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唱歌教学的课型与设计(DOC 17页)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6221915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讲唱歌教学的课型与设计(DOC 1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七讲唱歌教学的课型与设计(DOC 1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七讲唱歌教学的课型与设计(DOC 1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七讲唱歌教学的课型与设计(DOC 1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七讲唱歌教学的课型与设计(DOC 1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讲唱歌教学的课型与设计(DOC 1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讲唱歌教学的课型与设计(DOC 17页)(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唱歌课的类型划分问题导入:唱歌课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丰硕,教学方式多样。唱歌课能够划分为哪几种类型?它们各自都有什么特点呢?依照上课的要紧任务把课分成不同的种类,叫做“课的类型”,简称“课型”。唱歌课是中小学音乐课中的重要课型,缘故在于:一、歌唱这种形式是中小学生超级喜爱并乐于同意也乐于参与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二是在中小学的音乐教材中,歌唱教学的内容占有比较大的比例。如何安排和设计歌唱的教学内容,如何将歌唱内容同音乐教学课程中的其它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效,是需要每一名音乐教师去学习和试探的问题。另外,国家音乐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音乐教学领域是一个彼此联

2、系、彼此渗透的整体。教师应全面明白得和把握音乐教学各领域的内容要求及其彼此联系,并在教学中将其融合成有机整体,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依照中小学的唱歌教学实践,咱们对唱歌课依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不同,总结为两种课型:即分为单一型的唱歌课和综合型的唱歌课。一、单一型唱歌课 一节课若是要紧完成学唱歌曲一种教学任务,那么这种课属于“单一型的唱歌课”。这种课型的唱歌教学的优势是能使学生比较鲜明的,相对完整的接触音乐作品。在教法上教师能够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或多种演唱方式,来活跃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的爱好。如在教唱七子之歌时,可采纳欣赏澳门风光图片,介绍歌词含义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在美的风光

3、中了解歌曲的内涵及历史背景,在学唱的进程中采纳领唱与齐唱,或男女生对唱等多种形式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及时更正歌唱中的问题,从而达到唱歌教学的目的。这一类课型若是教师不注意教法的灵活性和多变性,那么很容易使学生感到课堂的教学内容单调乏味,不易集中注意力。同时,咱们都明白,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学习的注意力不长,这一类课型的教学内容一样比较单一、集中,因此,不适合在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常常采纳。二、综合型唱歌课 若是一节课里,在完成学唱歌曲一种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完成欣赏、创作表现等多种教学任务,这种课就叫做“综合型的唱歌课”。 这种课型的形式多样,教师可将欣赏、游戏、乐理知识、舞蹈、器乐等内容有机

4、的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将学科有效地整合,如将音乐与美术、音乐与历史、音乐与诗歌等结合,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唱唱脸谱一课时,可让学生先欣赏几段京剧,教师对京剧做初步的介绍,即京剧的行当、京剧的排场、京剧脸谱等在充分感受京剧的魅力之后,再学唱歌曲,在唱会了歌曲后还可以让学生动手画脸谱,将音乐与戏曲、美术结合,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第二节 单一型唱歌课的设计问题导入:单一型唱歌课是以学唱歌曲为要紧任务的课型,是唱歌课的要紧类型之一。单一型唱歌课有哪几种要紧形式?应该如何设计教学呢?中小学唱歌课的音乐形式要紧包括齐唱与合唱。 一、齐唱课型的设计 齐唱是中小

5、学唱歌教学中普遍采纳的一种大体唱歌形式,也是学生容易把握的一种演唱方式。一、教案设计 教师在授课之前要拟订课时计划及教案。只有充分的进行了案头工作,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教案的内容包含:(1)课题。(2)教学目标:表现知识、技术、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3)目标制定的依据(学情分析、教材分析)。(4)教学重点、难点。(5)课时设计。(6)教学策略:教学方式及教学媒体。(7)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用意、可能显现的问题及计谋。(8)板书设计及课后作业。(9)课后小结:思得、思失、思改如八年级第四单元漂亮的村落教案课题:学唱歌曲美丽的村庄 教学目的: 1、学会美丽的村庄

6、并能大胆、自信的演唱2、能够根据美丽的村庄的旋律结合自己所生活的环境来编创歌词并能把自己的创作与同学分享。 学情分析:初中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音乐感知力了,故在学习这首歌曲的同时要能进行音乐的创造。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编创歌词 单元课时设计:3课时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方法:学生主动参与,利用比较法、引导法提高学生主动探索、互助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意大利田园风景图片 2、导入新歌美丽的村庄 二、新课教学 1、教师介绍歌曲 2、播放范唱,让学生熟悉旋律 3、老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声跟琴学唱歌曲曲谱 4、学生自己朗读歌词,要求如朗读诗歌一般体会歌词的意境。 5

