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教育学生.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6236631 上传时间:2024-03-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爱心教育学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用爱心教育学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用爱心教育学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用爱心教育学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用爱心教育学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爱心教育学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爱心教育学生.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爱心去教育学生安阳县七中 宋卫红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仔细品味其内涵与外延,无不包涵着对学生的热爱,对祖国教育事业的热爱。寓意深刻,影响巨大,具有深远的历史穿透力。先生的教育思想,先生的教育实践,先生的高尚情操,先生的责任意识,先生的奉献精神,无不显示出伟大的”师爱”精神。人民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周济部长在2004年12月14日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把爱献给教育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也就是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正是对工作的强烈的责任心,对学生极端的热忱,才使得师爱更多的温润在平凡的日子里,

2、才使得我们许多的老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谱写了”爱的教育”的新篇章。安阳县七中的学生最明显的差异不在智力上,而是在学习积极性和努力程度上,这两者属学生内部原因,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总是过分强调差生的内部原因而忽略外部原因的反作用,忽略差生的可塑性和可转变性。 长期以来,安阳县七中的差生总是困绕着教育工作者,尽管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差生仍差。付出的努力收效不大。 差生是否真差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资料表明:人的脑量及智能除极少数人有超常智能和大脑缺陷外,绝大多数维持在较为接近的水平线上。这就是说:差生之所以差不在于智能低下。 差生是怎样产生的呢?产生差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透过差生的心理可以折

3、射出部分原因。 1、自卑心理差生学习基础差、成绩差、守纪律情况也不好,因此和成绩好的相比自惭形秽。在学校,在家里都得不到重视,心理上压抑,尽管他们有时下了很大决心并付出努力,但在频繁考试中总比优生悬殊很大一截,于是怀疑自己事事不如人,因而自暴自弃,破瓶子破摔。 2、自信心不足差生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不揭短、害怕遭到冷落。但是在学习上又信心不足,以失败者的心态参与学习,对自己缺乏信心,作业中即使自己做对了也不敢相信自己,对成绩好的哪怕做错了,也认为必对无疑。 3、挫折感强在学习中以失败居多,难以得到各方面的奖励赞赏甚至一丁点的表扬,相反由于学习、纪律不好,还经常受到责骂,回

4、到家中待遇也不好。于是悲观失望过一天算一天,对什么事情难以产生兴趣。 以上是对差生心理的简单分析,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随时都会面对差生,许多有经验的老师,他们成功的转化了许多差生,这说明差生是可以转变的。 教育教学实践也证明,学习好的和学习差的学生最明显的差异不在智力上,而是在学习积极性和努力程度上,当然这两者属学生内部原因,然而它们又是运动的不稳定因素具有可塑性和转变性。但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总是过分强调差生的内部原因而忽略外部原因的反作用,忽略差生的可塑性和可转变性。 大量的事实证明,差生是可以转变的,关键在于我们所采用的措施。我个人认为,教师只有用深厚的爱、感人的情去熏陶学生,用火一般的热情

5、去启动差生紧闭的心扉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又只有把深厚的爱,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去进行差生的转化。怎样才能把爱献给教育,让爱的春风吹拂每一位学生,让爱的阳光照耀每一位学生,让爱的心雨滋润每一位学生?怎样才能用大海一样的胸怀,用大山一样的气魄,用蓝天一样的思维,让爱在我们心中流淌,在我们手中传递?首先,应从师爱的基础责任心出发,因为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责任就不会热爱学生,没有责任就教不好学生,没有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的责任之心来从事教育,是有愧于人民教师无比光荣而又神圣的称号的,是达不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师爱之最高境界的。责任心是每个教师教学成功的基础,对学

6、生的责任之心,小而言之,为学生负责,为学生的未来负责,大而言之,为国家、为民族的未来负责,平凡的教育关乎国家民族的荣辱兴衰。纵观古今中外的优秀教师,他们无一不具有热爱学生的良好美德和思想境界。教育是造福于人类的事业,教师首先要有对学生对教育高度负责的心理基础,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从这个角度上讲,有强烈的责任心是教育事业对教师提出的内在要求,只有教师把“责任”二字内化在心灵深处,教师才能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热爱学生的实质内涵。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具有责任心呢?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早在二十世纪年代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这是一个教师热爱学生具有强烈责任

7、心的具体表现形式,对于一位有责任心的教师来说,他对学生不仅仅传道、授业、解惑,他还会真诚地与学生交朋友,这就是教师热爱学生所具备的责任心的最高体现。热爱教育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其次,要有平等之心,某种意义上说是许多教育家的伟大之处,因为真诚平等的态度不但会使教师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感受他们的纯洁童心,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更重要的是心甘情愿地当老师,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成为学生真诚的朋友。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对孩子的爱,这种爱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最后,教师还要理解、尊重、信任学生。作为教师,只有理

8、解学生,才会尊重信任学生,这是作为教师对学生应有的态度和行为,缺乏对学生尊重信任,不仅是一个能不能做好教师的工作问题,还是一个有没有为人、为师应有的道德问题。 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无私的奉献,为学生、为教育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原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讲过:”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表现在教师毫不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的学生和教育事业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果”。陶行知先生于1928年在纪念晓庄实验乡村师范建校一周年的演说中讲:”乡村教育之能改造,最要紧的是要问我们能不能把整个心献给乡村儿童”,并真诚地大声疾呼:”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这是何

9、等的人生观,又是何等彻底的无私奉献精神。奉献之心作为”师爱”的最高境界,其基本精神在于”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教师的劳动是周期性的,没有其他行业那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流动性。教师每天进行着大量平凡琐碎的工作: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班级管理重复性劳动,单调而缺乏新鲜感,而且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低,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是什么构成了无数教师爱岗敬业、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内在动力呢?又是什么使教师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充当人梯呢?这就是教师的奉献之心,是无数的教师把奉献自我的精神化成对国家、对民族的一种带有崇高意蕴的承诺。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启开孩子们心灵的大门,教师必须付出爱心,因为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学艺术,都产生在教师对学生的无比热爱的炙热心灵之中。要知道,爱心可以化冷漠为热情,化忧郁为振奋,化悲伤为喜悦,化懒惰为勤奋。爱心是真正促使人复苏的动力。让我们去爱吧,使我们周围充满爱的温馨,切记:七中学生更需要爱心;爱,教师的职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