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益《三角形的认识》三案教学设计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6229610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方益《三角形的认识》三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李方益《三角形的认识》三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李方益《三角形的认识》三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李方益《三角形的认识》三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李方益《三角形的认识》三案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方益《三角形的认识》三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方益《三角形的认识》三案教学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结识第一学时学案 班级: 姓名: 第 小组 完毕所需时间 学习目的 1、体会三角形是平常生活中常用的图形,让学生联系实际和运用生活经验,结识三角形的基本特性,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 、通过观测、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3、能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某些操作。 重点难点 重点: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不小于第三边。 难点:探究三角形的两边之和不小于第三边的原理。 知识链接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 2、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思考:它们为什么是三角形? 学习内容

2、1、自学教材第2页 (1)说一说图中有哪些三角形?(2)做一种三角形,同桌说说怎么做的?(3)说说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完毕第3页的“想想做做第1题”。 学法指引 、通过学生摆、量、算等实践活动,摸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不小于第三边。 2、通过列表填表,进一步发现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通过练习,感受三角形三边的应用价值。 基本练习 1、让学生做一种三角形。 2、观测三角形,并说一说三角形构成。 3、小组内完毕表格。实验次数选用小棒(每次三根)能否围成三角形厘米厘米厘米4厘米能不能1234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学习小结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结识第一学时教案教材简析“三角形的结识”是小学数

3、学苏教版国标教材第八册第三单元第一学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初步结识了三角形,但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未曾摸索,本课将重点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理解任意二边之和不小于第三边。教材中,例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找出三角形,并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措施做一种三角形,从而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进一步抽象出图形,形成三角形的初步概念。例2让学生任意选三根小棒围一种三角形,在操作中体会和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不小于第三边。“想想做做”安排了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对周边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可

4、以在动手操作、摸索规律等方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步也为学习其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积累知识经验。设计理念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联系生活情境,从生活经验中充足观测感知三角形;通过自我创作三角形中感悟三角形的基本特性(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在此基本上,再通过一定长度的小棒拼搭三角形活动,置疑为什么有的能围成三角形,有的却不能围成三角形。在教师有序的指引下通过测量比较,验证每种状况中三根小棒的长度关系,使学生理解并自悟:“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不小于第三边”。再通过一定的训练,巩固三角形的结识,掌握其特性,从而真正贯彻从生活背景中来研究学习数学,又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服务的理念。

5、教学目的 使学生联系实际和运用生活经验,通过观测、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结识三角形的基本特性,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不小于第三边。 2使学生在结识三角形有关特性的活动中,体会结识多边形特性的基本措施,发展观测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3体会三角形是平常生活中常用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图形的爱好和积极性。教学重点: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不小于第三边。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形的两边之和不小于第三边的原理。教具、学具准备每组准备根小棒(4厘米、5厘米、厘米、10厘米)、一把直尺、钉子板等。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出三角形1课件呈现斜拉桥图片师:

6、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几张斜拉桥的图片。在这些斜拉桥的图片中,你看到最多的是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师:的确,在造型美观的斜拉桥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三角形。 (课件演示) 2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 师:在平常生活中,尚有好多地方有三角形。你能举某些例子吗? 生:红领巾、屋脊、流动红旗等。 师:课件展示实物图片,并从中抽象出三角形。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使学生充足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二、结识三角形特性 1.做一种三角形师:如果让你做一种三角形,你会吗?你准备怎么做? 师:目前,教师为每个4人小组都准备了某些材料:有钉子板、

7、有3根小棒、有一张点子图和一把直尺。请组长轻轻地将材料倒出来,分别用这些材料做出三角形。 2.概括特性 师:这些大大小小的形状不同的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性? 生:3个角,3条边、3个顶点 师:我们请电脑为我们演示一下特性。后强调3条边首尾相连。三、 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如何合理地选择三边师:有根小棒,10厘米、厘米、5厘米、4厘米。每次任选3根围成三角形。你会选吗?有几种选法?预测1:先选10,再选6、;或者再选6、;或者再选5、4;先选6,再选5、4; 一共4种选法。 师:真好,你用到了搭配的规律。先选定一条边,再选此外两条边。解决了今天的新问题。 预测2:先拿掉,剩余10、6、5; 先拿掉

8、,剩余10、6、; 先拿掉,剩余10、5、4;先拿掉10,剩余6、5、4一共4种选法。师:比较措施,你们更喜欢哪一种?【设计意图:在实验前如果不安排这一环节,直接让学生操作探究,学生的思维往往不是有序的,并且4根取3根,规定学生不反复不漏掉地找出4种选法,有点难度,由于搭配的规律学生还没有正式学习。于是在实验之前先安排了这一环节,既简介了搭配的规律,也简介了去一的措施,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感悟理解决问题的方略,同步也懂得了为什么实验只要做4次的道理。从而为实验的有序进行做好了铺垫。】实验 师:3根小棒选定了,但究竟能不能围成三角形? 生:小组合伙。 注:请在所选用的小棒下打“”。实

9、验次数选用小棒(每次三根)能否围成三角形10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能不能123组织交流:(1)哪3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生:1、6、5; 6、5、4。(课件演示)(2)哪3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生:10、4; 10、5、4。(课件演示)【设计意图:在实验后安排这一环节用电脑演示拼搭成果,一方面是加深学生的感知,更重要的因素是澄清、6、4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事实。由于由于小棒粗细的客观因素,在操作中部分学生容易产生结识的错觉。因此在交流时,教师还应强调线段是没有粗细之分的。】3讨论 师:出示围不成三角形的三边,问这三边为什么围不成三角形? 5 4 10 6 4 10 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两边之和不

10、不小于的三边; 用算式表达想法:6+=10 5+410 5+6 师:你能在围不成的三边中找出“两边之和不小于第三边”吗? 4 5 10 10 生:06 0+64 和 105 054 师:我们不仅找到了,并且找到了2组。这样看来,只说“两边之和不小于第三边,就能围成三角形”仿佛不够合理?师:继续观测围成三角形的三边,其她的“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 5 4 6 6 5 10 生: 10+6 0+65 和 5+64 6+45 师:仔细观测计算成果,你觉得“两边之和不小于第三边”这个结论如何表述比较合理? 生:任意两边之和不小于第三边,就能围成三角形。 生:3组两边之和不小于第三边,就能围

11、成三角形。4引导提高: 师:其实在3组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比较时,最核心看哪一组边?生:看最短的两边与第三边比较。【设计意图:探究后的讨论是学生对的理解“任意两边之和不小于第三边”的核心。为了突破难点,我采用了层层推动的措施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先从围不成三角形的直观图例入手,引导学生得出“两边之和不小于第三边”就能围成三角形的猜想;然后引导学生计算,通过计算发现这一结论与实例有矛盾;进而引起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严密地表述结论;最后在普遍性中结识特殊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这一环节中,教师有序板书算式十分重要,这样既留下了学生的思维的痕迹,又提供了学生观测、思辨、概括的根据。】四、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给出三边,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 (1)2厘米 4厘米 6厘米 (2)5厘米 2厘米 厘米 (3) 6厘米2厘米 厘米 2.开放性练习:给出四边,任选三边围成三角形? 3厘米、4厘米、厘米、9厘米。 应用性练习:学校到少年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