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答好历史试题的思路与技巧.doc

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1.50KB
约4页
文档ID:556404464
答好历史试题的思路与技巧.doc_第1页
1/4

的评”,就是评论、评价、评析等评”的对象包括历史人物、事件、制度、政策等等,范围相当广泛要想评论正确,要做到以下几点:(1)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看问题2)评论问题的观点立场要正确3)评论要以事实做论据也与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的要求基本一样第三、组织思路,史论结合答题中要注意问题的提问,有几个提问就回答几个问题,一问一答,要层次清楚,按顺序答题,首先答题必须按问题的提问顺序答题在回答每一提问的过程中,或按时间顺序,或按事物的因果关系顺序,或按逻辑关系顺序答题,要做到逻辑严谨,层次清楚,条例清楚,语句通畅连贯不要把几个提问混起来回答,分不清楚是回答哪个提问,要知道,判卷给分是各个提问分别给分的在答题中要紧扣题目,逐层作答,既节约时间,又保证答题准确切忌答题只摆史实不讲道理更切忌空讲理论而没有史实做依据答好历史试题的思路与技巧江苏省 李梅 一、选择题:第一步:要审清题干审清题干,明确回答对象,准确找出要求我们回答的问题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为了防止出现审题失误,不妨先用笔在题干上圈点一下,提示自己要高度重视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它的重要历史作是 A.使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阻滞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C.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答案A题干要求我们回答的是什么——历史作用。

例:《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的性质,因为它规定: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 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此题考查的主体内容是《天朝田亩制度》,但考查的核心是《天朝田亩制度》的绝对平均主义实质,绝对平均主义的表现不是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而是体现“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就是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而绝对平均分配产品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是它无法实现的关键因此应选B项 第二步:分析题干中的限制条件无论是一般类型的单个选择题,还是集群式(或称专题式、整合式)选择题,都要审清三个要素,即:时间限制、主体内容限制、题目考查的核心限制这里指的限制条件是帮助答题的切入点,一定要充分利用首先要正确区分相近的历史命题用语1.原因学习历史时常常遇到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导火线等1)根本原因: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键作用,一般指历史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往往导致事物的结局 例1: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B)A.失去了帝国主义支持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护国运动的开展 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坚决斗争例2: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的原则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根本原因是(B)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C.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 D.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2)主要原因:在事物发展变化的各种原因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一般情况下,指的是内部的、人为的原因。

主要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 例1: 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 A.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勇气 B.采取改良的办法C.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D.顽固势力的镇压例2:西安事变中,蒋介石最终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其主要原因是(A)A.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权力 B.宋美龄等力劝蒋介石妥协C.中共的帮助和教育 D.认识到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3)直接原因和导火线:直接原因: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近期表面现象,从时间上和逻辑关系上离结果最近,是导致事件发生的直接因素导火线不等于直接原因,导火线是在直接原因的促使下,在特定时间、地点、以某种特定的方式爆发的偶然因素 例如: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英国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拒绝导火线:“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2.性质、实质和本质 性质: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例如: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爱国运动、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实质就是实实在在的性质,即本质,是决定事物性质的根本特性。

一般应该从主要目的或者动机去分析例如:1975年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的实质是 A.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 B.系统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C.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 D.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全党工作大局分析: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的目的是纠正“文革”的错误,所以答案是B3.目的:根本目的、直接目的 目的:想要得到的结果它反映的是主观意愿 根本目的:一般指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 直接目的:不需要中介而能直接达到或实现的近期结果例1: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先后夺取了焦作、开滦等煤矿,华北沦陷区每年向日本输送的原煤达800万吨这说明日本在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的直接目的是CA.积累发展资本主义的资金 B.转嫁30年代经济危机C.以战养战,解决战争需要 D.削弱沦陷区内抗日武装的力量例2:重庆谈判中,蒋介石始终不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其根本目的是DA.不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 B.为发动内战做准备C.降低中共的威信和地位 D.为了实现独裁统治第三步:认真审视四个选项,巧用排除法。

由于我们的选择题都是四选一,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最好的办法是排除法例1:中共遵义会议的重大历史作用是 A.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B.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D.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答案(C)题干要求我们选择历史作用是遵义会议的历史作用我们来看选项首先看哪个选项与会议无关长征结束与会议无关排除一个再看A.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是在什么会议——大革命失败后的“八七”会议B.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在什么时候——秋收起义时的三湾改编只有C.正确了例2: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甲午中日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戊戌变法④八国联军侵华 ⑤辛亥革命A.②①④③⑤ B.①②③④⑤C.②①③④⑤ D.①②⑤③④答案(C)题干要求我们排序,限制条件:按照先后顺序做题时,首先确定第一个和最后一个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和⑤辛亥革命然后看选项中哪个有②和⑤。

