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史读书笔记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6225686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8.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建史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城建史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城建史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城建史读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城建史读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建史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建史读书笔记(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城市的起源在法国尼斯NIZZA地区考古发现的迄今3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的原始人聚居地,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人类最早的建筑卡纳克神庙是世界上最壮观的古建筑物之一,也是埃及最大的神庙。第二章古埃及的城市卡洪城-通往法尤姆绿洲路上的小城、中王国时期、长方形、砖砌城墙、东西分区(死墙)、南北分阶层城西为奴隶区,城东有集市。底比斯城-中王朝时期首都、分置尼罗河两岸、神庙位于城中、南北中轴线、精美柱雕、凿岩为陵崖墓崇拜(巉chan岩)阿玛纳城-新王朝时期都城、崇拜太阳、没有城墙的带形城市、顺(尼罗)河布置、灵活的棋盘式道路格局、北(下层)中(皇帝)南(官吏)三区、出现城市中心区、毁于风沙城市分北、中、

2、南三个部分古埃及城市建设成就1、因地制宜选择城建用地2、出现最早的城市功能分区3、棋盘式道路布局-古希腊HIPPODAMUS结构形式的雏形4、进行了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第三章古西亚文明乌尔城:公元前3000年,苏马连人和卡德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设了一些城市。乌尔城约建于公园前20002100.城市平面呈卵形,有城墙与城壕(宫殿庙宇和贵族僧侣的府邸位于西北高地,有厚墙围绕)三个文化中心:古墨西哥、古玛雅、古印加古墨西哥地区:特奥蒂瓦坎城、丹诺奇迪特兰城古玛雅地区:提卡尔城古印加地区:著名的马丘比丘(MACHU PICHU)遗址特奥蒂瓦坎城:天神降生之地、印第安文明发祥地、太阳神、月神和羽蛇神崇拜、雄

3、伟的庙宇建筑巴比伦城与新巴比伦城: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建立了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国家,在新巴比伦时期城市商业十分活跃,称为东方贸易的中心(跨幼发拉底河,筑有两重城墙。以乌尔都克神庙为中心)第五章古希腊的城市四个历史时期: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古典时期为古希腊文化的代表荷马时代以后,公元前8至6世纪,是古希腊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社会经济剧烈变化和文化艺术繁荣的时期。爱琴文化的代表-克里特岛与迈西尼岛圣地建筑群:利用地形灵活构图、以神庙为构图中心、考虑活动时的内外观赏视线变化、公众场所卫城:政治军事与宗教中心、位于高处的神圣之所、建筑不考虑环境关系、专政时期的产物、以防御

4、为目的。雅典卫城:在一个陡峭的高于地面7080米的山顶上,卫城发展了民间的圣地建筑群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建筑是三向量的实体各个建筑物是处于空间的关键位置上,从卫城内可以看到周围山峦的秀丽景色。它既考虑到置身其中时的美,又考虑到从城下四周仰望时的美。其视觉效果均是按照祭祀雅典娜大典的行进过程来设计的。德尔斐(Delphi)的阿波罗(Apollo)圣地就是这类圣地的代表。它顺应地势、修建了曲折的道路,沿路布置了许多小小的建筑物雅典卫城建设的主要目的第一,赞美雅典,纪念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和炫耀它的霸主地位;第二,把卫城建设成为全希腊的最重要的圣地,宗教和文化中心,吸引各地的人前来,以繁荣雅典;第三

5、,给各行各业的自由民工匠以就业的机会,建设中限定使用奴隶的数量不得超过工人总数的25%;第四,感谢守护神雅典娜保佑雅典在坚苦卓绝的反波斯入侵战争中赢得的辉煌的胜利。在这种情况下,自由工匠的积极性很高。雅典城:自发形成、背山面海、无轴线无规则、街巷复杂,纪念希波战争胜利而大规模建设起来的城邦国家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公元前5世纪、希波战争后为大规模城市建设服务、理论阐述;几何形式、棋盘式道路骨架、中央十字大街、靠一侧的中心广场;秩序美、数学比例和谐;城市分区、分类成为典范、影响深远在米利都城的实践:主要公共建筑靠近港口、南北两区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城市道路采用棋盘式路网。中心开敞空间有多个广场,市场

