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走留服从组织安排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6336893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对待走留服从组织安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正确对待走留服从组织安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正确对待走留服从组织安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正确对待走留服从组织安排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正确对待走留服从组织安排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确对待走留服从组织安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对待走留服从组织安排(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确对待走留 服从组织安排授课提要 :课目:老兵退伍思想教育目的: 通过学习教育, 使临退老兵端正服役态度, 提高思想认识,正确对待走留、荣誉、困难和伤残,自觉处理好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的关系,服从组织安排,增强再就业的信心。内容:正确对待走留,服从组织安排方法:理论讲解、事例说明、班排讨论、多媒体配合授课。时间: 25 分钟地点:学习室要求 :1、认真听讲,做好笔记。2 、善于思考,认真回答教员的问题。教学保障:老兵退伍教育有关教材、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授课内容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我们老战士在服役期将满的 时候,都要面临着一种抉择,那就是继续留在部队还是退出现役。在 一年一度的老

2、兵退伍工作中,多数同志表现出了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豁 达的胸怀,能够自觉服从大局,正确对待走留。但也有少数同志缺乏 正确的态度, 叫走不愿走, 叫留不愿留, 影响了退伍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讲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思想情况的调查,以我们中队为例,通 过对去年的 22 名退伍老兵和今年即将面临退伍的 19 名退伍老兵的思 想情况调查摸底发现,当前部队走留矛盾之所以这么突出,主要源于 三种压力:一是选取压力。特别是去年部队工资制度调整改革以来, 想转改士官的人数明显增多,大大超过了走留的正常比例,其有选取 压力的占想留人员的 100 ,另有 2 的想留但受选取压力的影响 ,最后 放弃选改。二是家庭压力。

3、有的战士迫于家庭压力,走留的意愿不由 自己,其中自己想留,但家人要求复转的是极个别;而自己不想留, 但家人强力要求留的占少数,多数家长还是尊重子女个人的选择。三 是就业压力。感到当前社会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想通过转改士官来 逐渐达到曲线就业的目的, 有这种想法的占想留人员的 80 以上。 那 么,面对重重压力,我们面临退伍的老战士应该怎样正确走留、减轻 压力呢?今天,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讲讲老战士如何正确对待走留,服 从组织安排。一. 强化大局观念,增强奉献意识 在走与留的问题上一般存在两种矛盾:一种是想走而走不了。比 如,有的同志感到自己立了功、入了党,在部队再也没有发展了,不 如早点走;有的家

4、庭存在实际困难,期望退伍回去解决;还有的在家 乡已联系好了工作,担心“留”失良机,但部队建设还需要他们继续 服役。另一种是想留却需要走的。比如,有的想选改士官、破格提干, 实现人生的“转折” ;有的想能学上一两门技术,以解除“后顾之忧” 如此等等,但部队受编制、选取名额等因素的影响,又需要这部分人 走的。这种矛盾是客观存在的, 如何解决, 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大局观念和奉献精神。首先,要牢记“革命军人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树立一种法规意识。首先是处理好美 好愿望与现实问题的关系。固然,个人的意愿和困难是要考虑的,作 为一级组织也要合情合理予以解决。但在涉及

5、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 国家利益的走留问题上,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应该以部队建设大局 为重,毫无条件地服从组织安排。其次是处理好个人意愿与组织行为 的关系。走留问题,不是一种个人意愿,而是一种组织行为。对每一一 个面临退伍的老战士而言,是一味站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考虑问题,还 是自觉从部队建设大局考虑问题;是一切听从组织安排,还是从个人 利益出发?如果没有铁的纪律作保证,叫走不愿走,那么部队的新老 交替怎能实现?同时,如果没有严明的纪律约束,各走各的“路”, 叫留不愿留,那么我们这支军队由谁来支撑?因此,我们一定要抛开 私心杂念,强化服从意识,站在大局的高度看问题、想问题。再次, 我们要树立一种法规

6、意识。就是 公民服役和退役都是有法可依的,不 管是改选士官还是退役都是对部队建设作贡献,拒绝服役和退役都是 违法的,所以能否服从组织决定,依法服役和退役是衡量一个军人在 政治上是否合格的重要尺度。其次,要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假如说我们都不服从组织,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 集休的利益,那么,就会陷入个人主义的泥潭。在这种情况下,是为 追求个人的利益而斤斤计较, 还是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而勇于奉献, 应该说,这个道理是不言而喻的。在我们额济纳旗中队有一个特殊的 精神财富,它是我们每名官兵抵御腐朽思想的绿色屏障,它就是(像 胡杨)的戈壁精神,在这种精神的

7、指引下, 历年来转退的老战士在走 与留的问题上表现出了很高的思想觉悟,自觉做到走者欢心,留者安 心。再次,要学会辩证地看待机遇。在走和留的问题上,不能如愿的同志往往认为:想走走不了,想留留不下,无疑就丧失了一次个人发 展的机会。但是,应该看到,机会仅仅是为理想的实现而提供的一种 可能的条件,关键还在于自己的努力。自己本身条件不具备,即使有 了机会,也未必能变成现实;如果自己具备了条件,即使这个机会失 去了还会有别的机会。正确的态度应当是,振奋精神,创造条件,打 好基础。这就是,逆境虽然给人以苦恼,但却能磨砺人的意志,甚至 往往造就强者;顺境虽然令人高兴,但也容易使人产生自满,失去勤 奋,甚至头

