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解读.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6449001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解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解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解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解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解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解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解读.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教法探索一、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总目标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人人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课堂教学过程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自议、自得,实现语文学习效果的最优化。二、教法达到的要求1.着力体现“三个维度”目标教师要立足于备课,要围绕“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落实目标的过程和方法。2.坚决树立学生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措施,创设吸引学生学习的教学情

2、境及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切实提高个人的语文能力。3.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构建语文知识,形成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习作能力及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三、过程基本结构自读自悟,整体感知交流收获,质疑问难围绕重点,精读探究回归整体,深化提高适度拓展,读写结合四、具体操作过程第一环节 :自读自悟,整体感知1、目标:导入新课,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相关知识,理清层次,感知文章大意。2、具体过程和办法:(1)激趣导入,引发兴趣。(2)读通、读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3)检

3、查生字新词,达到读正确的目标。(4)指导学生识字,写字。(5)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本环节要引导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保证读的时间和读的质量),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到读连贯能读出不同句子的不同语气,体现这样一个读书过程,从而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想,画出不明白的地方,整理读书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写出读书的感受和体会。当学生有了读书的感受和体会,产生了疑难问题,教师要引导他们随时与周围同学进行交流、展开讨论。其间,教师还要适时进行字音订正,强化生字学习,采取多种形式了解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3.进行这个环节要注意的事项:恰当的创设导入情境(1)依据生活

4、实践,导入新课。如教学丰碑一课,首先让学生理解现实中的石碑,再与文中的“碑”进行对比,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巧设情境,为学生进一步感悟语言搭了一个台阶。(2)利用课件或课文插图等手段,导入新课。充分利用课本的插图导入,通过学生看图、说图,感知导入,或者通过多媒体的一些生动画面调动学生的兴趣。(3)巧用语言激趣,导入新课。教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渲染也是创设情境的很好方式。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4)检查复习知识,导入新课。检查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或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进行词语训练、问题解答等形式练习做为新课的

5、过渡。落实检查首先教师要对学生掌握字音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检查,针对读错的字音师生共同评议,及时纠正。主要是针对是否读正确、读流利进行评议,也可以适时地提出某些意思生疏的词语进行理解,分散理解的难点。 还要注意纠正学生朗读“一字一顿”和“拖腔拖调”的现象。长句子、难读的句子加强范读。对读课文的要求不宜过高,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即可。中高年级逐段地检查,把课文要读正确读流利,这是读书的“保底工程”。保证练读的有效性尊重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水平上的个性差异,因此要在尊重的前提下给予一定的自由。通常采取个体自由练习朗读的方式,但为了保持读书的兴趣,也可以在独自练读的基础上,允许和同伴一起朗读,这样彼此又能互

6、相发现问题,互相帮助。在学生读书的时候,教师尽量来回巡视,轻言提醒,或是巧妙暗示。还可教给学生增强控制注意力的一些技巧,如用笔勾画难读的句子、在读错处作上符号、相互提醒等。对于能较快流利朗读的学生,为了避免他们觉得无事可做影响别人,可建议在读顺了的基础上,超前练习背诵,或自学生字等,一定要让全班学生都沉浸在书声琅琅的学习氛围中。必须保证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读通顺上下功夫,同时要让学生懂得怎样才能读正确、读通顺读书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按朗读的要求认真读,一遍读不通再读一遍,直到读正确、读通顺。第二环节:交流收获,质疑问难1、目标: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产生的疑问,梳理归纳问题。 学生在自读自悟的

7、过程中获得了一些知识、体会,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互动交流的形式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互动交流可以是师生间的交流,也可以是生生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分小组再提出问题,教师筛选、归纳几个重点问题。中高年级可以围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词句表达的作用,揣摩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及多数同学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根据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开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集思广益,把学习内容引深、拓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实现高效的学习。3.注意事项:生生交流小组内交流的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人人有进步,有提高。交流

8、的内容固然重要,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学生交流的态度、倾听的习惯、表述语言的条理性、思考问题的个性化和善于分享别人成果等品质的培养。师生交流强化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效果。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新见解,都应给予鼓励。对于错误认识要及时引导,关于纠错,教师要针对具体教学内容,不要针对学生本人。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共性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对于有思考空间的题目,不是要求学生随声附和、人云亦云,要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避免走入简单形式上的统一答案的误区。第三环节:围绕重点,精读探究1、目标:体会重点词句段的含义,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领会表达方法,有感情朗读课文。2、过程重点(