6、及城市中心位于三个港湾的附近,城市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部街坊面积较小,南部街坊面积较大。城市中心划分为4个功能区。东北及西南为宗教区,其北与南为商业区,其东南为主要公共建筑区。普南城: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于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执政时进行了彻底重建。城市背山面水,位于向阳的陡岩脚下。结合地形,建起自上而下蜿蜒的城墙。第一层最高为底米特神庙。第二层是雅典娜波利亚斯神庙。第三层是市场、鱼市场以及会堂。第四层最低,建有竞技场、体育馆。7条东西街道,15条南北台阶式步行街。希波丹姆规划系统,在古希腊长期实践过程中,有所发展,这就是从米利都城但单纯的棋盘式街道发展到赛里纳斯城的有显著的城市轴线,更进而到普

7、南城的道路与建筑之间有计划的配合。第六章古罗马的历史分为3个时期:伊达拉里亚(前750前300);罗马共和时期(前510前30);罗马帝国时期(前30476)从前395年开始,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建都在君士坦丁堡,西罗马建都于罗马城,西罗马于476灭亡东罗马发展成拜占庭帝国(封建制)罗马营寨城:有方正的城墙,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中间的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南西北4门 在道路交叉处修建神庙。共和广场:城市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中心.。建筑彼此在形式上与整体不协调,规模更大。广场开放、轴线对称。罗马帝国广场:在罗马共和时期,共和广场是城市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的中心。

8、帝国广场是从共和广场的轴线中段向西北延伸约300米左右。帝国广场建筑群之间以垂直轴相交。营寨城:提姆加德、兰培西斯和阿奥斯达:帝国时期所建,规划布局共同特征是按照罗马军队的严谨的营寨城方式建造的城市有两条相互垂直的大干道成十字交叉或十字相交,在交叉点处是城市的中心广场。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城址选择、城市形态、城市布局。第七章封建城市的规划建设特征一、城市是自发成长的;三大起源类型:军事要塞型、封建城堡型、商业交通便利型城市选址与发展保守的选址、突破城墙发展、逐步专业化的商业街市二、城市是自发形成的,以环状与放射环状为多;三、统一而强大的教权,教堂常占据城市的中心位置;四、中世纪城市划分为若干教

9、区;五、中世纪城市与有美好的城市环境景观;六、建筑群具有美好的连续性、丰富感与活泼感,给人以良好的美的享受;七、城市的弯曲街道既可以挡冬季寒风,防夏日暴晒,又具有丰富多变的视觉效果。丰富的城市景观:教区划分(小教堂/井亭/喷泉雕塑/商住混合/专业化商业街)、建筑体量/色彩/建材的巨大反差、自发形成的街道、城市主体色调圣索菲亚教堂位于哈尔滨市内,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通高53.35米,占地面积721平方米,是拜占庭式建筑的典型代表。红色的锡耶纳、黑白色的热那亚、灰色的巴黎、色彩多变的佛罗伦萨和金色的威尼斯等。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早期):是当时意大利纺织业和银行业比较发达的经济中心。平面呈长方形

10、,路网较规则。以市中心西格诺利亚广场著称。是一个象征共和国独立带有纪念意义的市民广场。广场上有市政厅,塔楼高达95米,作为城市的标志。威尼斯(文艺复兴晚期):意大利最强大最富庶的城市共和国。是沟通东西方贸易的主要港口,也是意大利中世纪最美丽的水上城市。有世界著名的圣马可广场。(拜占庭式的圣马可教堂)钟塔、总督府、狮子雕像,两个立柱。锡耶纳:意大利著名城市。由几个行政区组成的,每一区有自己个别的地形和小广场。广场上有一座显著的、处于中心位置的市政厅和高塔。第八章俄罗斯的中世纪封建城市首都君士坦丁堡:有水陆防御工事,城墙高耸,碉堡林立。座落在马尔马拉海西岸,黄金角的一个海拔100米的丘陵上,市中心

