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教学设计[201].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6436270 上传时间:2024-03-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20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20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20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20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20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20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己亥杂诗》教学设计[201].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主备:定西市安定区中凤翔学校 陈亚荣【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理解诗歌意思。2.品味语言,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1.诵读并背诵,理解诗歌意思。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难点)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熟读并尝试先背诵课文。 2.准备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 一、铺成排比,导入新课。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的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

2、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己亥杂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亥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一首。二、 朗读诗作,整体感知。1.听配乐朗读。2.学生自由朗读。(看注释)今天我要教大家一种读古诗方法: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读得长而轻;三声四声读得短而重。咱们来看第一句,“浩荡 ”是第四声?所以读得短而重,“离愁”是第二声?读的时候就要长而轻,我来示范读第一行。第二行,你们来。3.学生跟读。4.齐读,并展开想象,想象诗所描绘的图景,感受意境。(为学生创设朗读、体会的情境,在语言、音乐、画面的渲染下,再次诵读这首诗,使情绪达到顶点,使课堂气氛达

3、到高潮。)三、小组合作研讨: 1.从修辞,情感等方面赏析一、二句?2.从修辞,情感等方面赏析三、四句?3.全诗表达了何种感情?四、小组交流展示。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译文:离愁满怀正对着白日西下,扬鞭东去从此辞官赴天涯(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赏析:浩荡:广阔、深重,形容愁绪无穷无尽的样子。写景叙事,表明诗人虽辞官回乡,但仍为国家的前途命运忧愁,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诗人以景衬情, “浩荡”,比喻、夸张,表现离愁之深广,之繁多。“白日斜”,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借景抒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日

4、暮穷途的悲凉氛围,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本诗开头两句,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或天涯衬托离愁,这种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译文: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新花(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赏析:拟人、比喻,移情于物,以落花自喻,充分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报国之志、对新生命的赞美、呵护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小结: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

5、,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确实诗主要写了诗人的两种心境。一是怀着离别之愁,作者敢于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危机和统治集团的专横腐朽,受到排挤,仕途受到挫折,要离开北京,奔向遥远的地方,这时的心情是愁苦郁闷的。二是作者并没有一蹶不振,相反,他要投身到更广阔的天地,进行新的奋斗,为改革和振兴中华贡献自己毕生的精

6、力。全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报国之志、对新生命的赞美、呵护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的感情。诗中作者抒发了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心沉沦,始终都想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五、拓展延伸。对比阅读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解说“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

7、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赏析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

8、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采纳率:46%10级 2013.05.15相同处:都抒发作者、报国之心不同:A诗首色政治诗思想激昂锋锐直接政治局势入手鲜明阐述作者形势看材于家重要性提朝廷所应该做破格

9、荐用材才希望B诗抒情议论机结合政治抱负志向融体借景抒情表达自虽辞官离京却仍要民尽自份力诗并未直接阐明具体政治主张亥杂诗清代诗龚自珍创作组诗集亥清道光十九(1839)作者48岁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迎接眷属往返往返京杭途共写315首七绝总题亥杂诗组自叙诗写平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广泛六、再次朗读,感悟情感。1.自由读。2.组内展示读。3.全班优秀人员读。全诗表达了何种情感?4.全班齐读,讲究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充满豪情壮志诵读。七小结。八达标检测。1.对这首诗理解不当的一项是:(D )A“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B“吟鞭”指诗人的马鞭。“东指”指向东方。

10、“天涯”天边,指离京都遥远。C“落红”指落花。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D“更护花”的“花”喻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为培养下一代做出牺牲。2.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A头两句抒发作者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抛弃离愁后的兴奋心情。B后两句以落花化成肥料滋养鲜花生长之事比喻自己即使落魄不得重用,也愿为国效力。C“落红”含义有三:花是落了,但它“不是无情物”,它是非分明;花成泥滓,成为滋养万物的春泥;春泥虽为人瞧不起,但它能使花茁壮生长,继续为人类造福。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极,决心继续为变革社会而努力的精神。3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A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

11、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B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落红”在这里比喻自己,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析,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4.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B 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C 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D “化作春泥更

12、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5.下列对诗歌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回归喜悦,又有离别愁绪。B. 全诗以一种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对清朝当政者以讽谏,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C. 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D. 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说是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用以比喻诗人虽辞官离京,仍要像落花变春泥再护花一样,对社会,对国家还要竭尽全力。九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完成课后练习。十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