8、脑发热。机会是人创造的,错过一次机会并非就是失去了 所有的机会,我们不能为此而抱怨或苦恼。二、回顾成长进步史,正确对待得与失军人职业就意味着牺牲。我们从入伍的第一天开始,就随时做好 了牺牲奉献的准备。而这种精神不仅仅表现在流血牺牲上,也体现在 正确地对待走与留的问题上。第一,要正确对待个人荣誉。 有的同志之所以在走与留的问题上 忧心仲仲,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能正确看待个人荣誉。比如,有的同 志感到在部队没有立功、入党回家低人一等,不想走;与之相反,有 的同志立了功、入了党,就认为荣誉到了手,再留没干头,不如快点 走。我们应该明确,一旦组织确定自己退伍,即使没有立上功、入上 党,也不是说就没有荣誉

9、,相反,服从组织决定,这种默默无闻的牺 牲更令人钦佩和称道。同时,一旦组织确定留队了,即使立过功、入 了党,也并非就是“船到码头车到站”,更不是“再干也白干”。有 的在部队的培养下学到了管理经验和技术;有的当了骨干,入了党, 立了功。这些虽然可以说是个人奋斗的结果,但也时刻离不开组织的 培养。在我军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默默无闻、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 重如山的光辉典范,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隐功埋名几十 年、不求个人功劳名利的老英雄李玉安,还有我们总队被全军评为优 秀士官二等功臣白呼和,以及支队的好士官王曙东等等,我们每个人 都应该自觉地向他们学习。第二,要正确看待得失。 论得失不能单方面

10、看,事实上行行业业 都有得失,人人都在做贡献,人人都在付出。我们可以想想,工人做 工,把利润上交给国家;农民种地,为国家提供粮食;科技人员发明 创造,为国家发展生产力;还有地质工作者常年奔波在荒郊野外,煤 矿工人日夜战斗在煤矿井下等等,这都是奉献。而他们又能得到多少 回报呢?可以肯定地说, 他们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以不同的形式,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一些青年曾问一位老山前线的伤员:奥运会 金牌得主获得奖金几万元,你们打仗流血负伤,奖金是多少?伤员回 答说,我们没想到过奖金,如果只是为了金钱,别说几万元,就是用 黄金铺路,我们也不会拿青春和生命来换取。这正是我们军人为了祖 国和人民的安全而乐于

11、奉献、勇于牺牲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第三,正确对待家庭困难。 有的同志希望通过早退伍来解决家庭 或个人的实际困难和矛盾,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由于部队建设的 需要,个人愿望达不到时,就要求我们自觉发扬自我牺牲精神。只要 我们有了克服困难的充分思想准备,有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毅力,有 了我们军人所特有的素质和胆识,再加上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许多困 难是能够克服的。况且,我们还有上级组织和地方政府,一些个人解 决不了的困难,还可以通过组织和地方政府帮助解决。三、走得愉快,留得安心在走留不合自己意愿时,是消极服从,“不得已而为之”,还是积极适应,自觉以大局为重?作为一名受党和部队教育培养的老战士, 应当如

12、何去选择?留是组织的信任。当你被确定留队,这时你要明白:部队需要你。 也许你有部队需要的军事素质, 也许你有部队需要的管理能力或技术。 一个人的军旅时光是短暂的,能在军营这座熔炉里得到锻炼的机会更 是有限的,你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在今后的工作里,一如既往地 兢兢业业安心本职,思想不松,作风不散,标准不降,干劲不减。如 果你们人留心不留,不仅白白耗费自己的青春,还影响部队建设,于 军于己都不利。走是部队的需要。 特别是对于想留的那部分同志来讲,当你拿到 退伍证时,不要灰心,不要气馁,也不要因为以前没有得到而后悔。 要知道:走,是工作的需要,不能因为快离队了,就可以放松对自己 的严格要求和纪律约

13、束。没有离开军营,就还是一名军人,坚决要做 到不给领导出难题,不向组织提出无理要求,离队前留下好思想、好 形象。讲到这里,可能有的老战士会认为,我们中队地处少数民族地 区、偏远的边疆地区、 贫穷落后地区,加之中队又是总队的先进中队, 在考学提干、入党立功和选改士官方面组织上应该给予特殊照顾。可以说,这样的想法不能算什么无理想法,但是反过来我们可以想想, 近年来中队是一年一个新起色,一年一个新变化,无论是生活条件的 改善,还是学习训练设施的配套,或是吃隹可以说在当地都是比较好 的,多数单位和家庭是无法比拟的, 当然这与官兵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但是更离不开开上级对中队建设给予的大力支持,这难道不是

14、组织上 对我们的关怀吗?我们不能拿边远艰苦作为换取功利的条件,归根到 底我们要讲大局讲奉献,还是要自觉服从组织安排,这样,我们才会 无愧于当兵的历史,无愧于组织对我们多年的培养。未来是美好的。 警营生活的结束是另一段人生旅程的开始,也是 另一番奋斗的开始。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我们大 部分同志虽然没有一技之长,但也不必担心,更不要因服役几年某种 愿望没有达到而抱怨、而后悔。要知道,任何竞争,最终决定胜负的 主要因素,是人的综合素质。应该说,经过部队多年培养教育和严格 锻炼,我们退伍军人的综合素质,明显优于一般社会青年。自古军营 育英才,军队这一特殊的集团,历来是造就人才的大熔炉。翻开中外 名人录,有许许多多杰出人物,都是经过军旅生活锻造培育出来的。 曾有人做过统计,深圳优秀企业家中70% 是转业退伍军人,还有各行各业的许多领导,勤劳致富的带头人,他们的辉煌业绩都与军旅生活 密不可分的。思考讨论题: 如何在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正确对待走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