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发展性学校.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6395253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发展性学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发)发展性学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发)发展性学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发)发展性学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发)发展性学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发展性学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发展性学校.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为创建“教师发展型学校”搭台 湖北省长阳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秦娥(443501) 发表于新课程探索2008年第4期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群体专业水平的提升,不仅关系到教师个体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因此,创建“教师发展型学校”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重要课题,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创建“教师发展型学校”的途径很多,笔者认为,引导教师自主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培养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给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就是其中的一条非常重要而又具体可行的有效途径。一、鼓励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为创建“教师发展型学校”搭建平台

2、华东师大崔博士在他的著作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中指出:“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有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而开发的课程。学校和教师是课程开发和决策的主体,开发校本课程,其意义不仅在于改变自上而下的长周期课程开发模式,使课程迅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以学校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和受教育者(学生)为本位、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决策机制,使课程具有多层次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能力”。崔博士所说的这种能力需要一种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教师专业素质作支撑,因此,开发“校本课程”确实是教师专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首先要鼓励教师从“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外围逐渐走向

3、积极参与,从课程的使用者转化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以崭新的姿态加入到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列中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就是优化了课程结构,提出了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强化了校本课程开发,这对于学校、教师包括社会来说,虽然不是完全陌生的,但在新课程改革中却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为社会培养多样化的人才。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不少教师能教有书之书,却无法教“无书之书”,脑海里始终拥有的是教材的霸权,教辅的支撑,教具的帮助,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按教材进行教学,开发课程是专家的事,说到自己要参与开发课程就感觉茫然,根本没有从深层次上去认识研究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课程资源,从而闲置了课程资源,更谈不上自我开发

4、利用了,如果我们能引导教师进行自我开发,那将是教育取之不尽的资源。新时期的教育应该是各尽其才的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也应该是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形成、有利于社区需要的满足的,所以我们说,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是一种多元文化的交汇过程,是教师不断反思、参与科学探索的过程,他们通过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全过程,可以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不断反思,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知识中心、课堂中心的教学方式,沟通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深入研究学校、学生和周边环境,研究课程理论,打通同其他教师、其它学科分享课程资源的途径,从而提高教师自身从教的素质

5、和研究能力。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一关键环节,鼓励教师不仅会教书,还会“编书”、选择书、修改书,从教材的忠实实施者转变成为教材的主宰者,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专业发展的机会,从而逐步成长为一名学习者、思考者、研究者、资源开发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二、帮助教师准确理解“校本课程”开发理念,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学校与教师课程意识的欠缺,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大困难之一,他们往往偏重于知识特别是学科知识的开发、偏重于纸张印刷品的制作和使用,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忽视了多样化的课程资源载体形式,认为开发校本课程就是编教材,利用本地资源就是关注当地有一条

6、什么河、一座什么山、一个什么历史名人等等。其实,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丰富多采的,从形式上来说最常见的就有两种:一种是新编教学材料,即所有的课程成分都是新开发的,不依赖任何现有的课程材料和学习活动方式;另一种是改编学习材料,即从现有课程材料中选择合适的成分加以选择、拓宽、加深、整合、改编,或添一点、或删一点、或改一点。从内容上来说,除了利用前面提到过的那些“土产”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充分挖掘学生所接触到的、生动的社会生活。我们在指导校本课程开发时,必须找准这个突破口,强化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资源意识,引导教师通过学习、实践、反思、研究等过程,达到能够自主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度。校本课

7、程开发最显著的特点是民主开放性。因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它要求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本校课程计划的制定、课程的实施和课程实施情况的评价等活动,使课程资源能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学校延伸到社区或所在乡村,使学生所处的一切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课堂,如,武汉市江岸区是中国教育学会确定的区域性教改实验区,他们在发扬自己的“三公教育”(遵守公共秩序、讲究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产)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江汉路步行街、保成路、吉庆路等社区资源,以低、中、高三个级为“经”,以家庭、学校、社会三种课程为“纬”,构

8、建了赋予时代内涵和特征的新“三公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时空坐标体系,我们可以说校本课程开发牵涉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差异性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另一特殊性。校本课程是针对一所学校或年级、一个学年的特定学生群体的,可以随着时间、空间、开发主体等诸方面因素的变化而进行改更。由于不同学校在自然、社会、人文、经济、教育基础、教育资源等各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加之教师广泛参与课程决策,学校的纵向与横向课程也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需要和特定学校的具体教育环境,充分尊重学校师生以及学校和社会环境的独特性与差异性,它以适应不同学校的现实情况、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特别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人格等方面

