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重要性-.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6440524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重要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重要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重要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重要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重要性-.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重要性 浅谈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重要性 体育课是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构成的,体育课的准备部分是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和前提。准备活动是否合理充分,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合理的准备活动不仅能提高了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的意识,而且发展了各肌群,关节、韧带的灵活柔韧性,对提高了机体机能的协调性及工作能力,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有重要意义,帮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和适宜的身体状态去参加到体育课的学习活动起了重要作用。 一、体育课准备活动的作用 准备活动是在体育课、训练或比赛前,有意识、有目的的做各种身体练习,逐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兴奋性与适应性,

2、使之达到为即将来的运动做好生理我心理的准备。其作用有: 1、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度,使之处于兴奋状态,唤醒神经的暂时联系,提高脑的分析、综合和判断能力,提高肌肉温度,降低组织的粘滞性,增加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体育锻炼前进行一定强度的准备活动,可使肌肉的代谢过程加强,肌肉温度升高,增加肌肉中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提高肌肉力量和提高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使关节腔内的滑液增多,防止肌肉和关节的损伤。科学合理的准备活动,能充分伸展各肌肉群,促进肌肉活动的协调,加大关节活动幅度。许多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夏秋气温高,人容易感到困倦;冬春气温低,人体肌肉粘滞性高,人不想动

3、弹,对比赛和训练兴致不大。但做完准备活动以后,情绪往往发生显著变化,顿时有跃跃欲试的感觉。这是因为准备活动可以加快神经冲动传递,增强化神经受体灵敏性,可以使肌肉粘滞性减弱,减少疲劳,延长肌肉高效的工作能力,增强生理机能,提高机械效率,从而为训练或比赛创造良好的精神状态。 2、准备活动可以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从生理角度分析:支配内脏器官的植物神经传导速度较慢,并且经过的突触联系多,这些均构成了内脏器官自身的生理惰性。内脏器官的机能特点是生理惰性大,不能与神经系统的活性同步。为了使内脏器官在正式运动时就达到较高的工作状态,适当的准备活动可在一定程度上预先动员内脏器官的机能,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水

4、平,既可减少因突然剧烈的运动造成的心脏供血不足的危险,又可减少肌肉和关节的运动损伤,调节生理状态,还可以减轻运动后出现的内脏器官不适感。如果不做好课前准备活动,学生就会很难适应高强度的训练,运动不应期时间长,以致运动成绩下降,或根本不能发挥出应有的运动水平。 3、准备活动可以加速血液循环速度,使肌肉收缩和舒张速度加快,减弱粘滞性;使氧合血红蛋白分解加快,释放出大量氧气以增强运动时肌肉的供氧能力,同时加速新陈代谢,带走代谢产物,防止过早出现疲劳。 4、搞高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减少肌肉粘滞性,预防肌肉拉伤和运动损伤的出现,提高肌肉工作的效果。 二、准备活动的组织形式与内容 准备活动在组织形式上一般

5、采用以班为集体的形式,为避免学生对其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应坚持“形式多变,妙趣横生”的原则。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准备活动的内容可以分为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 一般性的准备活动通常包括慢跑、柔韧徒手操和中等强度的练习,其目的是预热身体,降低肌肉的粘滞性,改善整个机体的机能状态,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运动器官的兴奋性,增强心脏血管和呼吸系统的机能。具有内容有走、跑、跳、投练习、徒手操、游戏或持轻器械练习、传统项目基本动作、舞蹈等。 专门性准备活动目的主要是提高与主项运动有关的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其动作结构和强度,都应该与专项练习尽量接近,给机体以专门的影响,为教学内容的进行打好基础。在专项性活

6、动中应按照练习的项目选择。例如:课的内容是铅球,就应该多做一些上肢、腰和背的活动;课的内容是跳高,就要做腹背运动、两腿屈伸、助跑性跳和试跳等活动;课的内容是跑类的,就要多做些两臂摆动、原地跑、起跑和快速跑等。准备活动量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三、准备活动的时间及强度 准备活动的时间也是决定运动负荷的一个重要因素,准备活动总的时间应根据季节、温度、学生的身体状况等因素略有增减,不能太教条。时间为40分钟的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时间应保证在8-10分钟左右。如果是冬季时间应稍长些,约15分钟;在夏季应稍短些,约8分钟。 准备活动的运动量,取决于正式练习或比赛的强度和性质。同时,也

7、取决于人体现有的机能状态和客观外界环境的条件等等。时间短、强度大的剧烈项目的比赛,准备活动的时间和强度要相应加大,使身体充分活动开,避免使肌肉韧带突然处于极度紧张状态,突然被拉长而受伤。在天冷的情况下,准备活动的运动量要大大提高肌肉浊以以免造成肌肉拉伤,在身体感到疲劳的情况下,进行难度较大的动作练习和比赛,准备活动的量要加大,注意充分动员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人体惰性,这样,才能避免受伤。值得特别重视的是准备活动的内容安排,也同正式训练的原则一样,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小幅度到大幅度。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运动强度可以分为三级:高强度、中强度、低强度。高强度心率在170-18

8、0次/min,中强度在150-160次/min,低强度在120-140次/min,因此,从教学实际,准备活动的负荷量以不超过基本负荷的1/3,心率110-130次/分为宜。 四、准备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对准备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由于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有的教师存在轻视或盲目地压缩其时间的现象;有的教师只重视基本部分学习,对准备活动懒懒散散,动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作为一种形式。 2.准备活动内容单调乏味。在准备活动内容安排上,应注意简单易学、内容生动、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套基本体操、一个游戏长期使用,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乏味、厌烦。在教学中,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形式多样。

9、 3.只注重一般性准备活动、忽视专门性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是为主教材服务的,因此要有的放矢,使与完成基本部分主要教材有关的肌肉群、器官和各主要系统机能得到充分活动。合理地安排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练习的比重,才能保证体育课任务的顺利完成。 总之,准备活动不只是提高机体对剧烈运动的适应性,其最终目的是提高肌肉的工作效率,为上好体育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教学中,准备活动还应结合课堂的教学任务,遵循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的规律,选择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准备 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练习,乐于参与,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上好体育课。 参考文献 【1】浅谈准备活动的作用李会杰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1年第2期 【2】浅析体育课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及安排杨涛 华夏教育第9期 【3】体育教育中准备活动的重要性甘肯 中国体育教师网 【4】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5】运动医学人民体育出版社 【6】课前准备活动的生理探讨刘凌宇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