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629813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随着的,环境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老式观点觉得:环保与经济发展是互相矛盾的,经济发展必须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而若要保护环境则会限制经济的发展。本文觉得,经济发展与环保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由于制度设计的不当,导致两者的相克,通过对现存的部分环境制度进行改革,并进行环境制度的创新,给经济主体提供充足的鼓励,将环保与经济主体的利益最大化行为有关联,就可以实现环保与经济的共生。本文对环境问题的成因及有关的进行,并在结论部分提出理解决环保问题的某些对策建议。核心词:经济发展环保共生方略引言:1.环境内涵及现状 1989年12月6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第一章第二条阐明,环境是指人类生存

2、和发展的多种天然的和通过人工改造的因素的总体,涉及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都市和乡村等。随着全球及国内经济的发展,不可否认的一种事实是,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大气、水与海洋污染日益严重,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许多物种正濒临灭绝,森林的过度砍伐与矿产资源的过渡开采都给人类生存与发展带来了现实的与更严峻的潜在威胁。环境资源的稀缺性逐渐体现出来,环境问题正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种瓶颈,治理环境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2.环境问题的复杂性:技术与制度谁更重要 环境问题宽泛而复杂,波及到技术层面、管理层面、制度层面。技术层面:治污

3、防污的有效技术、环境质量的原则设定、生态保护区的设立等等;管理层面,如何按照既定制度有效组织安排生产;制度层面:设计制度,合理构建各有关主体的产权与利益关系,如排污、受污染经济主体之间的互相关系。在环境与生态问题研究中曾有过争论:技术与制度哪个更重要。通过近年的环保实践,证明制度是更为重要的因素,好的制度才会催生出好的技术,如果制度设计不合理就会克制高效率的环保技术的产生,目前国内治理污染的政策制度比较单一,以收取排污费为重要形式。但由于收费制度自身存在的弊端,公司治理污染缺少鼓励及监管不力,因此这一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浮现了低效率。3.经济发展与环保的互相关系:从相克到相生 老式观点觉得,经济发

4、展必然要导致污染,经济发展与环保是相克的、矛盾的,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是人类发展经济的必然成果,要发展经济就必须承受环境污染的代价,否则经济就失去了发展空间,在经济增长成为各国重要宏观经济目的的条件下,这种观点一度成为破坏环境的合法理由。许多国家,特别是部分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几乎都采用了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但这并不能作为后起国家借鉴的样板。发达国家当时所面临的环境资源状况与目前是无法比较的,当时各发达国家是在资源禀赋相对充足的状况下实现经济迅速发展的,经济发展及人口扩张对环境的压力相对较小,环境威胁是潜在的。但目前,世界经济发展通过上百年历程,环境资源供应相对减少,

5、而对其需求却在不断增长,环境所面临的压力增大了。人类经济发展所可以消耗的资源在减少,环境资源的稀缺性日益突出。因此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已走不通了,不保护环境资源,经济主线无法实现发展。下面我来说一下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能源挥霍的极大本源。具体如下:1. 现存环保制度缺少减少环境破坏的有效约束与鼓励机制。经济主体的行为是受制度约束的,制度的规定与实行状况直接决定了制度的运营效果。一种有效率的制度应同步具有约束机制与鼓励机制,约束机制可保证制度的有效实行,而鼓励机制则有助于经济主体行为自觉的与制度取向相一致,减少制度实行的成本。国内环保工作从172年人类环境会议以来获得了长足的,从初期的“宇方针”,到

6、环保基本国策的确立,“避免为主,谁污染谁治理(付费),强化环境监督管理”三大基本原则,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步”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保目的责任制度、排放污染物许可制度,环保目的责任制度、都市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污染物集中控制制度和限期治理制度八项环保制度,国内环保近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和体制。 上述环保制度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治理环境污染,避免环境恶化功不可没。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环境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规定,简朴的行政命令式的制度规定已无法有效治理环境问题,并且部分环保制度所带来的巨额监管与实行成本已给国家财政导致了极大的承当。目前国内环保制度的一种导向就是环保是国家是政府的

7、事,而消费者和公司则是制度的被动遵守者,缺少自觉遵守制度的鼓励,并且一旦制度浮现了漏洞或监管不力,还会纷纷钻政策的空子,谋取私利。现实中某些排污公司与监管部门玩“捉迷藏”游戏,一方面阐明公司缺少环保意识,但同步也阐明部分现行环保制度的确需要完善与创新了,否则只会导致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行为继续屡禁不止,而制度的损失是最大的损失。 因此,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并不是由于我们的技术但是关,而是我们的制度设计有问题,没有使经济与环保方略达到一种共生的状态。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重新思考现行环保制度,实现制度创新,引入鼓励与约束机制,从制度设计上保证经济主体会从自身效用或利润最大化角度出发,选择有

8、助于环保的政策措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保的和谐一致。2对国民收人的狂热追求与扭曲的GDP核算制度 对国民收入的可以追溯到福利学的初期研究中。马歇尔最早在经济学中使用国民收入这一名称,但国民收入在英国福利经济学家庇古的中得到重要的,成为福利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庇古将福利解释为可按顺序衡量的,并且可以与货币的标尺联系起来的主观的心理状态。在客观上用国民收入的概念来衡量福利状况。并提出了国民收入规模的扩大及其有效分派与稳定性三个福利原则。此后,庇古又提出了边际成本和边际私人成本的概念,将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分开来考虑,并进一步提出了外部性概念。当一种人的消费或的生产活动对另一种人的效用或另一家公司的生产

