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二轮优化重组系列练习:论述类文本阅读15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6293931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语文二轮优化重组系列练习:论述类文本阅读15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高考语文二轮优化重组系列练习:论述类文本阅读15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高考语文二轮优化重组系列练习:论述类文本阅读15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高考语文二轮优化重组系列练习:论述类文本阅读15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高考语文二轮优化重组系列练习:论述类文本阅读15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语文二轮优化重组系列练习:论述类文本阅读1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语文二轮优化重组系列练习:论述类文本阅读1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 高考语文二轮优化重组系列练习:论述类文本阅读15【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I3题。封禅,是宣示天地认可帝王执政合法性的仪式。风俗通义山泽五岳 写道:“王者受命易姓,改制应天,功成封禅,以告天地。”秦汉时期关于“封 禅”的理论, 都是以泰山作为确定的 “封禅”地点。 泰山,可以看作是以 “封禅” 作为主体礼仪的思想体系的地理支点。封禅被看作庄严至上的政治仪式。 泰山的神性, 在汉代人的意识中也有深刻 的文化印痕。据说这也与王者“封禅”有关。淮南子说林有“太山不上小 人”的说法,高诱解释说,太山是“王者所封禅处”,所以“不令凶乱小人得上 其上也”。史记封禅

2、书记载,齐桓公时曾经提出封禅泰山的动议,管仲那么予以 劝阻。他说,传说“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留下比较明确历史记 录的只有十二家,都是“受命然后得封禅”。不过,所谓七十二家先古圣王封禅 泰山的传说,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根据。 文献通考卷八四封禅条,以秦始 皇封禅起首,又有关于先秦封禅传说的辨析,以为“古封禅七十二家”的说法, 应当本出于齐鲁陋儒之说,诗书所不载,“非事实也”。其实,司马迁 是第一位在史书中正式记录“封禅”这一特殊历史文化现象的学者。 “古封禅七 十二家”“非事实也”的说法,大致是可信的。不过,这应当是以秦始皇和汉武 帝封禅仪式为标准而言。此前古代君王曾经以较原始较朴陋的形

3、式“封禅”,也 是可能的。关于秦始皇封禅和汉武帝封禅的记述,可以说是司马迁史记封禅书最 富有文化深意的内容。关于秦始皇封禅,司马迁写道,秦始皇东巡郡县,征从齐 鲁之儒生博士七十人, 来到泰山下。诸儒生讨论封禅的多种细节, 秦始皇以为“各 乖异,难施用”,不予采纳。于是开辟车道,从南面登上泰山顶峰,立石颂秦始 皇帝德,宣告完成了“封”的典礼。又从北面下山,禅于梁父。据说其礼仪多采 用雍地秦祭祀上帝的传统方式。 秦始皇封禅泰山, 仍然沿用秦地的传统礼仪。 也 就是说,封禅泰山本身,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秦王朝向东方文化的一种礼拜。 秦始皇有心这样做, 然而却又不能十分彻底, 秦始皇的文化性格和秦王朝

4、的文化 特色,于是可以由此得到片断的表达。汉武帝封禅, 是司马迁亲身经历的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 司马迁对于这种仪 式的文化意义的理解,也在史记有关“封禅”的记录中有所透露。于是有人 说,“史记一书,惟封禅为大”,“一字一句之中,无所不有”,“究 竟我见有尽,意义无穷”。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写道,汉武帝初即位, 心向儒学, 尤敬鬼神之祀, 曾经让儒生讨论设计封禅的礼仪, 然而因为窦太后坚 持以黄老之学为主导, 压抑汉武帝身边的儒臣, 封禅的动议不得不中止。 然而文 化史的进程不久就发生了重要的转折。司马迁写道,窦太后去世,第二年,汉武 帝就征召任用儒学之士公孙弘等。 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 汉

5、武帝重新计划施 行“封禅”大典。对于秦始皇、汉武帝“封禅”故事所表达的文化特色 (中心理解 ) ,凌纯声先 生注意到相关现象跨地域的共同表现,称之为“封禅文化”,并且指出: “这一 封禅文化,不仅在时间方面起源很早,空间方面分布亦甚广。”甚至“封禅文化 的分布,不仅限于亚洲,它还见于中美洲和南美洲”。节选自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子今泰山帝王封禅的文化圣地 注:封禅:封为“祭天”多指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为“祭地” 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祭地 梁父:又称“梁甫”。山名,即梁父山。1、 以下关于原文前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A、第一位在史书中正式记录封禅的学者应是司马迁,作为历史学家