A和C再比较A和C中间的三个还是拿不准,要触动你的历史知识网络想一想这些历史知识之间没有关系戊戌变法为什么发生,甲午中日战败,民族危机严重,为了救亡图存这两个事件的先后顺序知道了,答案出来了特别提醒:做好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辅之以解题技巧没有历史基础知识做基础,只能是巧妇难做无米之炊了不能视技巧为考试的灵丹妙药 二、材料解析题:近年来,材料发展的趋势是所给材料越来越简明,或一图一表,或一两段文字,或几个图,文字一般都没有障碍,但信息丰富而隐蔽,只要认真阅读思考,掌握解题要领,做好材料解析题并不难第一步:带着问题,读懂材料,理解材料这是前提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能够节省时间明白了问题的要求后,要带着这个问题,阅读历史材料很多同学一看“师夷长技以制夷”,太简单了,马上抄下,我说你只答对了一半因为材料你没有看全,后面的文字还表达了魏源的另一个思想批评只接受了西方有害的东西,没有真正学到西方先进的技术这个内容在教科书上是没有的,需要我们完整的理解材料,概括出来这是材料解析题的一个重要特点千万要读材料的所有内容包括标题、正文、出处、图例等要仔细阅读,认真寻找有效信息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有的信息直接在文字的表述中,有的则在材料的出处,或者标题中。

对于图表材料更要注意看图题、图中所有内容,有可能图中的图例就是揭开问题的关键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标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把握两个充分: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是指回答问题、解析材料利用的信息,这是答好材料题的关键有用的信息没有被发现,就不能很好地完成问题的要求而影响得分因此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去解答问题,同样是得分的保证第二步:审清题干,明确要求充分提取有效信息并加工整理,这是关键要搞清题目要求我们回答什么请看示例宜师夷长技以制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广东互市200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 魏源——《海国图志》请回答:魏源所表达的基本思想是什么?这道题比较简单,只有一问,但是很有代表性我们先看,题干要求我们回答的是魏源的基本思想这时要迅速对魏源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位,大约是什么时期的人——鸦片战争前后在教科书什么地方提到,如何评价的新思想的萌发,著作《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等)第三步:紧扣题目,简要回答。

利用有效信息去解答问题,这是目的要做到问什么答什么要求怎么答,就怎么回答不可画蛇添足例如:题干明明写着不许照抄原文,这时一定要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写出来,千万不能照抄因为试题考的就是你对材料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例如:要求依据材料回答,就要立足材料不得联系所学知识材料所展示问题的角度不一定与课本完全相同比如某一个历史人物,课本可能主要叙述他积极性的一面,而材料可能展示他局限性的一面例如:题目要求依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就应该把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与课本所学的相关知识挂上钩,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析有些同学不能把材料提供的信息和课本学习相结合,只用课本知识或只用材料信息答题,不能两者互补,致使思维不够辩证,答题内容不全在回答问题时,力求内容逻辑关系清晰,史论结合史就是史实,有的可以从材料中获取,有的需要结合教科书上的内容论就是观点即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我们应该避免对一个问题的阐述,只是自己的观点,没有史实,这种回答问题的思路本身就不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学科突出的是用历史事实说话,即史论结合切忌空话连篇如果自己判断不好一道题答多少合适时,可以根据试题赋分的多少决定答题量的多少赋分多,要求回答内容,必然多一些。

赋分少,要求回答的内容必然相对少一些三、问答题第一、审清楚题干即要求我们回答什么问题近几年,问答题表现形式开始发生很大变化在题干增加了很多内容比如:文字材料、历史地图、实物照片等这些内容实际是问题的引子或者叫问题的切入点由这些材料引出一些问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问答题中出现的各种材料,一般情况下主要起提出问题的作用在材料解析题中出现的各种材料,是需要我们根据这个材料回答问题它们的功能在这两类试题中是不一样的第二、注意限制语抓住5个字——述、论、析、比、评,准确定位述”,就是叙述,答题中一般表现为概述、简述、论述、综述等答题时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