割成20-50mm

12、块体,不易击碎,基本保持母岩结构对自然斜坡,人工边坡测定坡度,坡面形态与岩体结构的关系,调查各种物理地质现象对工程地质条件有利影响的地下水露头点、含水层与隔水层接触界面特征,构造破碎带的水理性质进行重点调查调查生产矿井及邻矿山的各类工程地质时,调查露采边坡变形特征,变形类型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井巷变形破坏特征,支护情况,变形破坏与软弱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发育带等结构面关系。(三)矿区环境地质调查: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测绘同步进行调查区域稳定性,收集历史地震资料,调查新构造活动与活动性断裂调查矿区社会环境(建筑物类型、密度、耕地和林地)和自然地理环境(旅游区、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调查、收

13、集地表水、地下水的环境背景值(污染起始值)或对照值对开发影响范围的滑坡、崩塌、山洪、泥石流、土地污染现状调查地质体中可能成为污染源的物质赋存状态、含量、分布吊车生态环境现状、植被、耕地等分布范围,预测采矿可能引发的辩护与破坏矿区发现有放射性元素时,确定放射性强度,分布范围、赋存层位等调查矿坑排水引发区域水位下降及井、泉枯竭对当地用水影响和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水条件的变化地表水污染源(点、面)位置及废水、渣排出的主要污染物浓度、年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途径和去向,处理和利用情况调查采矿引起塌陷、山体失稳、崩落、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对地址环境的影响范围、破坏程度调查采矿渣场稳定性,分析山洪、泥石流

14、可能性(四)普查地质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时利用地质钻孔观测编录与水文地质有关的资料。其成果既是研究评价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要基础,优势合理布置(详查阶段)专门水文孔的依据简易水文地质观测钻孔应观测和详细记录钻孔中涌(漏)水、掉块、塌孔、缩(扩)径、逸气、漏沙、掉钻、水温一场等发生层位、深度、测涌(漏)水量,必要时做简易放(注)水试验。描述岩性、结构构造、裂隙性质、密度、含水层厚度、深度岩石风化程度和深度以及岩体形态、大小、充填、发育程度,统计裂隙率、岩透率。单一含水层(组)的钻孔鹰测定终孔近似稳定水位。观测冲洗液消耗量,冲洗循环系统是否符合钻探规程规定,开钻前及时检查验收

15、,以保质量钻进漏水、堵漏,切记堵漏起止深度,方法,材料,时间,效果等。观测方法:a 消耗量观测:正常孤、钻进1h测一次,不足1h的回次,每回次一次。发现漏水时,应10分钟30分钟测一次,冲洗液全部漏时,应开大泵量测最大漏失量。原有量加新增量减现有量为冲洗液在这一钻进回次中的消耗量。b 水位观测:回次上下钻各测一次孔内水位c 钻孔涌水,下钻前测一次涌水量。钻进中,观测冲洗液稠度变化的池中水量增加的情况。测涌水量变化,发现钻孔加深。涌水量稳定不变,岩芯为在含水层时,应王钻测承压近似稳定水位,并作减压放水试验。d 近似稳定水位观测钻进中遇有严重漏水,涌水层段,应进行近似稳是水位观测,进行抽(放)水试验近似稳定水位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视稳定,a1小时测一次,连续2小时不变b水位呈单方向变化,1小时水位差不超过5cm,且连续3小时c水位波动,1小时水位差不超过10cm,连续3小时d达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