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631657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试论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试论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试论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单位:高明区荷城中学学科:语文作者:唐明轩日期:二00六年十月试论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摘要:1、情感的培养对于语文学习者的培养,教育和发展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2、情感又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关键词:激发、情感、促进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美国心理学协会(APA)1993年曾公布了一些“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心理学原则”,其中第七条原则是:动机与情感对学习的影响“学习的内容与程度会受到学习者动机的影响。学

2、习的动机则会个体情绪状态、信念、兴趣、目标和思维习惯等情感因素的影响”。从现代语文教育学的角度审视,情感的培养对于语文学习者的培养、教育和发展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一方面,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民菜的原动力;另一方面,情感又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一、教师发挥自身资源力量对学生,以情引情。新课程标准化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

3、设计的,教师就是要支家长教材中的知识和本身的知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的这三方面的目标,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师可以是主体、主导者、参与者,但这些都是教师运用外化的知识授予学生。我认为教师应该运用自身资源的力量慢慢地在教学过程中同化学生,运用自身资源的力量以表引情。教师在学生心中是崇高的、神圣的。教师的情感也同样能感染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教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也自然没有学习热情。所以教师应该用自己的人格、为人处事态度去学生树立榜样,去影响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教师的这种品质应该是永恒的而不是在课堂上临时表演,是隐形的,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并不是一蹴

4、而就的,是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起浸润作用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快乐、饱满的精神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心理学家孟昭兰指出:“当一个人处在快乐兴趣情绪状态时,最能发挥其智能操作水平,因而快乐兴趣是个体进行智能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例如在上沁园春雪一课时,我的激情朗读,表现了伟人毛泽东创作时的豪情,这种热情很快感染了学生,他们的心绪也随之激荡起来,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自然是水到渠成。二、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导情。文道统一是语文及语文教学中的根本原则,现行新版教材的语文训练与思想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如果学生对教材失去了兴趣,教学效果则无从谈起。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有显性和隐性的差别

5、,将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挖掘出来,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教学中,我尝试着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导情,如从金黄的大斗笠中充满童真童趣姐弟之情到我的老师中真挚深厚的师生之情,从麦琪的礼物中德拉夫妇的深深爱慕之情到纸船中的思母之情,从春的赞美之情到社戏的怀念之情,再从观沧海的豪情、如梦令的柔情到石壕史的悲情与清平乐村居中的闲情,有哪一篇不渗秀作者的心情?哪一篇能不用情去理解?就连带有说明性质的莺、卧看牵牛织女星也少不了情在其中。古今中外情感是共通的,上文言文时,我注重给学生介绍作品的背景,分析人物的描写,让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等等,效果都不错。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去掌握课文,完成教学目标,可谓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难以想象,一篇没有情感的文章能走多远。尽管不是每一篇课文都激情澎湃或者豪情万丈,但教师在教学之前一定要在情感上下工夫,做准备,如不然,学生将不会对课文感兴趣。三、利用好教学环境中的情感因素,以情激情。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包括学好、快乐、嫌恶、愤怒、恐惧和悲哀六种基本情绪,有激情、热情、心境三种方式。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之有利于语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但“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教师必须结合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热情。要上好新生人入学的第一节语文课,灵活地

7、自选教学内容,采用“茶馆”、“书场”式的教学方式,讲故事,说典故,谈轶事,读美文,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用丰富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语文天地。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始,采用情境导入、悬念激活、朗读激情、联想引发、感情渲泄、气氛烘托等方法,扣住学生心弦,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使学生“想知”、“好知”、“乐知”,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采用直观形象的教法,增强教学的艺术性,讲出形象,讲出趣味,讲出感情,吸引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忘身于课文所展示的境界。在此基础上,渗透思想教育内容,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把“兴趣”变为“爱好”,并进一步转化

8、为“志趣”,使对语文的无比热爱,成为学好语文的持久动力。其次,要采用多种有效手段,丰富学生的情感。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基础。从学习对象上看,作者“为情而造文”,“五情发而为辞章”,特别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才可能借助语言与作者沟通,透过字里行间,看到作者内心的感情世界,理解课文。从学生本身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欣赏的主体,语文学习正是在鉴赏中实现的。而生活经历,尤其是感情经历,又影响着鉴赏和学习效果。再者,写作教学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细腻的情感,就不可能写出真挚感人的文章来。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热爱生

9、活,指导学生投身生活,不仅要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更主要的是更要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指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人之处深切体味并积累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生活感受力。同时,在阅读教学中,要借助多种手段,创设一种艺术情境和情感气氛,让学生置身其中,使学生动情,细心品味,受到感染,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情感。还要通过指导课外阅读,观看电影、电视等文艺活动,进行情感熏陶,增加学生的情感经历,丰富学生的情感。总之,要从多方面入手,课内与课外结合,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以促进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再次,教师还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积极健康的情感

10、。语文学科的特点在于以形象思维和情感思维为先导,发散性和可塑性,学生的态度、情绪、心境、审美情趣甚至人生观、价值观与情感有关的人格因素等,无不影响语文的学习效果。语文教师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既做“经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又要为“人师,”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以促进语文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语文有深层次的理解,避免写作中表现自我主题不高、观点偏激的现象。如邓稼先、伟大的悲剧等课文都便于进行这一类的情感教育。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非智力因素,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变单纯的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培养新型人才。参考文献:李镇西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