11、颇为壮观,有中央大道连贯六个广场。市中心区由王宫、圣索菲亚教堂(东正教的中心教堂拜占庭帝国极盛时期的纪念碑)、奥古斯都广场及竞技场组成。第九章巴格达:于762年奠都,于766年建成。城市平面为圆形,是太阳的象征,直径2.8公里,占地600公顷,有四座城门。(清真寺)撒马而罕:中世纪城市,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宗教中心和通商大道,最著名的市中心列吉斯坦有三个高等经济文学院组成的建筑群。广场的三个面是3个神学院的正立面。安守阁:在名古屋。武备森严。第十章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的城市建筑理论与建筑活动:1934年画家乔托被任为佛罗伦萨的总建筑师。以后的如米开朗其罗、拉佩尔都有贡献。阿尔伯蒂继承了古罗马建筑

12、师威特鲁威的思想理论,主张应从城市的环境因素来合理的考虑城市的选址和选型,而且结合军事防卫的需要来考虑街道的布局。(“便利与美观”)阿尔伯蒂的论建筑一书,从城镇环境、地形地貌、水源、气候和土壤着手,对合理选择城址和城市及其街道在军事上的最佳形式进行了探讨。其典型模式是,街道从城市中心向外辐射,形成有利于防御的多边形星形平面,中心通常设教堂、宫殿或城堡。整个城市由各种几何2体进行组合。费拉锐特斯卡莫齐的“帕尔曼诺伐城”罗马(文艺复兴盛期)市政广场:米开朗其罗的重要作品之一,是文艺复兴时期比较早的按轴线对称布置的广场之一。平面成对称梯形。(元老院27米、档案室20米、博物馆1540年20米、古罗马

13、皇帝骑马像)广场入口的大台阶,以锐角向上面放大,元老院的一层做成基座式的,上两层用巨柱式柱子,使两侧的建筑物从平地起来的巨柱式柱子对比下,显得比实际更高、更为雄伟。(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广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广场是圣彼得大教堂前面的广场,由教廷总建筑师伯尼尼设计,以方尖碑为中心,两侧为喷泉,梯形广场和198米长的圆形广场连接。巴洛克时期的广场还有罗马的西班牙广场,封闭式广场有纳伏那广场。第十一章这个时期法国城市建设中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广场巴黎城市改建:绝对君权最伟大的纪念碑是对着卢佛尔宫建立的一个大而深远的视线的中轴,延长丢勒里花园的轴线,向西稍偏北延伸,凡尔赛的建设:路易十

14、四重建,东面是凡尔赛城。占地面积为1500公顷,强烈的轴线、对称的平面、十字形水渠以及用列树装饰的道路造成无限深远的透视,反映了法国的王权,超越自然的思想。法国广场建设:巴黎出现了分布在一条轴线上的广场系统的规划。广场周围的环境以及广场与广场之间的联系。有巴黎旺道姆广场(路易十四)正方形的、封闭的、周围一色的,三层:底层为劵廊,廊里设店铺。巴黎协和广场(路易十五)。第十二章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与城市分布的不平衡带来了城市建设的种种矛盾1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引起城市的畸形发展,市区地价昂贵,建筑拥挤,居住条件恶化;2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引起城市功能结构的变化,破坏了以家庭经济为中心的城

15、市结构;(布局混乱)3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大大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阶级对立,两级分化极端严重)4城市的盲目扩张,布局混乱,形成大量的、紊乱的人流货流,造成车辆剧增和交通阻塞;5提供了更多的公共设施,城市物质生活条件高了,但是大量污水、废气、垃圾污染了城市环境;6城市中建筑紊乱,城市设计缺乏整体的考虑,建筑艺术衰退。城市景观质量下降。英国的园林:18世纪30年代由英国造园学院发起的园林设计革命,开创了完全自由的风景园林,抛弃了欧洲传统的园林设计手法。19世纪后半叶发生了城市公园运动。拿破仑第三时期(1853-1870)-欧思曼巴黎改建计划内容-十字干道和环路;持续17年的道路建设;重视市中心/重要公共建筑的建设;大量的绿化建设;城市中心-分区设置中心(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市政设施建设的近代化(相当完善的地下排水管道系统,并且改善了自来水供应,增加了水压);缺失-贫民问题、内外交通衔接矛盾意义:未能解决城市的工业化提出的新的要求,未能解决城市贫民问题。对因国内和国际铁路网的形成而造成的城市交通障碍也未能解决。但欧斯曼对巴黎改造所采取的种种大胆改革措施和城市美化有重要意义。促进了巴黎城市的近代化。巴黎的林荫大道开世界风气之先,如今林荫大道已成为全世界都市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