9、函数产生一种原非本义的时,就会浮现一种外部性,当这一公司不必承当其生产给社会带来的成本时,即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私人成本时,这种外部性我们称其为负的外部性;反之,如果公司不能获得其生产的所有收益时,即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私人成本时,称为正的外部性。而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是典型的具有负外部性特性的行为,而环保与治理是典型的具有正外部性特性的行为。当存在负外部性时,公司就会形成过度投资,而存在正外部时,公司投资就会相对局限性,因此外部性的存在反映了市场配备资源的失灵。同步也就阐明如果不将外部性的影响纳入到国民收入核算之中,那么就无法真实反映居民的福利状况。庇古理论成为当今用国民收入作为衡量生活质量指标的根据

10、,但庇古所提出的外部性却并没有反映在国民收入的核算之中。因此,从客观上说现存的G核算方式在一定限度上助长了对环境资源的破坏性使用,导致了环境的污染与生态的破坏。3.与环保目的相背离的产业政策加剧了环境恶化 环境问题与经济中各产业有着极高的关联度,因此不仅环境制度自身会产生影响,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行也会间接的对环境系统产生影响。有些旨在发展经济,增进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在客观上却给环境带来了劫难性的影响,如能源生产补贴政策、农产品补贴政策、有助于环保的产业扶持政策。下面某些事例足以生动有力的阐明部分产业政策对环境的破坏。地区支柱产业选择与产业扶持政策不当会对环境导致有害影响。广东省贵屿镇是一种始终

11、以废旧物品回收为重要产业的小镇,近几年来,该镇兴起了一种新产业回收废电脑。每月都会有上万台废旧电脑运达该镇,由当居民进行拆解,由于回收工艺与技术极其落后,对环境导致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水源污染严重,已无法饮用,本地居民以买水为生。该产业的兴起,使本地人的腰包鼓了起来,但却给环境导致了难以挽回的影响。12月4日,央视焦点访谈节目以“祸起废电脑”为题作了报导,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反思贵屿镇这一事件中,我们要吸取的教训之一就是地方政府在选择地方支柱产业时,应把环境影响考虑在内,不能以“引鸩止渴”的危险方式来发展经济,否则将会对环境导致严重的损害,长期来看会影响了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结合上述导致

12、环境污染的这些因素我们来谈一下有关的解决措施。环保问题的解决从市场失灵到政府干预,再到政府失灵,人们又重新求助于市场力量,但这与单纯依赖自由放任的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已有了本质的区别,而是政府与市场的一种结合,政府通过设计制度、保护产权,使环保与私人经济主体的利益紧密相连。市场与政府结合,实现环保制度的创新,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一种共识,也是日益兴起的新资源经济学理论倡导的重要政策主张,将自由市场制度运用到环保事业中,运用价格与利益机制给经济主体提供充足的鼓励,将环保与公司或消费者的利润最大化与效用最大化目的联系起来。政府在其中的作用重要是捍卫产权,强调政府执法对保障产权的重要作用,由于只有运用政府的

13、权威清晰的界定并保障产权,如通过环境资源的产权登记制度、严格的损害补偿责任制度和对产权纠纷的解决,才干使市场有效的发挥资源配备的功能。 由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的进行环境制度的创新,力图减少制度运营与监管成本,提高制度效率,某些国家在这方面已获得了明显的成效,如瑞典的硫税、美国对部分地区水污染所实行的排污权制度。美国早在70年代就开始执行的排污权制度是将市场机制引入到水污染的防治中,政府制定排污总量,并通过拍卖或招标的方式对排污总量进行分派,公司只有获得了排污的权力才有资格排污,否则擅自排污要受到法律严格的制裁,同步排污权还可以进行储存与转让。实现这种排污权制度后,将环保与公司

14、利益联系起来,公司可通过提高环保设施效率,减少排污量,同步将剩余的排污权进行转让,从转让中公司可以获利。美国这一制度的实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准备将其扩展到其他的污染物排放的治理中,以及将其运用于世界范畴内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许多国家也根据本国的状况推出了治理污染的排污权制度。固然,由于环境问题自身的复杂性,也规定环境制度不能千篇一律,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染源、污染物及其分布状况采用不同的政策,老式的排污收费、税收制度、政府的规制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在环保制度创新中并不是要所有否认原有的制度形式,而是在对原有制度进行“扬弃”的基本上寻找更优的环保制度形式。今年两会国务院也对环保做出了有关规定。

15、例如国务院提出:一、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保工作。(一)指引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定,坚持环保基本国策,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积极推动经济构造调节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主线性转变,切实变化“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依托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强化环境法治,完善监管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建设资源节省型和环境和谐型社会,努力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二)基本原则。 协调发展,互惠共赢。对的解决环保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

16、在发展中贯彻保护,在保护中增进发展,坚持节省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强化法治,综合治理。坚持依法行政,不断完善环境法律法规,严格环境执法;坚持环保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规划,突出避免为主的方针,从源头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环境问题。 不欠新账,多还旧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所有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必须符合环保规定,做到增产不增污,努力实现增产减污;积极解决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 依托科技,创新机制。大力发展环境科学技术,以技术创新增进环境问题的解决;建立政府、公司、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和部分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营机制,完善环保制度,健全统一、协调、高效的环境监管体制。 分类指引,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区规划,统筹城乡发展,分阶段解决制约经济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改善重点流域、区域、海域、都市的环境质量。(三)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