6、,他也 认为“古封禅七十二家”无根据,因此他记录封禅也是从秦始皇开始的。B、淮南子说林中“太山不上小人”的说法,印证了泰山在汉代人意识中是具有神性的,而且留下了深刻的文化印记。C、文献通考中记录“封禅”是从秦始皇封禅开始的,而之前先秦一些 封禅传说,文献通考认为那只是一些齐鲁浅陋儒生的见解,不是事实。D封禅是一种非常庄重严肃的政治典礼,是古代帝王向全天下宣示天地认 可自己执政合法性的仪式, 而泰山那么可以看作是以 “封禅” 作为主体礼仪的思 想体系的地理支点。2、 以下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有人认为史记中封禅为大,这主要是从封禅的文化意义上评价 的;作者也认为,在史

7、记中有关秦始皇、汉武帝封禅的记述,是富有文化深 意的。B、司马迁在史记中,对秦始皇的泰山封禅从准备到实施,都做了详细 的描述,给我们生动的展示了封禅的全过程,表达了古代君王对此的重视。C、秦始皇封禅泰山,没有采纳齐鲁儒生的建议,仍采用秦地的礼仪,表达 了秦始皇的文化性格是保守的,固守秦王朝的文化特色,不愿东西融合。D司马迁写汉武帝封禅,介绍了他准备封禅的曲折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 表达了深刻的文化意义,那就是汉代初期黄老之学与儒学之争。3、 根据原文内容,以下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管仲劝阻齐桓公封禅泰山的原因,按风俗通义的解释就是“王者受命功成封禅”,管仲认为齐桓公还未功成,不足

8、以接受天命,因此不能封禅。B、本文不仅对中国古代帝王封禅的历史进行了追寻与探索,展现了中国古 代封禅文化的特色与意义,还说明了泰山在这一文化中的地位。C、如果以秦始皇和汉武帝封禅仪式做为标准,先秦古代帝王的封禅的传说 或许是不属实的; 而如果抛开这一标准, 先秦古代帝王曾经进行过封禅也是可能 的。D “封禅”这一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不但起源早、分布广,而且还传播到海 外,不仅限于亚洲,甚至远达中美洲和南美洲。1、A“他记录封禅也是从秦始皇开始的” 错。第三段开头,史记?封禅书 中也记载了秦始皇之前的一些封禅传说2、C“性格是保守的,固守秦王朝的文化特色,不愿东西融合”错。原文 是“向东方文化的

9、一种礼拜” “秦始皇有心这样做” 3、D根据结尾一段,“封禅”文化并非中国特有,“还传播到海外”错 【二】现代文阅读 9 分,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内审美作为一种与感官型审美相对的审美形态, 滥觞于人类审美思想发端期。 老子、 孔 子、柏拉图等人的思想中都有超越感官型审美而直达内在精神境界审美的表述。 老子的最高 审美境界, 来自于修道时的“致虚守静” 等内心体验过程中出现的独特的内审美境界。 这种 境界被庄子表述为“心斋”、“坐忘”,具有所谓“虚室生白”的内审美效应。就先秦儒家 而言,也有着相同的情况。孔子主张“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和“尽善尽美”,表现出对感 官型审美的充

10、分肯定。 但最能代表孔子人生境界和审美境界的还是孔子盛赞他的弟子颜回时 所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个“不改其乐”,是 一种精神境界型的内审美, 是一种内乐, 备受儒家推崇。 古希腊的柏拉图把美的和美本身加 以区别, 美的是现实中可以用感官把握的具体对象, 而美,那么是这种具体对象之后的理念, 这种理念具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是具有形而上学意味的本体。柏拉图认为, 真正的审 美是人在神灵凭附并回忆自己曾经历过的理念世界之时才产生的。 这种灵魂化了的审美也是 一种典型的内审美。 内身美具有精神性审美的特征, 表现出对于物质欲望的超越。 正是这种 超越性,构成了