9、的发展,使学生通过尝试多种学习方式,如接受性、探究性、体验性、合作性等等,逐步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举例来说,黄石市市府路小学的校园花红草绿,尤如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他们基于师生的那种爱花情结,充分利用学校这一可供资源,一是在德育教育选材上开展创建绿色班级、绿色办公室活动,把环境净化、绿化、美化等作为德育教育的校本教材;二是把植物栽培、花卉管理、盆景制作编制成系列校本科学知识课程,组成教科处、总务处、自然老师为一体的校本植物知识教材。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学校和师生的差异性特征就是校本课程的灵魂。互补性也是校本课程不可忽视的重要特色。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国家课程开发尽管在注重学生个

10、性发展方面存在不少局限性,但它在涉及统一的国家基础和共同的国民价值等方面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基础性的问题上却是至关重要的。而校本课程开发则是为尊重具体学校、社区环境和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而存在的,这一点恰恰是国家课程所不容易兼顾的,它们是各有优势和相互补充的两种课程开发模式,其中任何一方都很难完全取代另一方,比如国家课程的实施除了需要相应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以外,还需要大量的教学辅助材料,如说明性的文字材料、声像、电子、多媒体素材及相关社科资源或自然资源等等,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根据需要去进行组织和筛选。所以,校本课程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而且是越来越重要的补充,要想使校本课程

11、能显示出成效与活力,就必须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本地区和本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使它与国家课程能相互协调发挥整体的育人功能。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还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是主体性原则。这条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以学校为主体。校本课程必然和必须充分体现学校特色,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的课程就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校本课程。第二,以教师为主动。教师本身就很重要的课程资源,同时,作为实践者教师又是课程其它资源开发的核心参与者,因此,他们不仅要主动进行自我开发,还需要积极参与其它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说,没有教师主动参与就没有课程开发。第三,以学生为

12、主导。课程资源的逻辑“圆心”是学生,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因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置必须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的空间,以促成学生自主发展。第二是多样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置必须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作好准备(结合当经济建设的实际,按需设课),具体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途径多样性、时空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差异性等方面。第三是综合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教学内容和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

13、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当然,这三个方面只是校本课程开发时必须遵守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则,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根据各个不同的情景、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要求,这就有待于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去探讨,逐步由模糊走向清晰,从而投身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去。三、引导教师从课程开发实践中掌握其方法与途径,培养教师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在农村中,还有不少教师连现有的教材尚难吃透,更谈不上课程开发了,因此,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欠缺是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所面临的另一最大困难,我们必须设法引导教师消除恐惧心理,主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实践,并从实践

14、中掌握其方法与途径,提高自身的开发能力。在校本课程开发名义下的具体做法是多种多样的,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它的基本理念是共同的,即:学校有条件地自主决策,教师是课程设计的主体,倡导者旨在问题解决合作、探究与共享的开发策略,课程选择上必须回归生活,体现学校特色、社区特色、师资优势,方法上强调主动发展、学会创造。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内容也很多,一般根据本校实际需求、师资力量、学生和家长的要求,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简言之,课程开发的实质就是发现并挖掘对学生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各类资源,将学生周围的资源转变为校本课程资源,如校内的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验基地,校外

15、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民间特色等等。比如湖北省宜昌市六中在开展校本课程开发实验中,就是把部分课程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长,申报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他们先让学生自主选择,然后根据本校特点、师资状况确定了科技与生活、环境与社会、健康与人生、传统与文化、操作与实践等五个方面的如科普课堂、道路与汽车、礼仪与形体、民间艺术、泥工等四十六种可供开发的校本课程内容。 构建校本课程的途径是很多的,笔者认为,下面几个方面是不可缺少的。第一、校本课程资源的需求评估。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者和开发者,要对学生、家长的需求、学校教育资源等进行调查与评估,研究社会和职业变化趋势,把握社会需求的方向,分析教师专业素质和及个人水平、承受能力,然后列出“校本课程内容指向菜单”,供每位教师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确定开设校本课程的范围、内容,然后根据教师申报、学生初选的情况制定评价标准(具体可行的考察评价标准),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提出学校校本课程的课程框架,让学生按要求自主选择课程、选择教师、选择学习进程,每学期选修课程为13种为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