9、1)抓住关键词语句子。(2)抓住重点段落。品读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赏读重点词句段,丰富内心体验;评读重点词句段,揣摩表达方法。此环节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重视课堂生成,提倡精讲多读。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时,教师应根据重点选择部分段落或语句,特别是那些能突出表现课文主要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重点词句,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实现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教师可适当地作些启发性提示,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揣摩、推敲,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可以谈谈自己的收获:可以是读懂了那些词句;可以是哪一处写得好,为什么;可以是这句应

10、这样读,那句该那样读。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段。这样就避免了把情感体验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使理解、交流、有感情地朗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感悟课文中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体会语言的规律,感受语言的魅力。除此之外,还应该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现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同学和老师共同研究。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选择重点语句的能力,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的重点上,集中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上。3、注意事项:(1)理清三个层次:品悟欣赏评价品悟理解: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的核心,也是从语言文字中获得意义的过程。对课文的理解是有层次的,有对本义、引伸义、深层含义的理解,也有对“不言之意”的领会,这些都和学生的经

11、验、知识、思维能力相关。对意义的把握是由浅入深的,教师要根据年级不同引导学生以“读”代“悟”,以“悟”代“解”,逐步实现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切不可硬性分析,以“讲”代“悟”。欣赏朗读: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中优美的形象、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以及用词造句的色彩、语言节奏的强弱、情调和风格特色等进行欣赏朗读,使学生获得审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评价积累:学生在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选材、结构、表达手法进行评价模仿,这是阅读教学实现读写结合的重要环节。(2)抓住重点句段。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如:在文章结构中起关键作用的词语,表现文章中心的语句,突出文中

12、人物性格、品质的段落,描写和表现手法上的精彩处,学生读书后最困惑的地方,引发研究学习的知识点,新出现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内容,如文章中第一次出现的词语、句式、描写手法等。(3)重视个性化阅读阅读是学生和作者平等的对话,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阅读中的理解、感悟、思考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因为学生常常根据语文的特点,运用直觉、顿悟、感悟等来感知课文,使得培养语感具有不寻常的意义。因此,重视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这一环节的必要内容。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针对不同风格的课文,采用合适的方法创设生动的教学情

13、境,引导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情境中体会、感悟,提高学习效率。第四环节:回归整体,深化提高1、目标:整体回读全文,化零为整,融会贯通。2、方法过程遵循由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规律。不管是以自然段或者意义段为单位进行阅读反馈,还是以关键词或重点句贯穿阅读反馈全程,从读通阶段的“整体”过渡到读懂阶段的“部分”,是符合阅读教学规律的,但最后还应回到整体,通过完整地诵读,将读懂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进一步“入境悟情”,增强阅读效果。第五环节:适度拓展,读写结合。 语文阅读课的目标不仅仅在课内,更远的目标是利用课内的积累、内化,来达到课外拓展,从而达到语文“大课堂”的目的。 根据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同,

14、选择不同的点(知识点、课文的留白处等),进行适度拓展,布置读写结合的练习。读写结合训练点的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依课文仿写。教材中不少单元都有特定的写作要求渗透其中,有不少课文在句子的描写,段落的结构,文章的布局上;在写人、状物以及情感的表达上都给学生提供了示范,让他们“依葫芦画瓢”进行仿写训练。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形状、颜色、味道”的写作顺序,并在课后仿照此顺序描写一样熟悉的水果。(2)填补课文留白。教材中,有的课文部分内容写得较为简略,其实是叙述描写留有空白,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教学中我抓住文本中的这些空白点,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诠释空

15、白,实现对文本的充实,让学生对人物品质体验更加深刻。如教学桥一文中“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老汉要喊什么?这样的空白补充实现对阅读空白的召唤,既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习作的训练。在写完之后,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没有把这些写出来呢?从而让学生明白这种“留白”的写法,体会作者语言的精炼。(3)续写课文结尾。有许多课文的结尾处,虽意犹未尽却戛然而止,留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如桥一文的结尾,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1)老太太来了,她会说(2)村民来了,他们会说(3)作为为整个事件的见证人,我们会说教材设计这样的练笔意在让学生通过想象续写,进一步感受老汉的高大形象,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材中的不少课文,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作为老师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些空白点,引领学生在想象中进行练笔训练。这样的续写小练笔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给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创作平台。(4)课内外延伸每每总是这样的一篇课文让人难已忘怀,为人物的悲惨命运而恨,为精神的高尚而敬;为事件的圆满而喜教材中有太多让人动情的人和物。如凡卡哭着给爷爷写信要回家;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学生在学完后都有太多的话要说。教师可适时的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