11、人类审美的最高层次。 内审美是一种源远流长且具有普遍性的审美形态。 但中西方之间仍有区别。 区别主要在于超 验与非超验上。 从柏拉图开始, 中经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美学思想, 再到现代存在主义的 “天 地神人共舞”, 其内审美主要是超验的, 即不以人的现实的经验感觉为转移,而以抽象理念 和信仰反省为核心。相反,中国古代的内审美那么兼具超验和非超验即经验两类。 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与西方古代审美文化相比, 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以内乐为上, 感官享乐 为下。第二,中国的内乐传统与内在实践传统一致,是内在实践、内在体验的结果。老子讲 “致虚守静,以观其复”,就是通过心理的自我调节,达到“观道”和“览玄”的

12、境界。庄 子的“心斋”和“坐忘”讲求心灵的虚静。这种虚静之说,到了荀子那里就发展成了“虚壹 专一而静”理论,而且,这种虚静又与心灵的平和、愉悦相联,产生“心平愉”,那么 “无万物之美而可以养乐”的内审美效果。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虽非就审美而言,但 正是追求“内圣”的内在功夫, 才使得审美从道德感和功利感中升华出来, 从现实的困境中 超越出来, 从而出现 “孔颜乐处” 和“吾与点也” 的内在精神境界型审美。 第三, 由于内乐、 内审美是自我内在实践的产物, 因而中国人的生命存在和身心自由问题, 从来都是一个不需 要外力解决的问题,不像基督教等神学那样需要外来的神的救赎,而是仰赖于自身的感悟、

13、 内心的悦乐和身心的自我解放。中国古代的往圣先贤的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 不仅成就了人格理想的完善, 而且也成就了审 美的健全发展, 是当今社会人们心灵建构、 内心和谐的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精神资助, 是我 们这个精神存在状态与物质发展水平不和谐时代的一种有益的参照。(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节 )1、以下各项中,关于“内审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内审美是指一种古已有之的与感官型审美相对的审美形态。B内审美是具体对象之后的理念和具有形而上学意味的本体。 C内审美表现为人对物质欲望的超越和主体精神境界的提升。 D内审美是具有普遍性的审美形态,是人类审美的最高层次。2、以下关于中、西方古代内审美

14、的区别,表述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 中国古代内审美兼具超验与非超验两类,西方古代内审美那么主要是超验的。B. 中国古代内审美强调内在体验,而西方古代内审美强调抽象理念和信仰反省。C中国古代内审美是内在实践的结果,西方古代内审美那么不是通过内心活动而是借助神力来实现。D.中国古代内审美侧重于心灵平和、愉悦的效果,而西方古代内审美那么侧重于神力救赎后的超越。3、以下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为哪一项A、庄子主张“心斋”和“坐忘”,实际上就是要通过个体心理调适达到内审美的效果。B孔子盛赞颜回“不改其乐”,表达了古代儒家对内审美的推祟和对感官审美的摒弃。C中国古代的往圣先贤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能实现人

15、格理想的完善,有效改变现实。D柏拉图的“天地神人共舞”的思想,充分表达了理念世界之美和西方内审美的特征。1、B这只是柏拉图对“美”的理解。本项偷换概念,张冠李戴。2、C据“柏拉图认为,真正的审美是人在神灵凭附并回忆自己曾经历过的理念世界之时才产生的。这种灵魂化了的审美也是一种典型的内审美”“而以抽象理念和信仰反省为核 心”等信息可知,西方古代内审美同样需要通过主体心理活动才能实现。3、A B 项据原文“孔子主张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和尽善尽美,表现出对感官型审美的充分肯定”可知本项“对感官审美的摒弃”的表述不当。C项“能有效改变现实”无据, 原文只表达了“能超越现实困境”等信息。D项“天地神人共舞”是现代存在主义思想。一、 【三】现代文阅读 9 分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王维的境界钱穆 最近偶然看红楼梦,有一段话,现在拿来作为开始。林黛玉讲到陆放翁的两句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有个丫鬟很喜欢这一联,去问林黛玉。黛玉说: “这种诗千万不能学,学作这样 的诗,你就不会作诗了。”下面她告诉那丫鬟学诗的方法。她说: “你应当读王摩 诘、杜甫、李白跟陶渊明的诗。 每一家读几十首, 或是一两百首。 得了了解以后, 就会懂得作诗了。”这一段话讲得很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