7、、学生学唱,自己体会并对歌曲作艺术处理 6、展示自学成果,教师指导。 三、课堂活动 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旋律,结合自己生活的城市创编歌词。2、学生分组讨论, 编创歌词。3、小组或者个人展示创编成果。4、师生点评 四、课堂延伸 1、教师小结,播放环境污染的图片,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布置作业:课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达本课节的收获和感想。(绘画、诗歌等) 二、齐唱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学生演唱时要声音整齐,和谐统一。教学中,常常会碰着学生演唱不整齐的现象,那个地址的整齐不仅是节拍的整齐,还包括音色的整齐,因此教师要培育学生听的适应。即在自己唱的同时要能听到周围同窗的声音,并把

8、自己的声音和同窗的声音节拍、和音色上维持一致。(2)教学中采纳轻声唱法,教师在范唱时要提示学生做到要求。如此有利于爱惜学生的嗓音。学生也能听到歌唱的整体成效。(3)教学进程的设计要灵活。如在学生已经唱会一首歌后,能够采取分组齐唱,领唱与齐唱、女生齐唱,男女声对唱,分角色演唱等等形式来巩固教学成效。(4)教学中正确的应用指挥和伴奏,教师要能做到熟练的运用。如案例:单一型唱歌课布谷鸟教案(一年级校本教材课)布谷鸟是一首简短明快的合唱歌曲,一段体,旋律由主和旋1 3 5三个音符构成,采用高低对唱的形式来表现布谷鸟欢快的叫声,最后以合唱的形式结束。歌词由一句话构成,在学生模拟鸟叫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演唱

9、情趣和和声观念。教学目的 一、趣味性地引导学生学习音符1 3 5,并将1 3 5运用到歌曲旋律当中,以此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爱好。二、学唱歌曲布谷鸟,让学生把握对唱的大体演唱形式,然后再进行布谷鸟的合唱训练,为中高段合唱教学奠定基础。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乐趣地演唱歌曲布谷鸟。教学难点 合唱乐句。课前预备 一、黑板板书、挂图; 二、动物头饰; 3、录音机、钢琴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进程 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律动老师弹奏数鸭子 学生演唱歌曲 营造课堂活跃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音符1、出示小老鼠卡片,要求学生朗读儿歌。提问:小老鼠住在哪里?它的唱名是什么?(dol,下加一线)

10、2、出示猫的卡片,要求学生唱猫的儿歌。提问:小花猫住几楼?(mi,一线)3、学习音符sol导语:小花猫爱睡懒觉,大公鸡就喔喔叫。出示大公鸡的卡片,引导学生找出大公鸡的家(二线),并认唱音符。4、学习儿歌,巩固音符1 3 5。 1、学生朗读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猫来了喵喵喵叽哩咕哩滚下来学生回答,并上台演排。2、学生演唱喵 喵 我是小花猫晚上捉老鼠白天睡大觉喵 喵 伸个大懒腰学生回答,并上台演排。3、学生学习音符sol。4、学习儿歌,巩固音符1 3 5。1、以动物故事的形式学习音符,便于加深学生形象思维的印象,也符合低段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2、学习三个音符1 3 5,也是歌曲布谷鸟的三个音

11、符,为歌曲学习打下基础。授新课1、出示画面,展现红色的布谷鸟,并出现布谷鸟叫声的音符。(5和3)2、出示画面,展现兰色的布谷鸟,并出现布保鸟叫声的音符。(3和1)1、学生看图视唱歌谱,并模唱:布谷。2、学生看图视唱歌谱,并模唱:布谷。1、以形象图画和独立视唱歌谱的形式学习歌曲,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授新课3、引导学生进行红、兰布谷鸟对唱。红鸟:5和3 兰鸟:3和14、引导学生进行红、兰布谷鸟合唱。5、学习歌曲(出示歌谱)。1)视唱歌谱引导学生进行3拍子的强弱规律训练,并注意四分休止符的停顿(以马路亮红灯的形式提示学生休止)。2)演唱歌词引导学生用清脆悦耳的声音

12、模唱布谷鸟的叫声,巧妙地进行顿音训练。3、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对唱训练。4、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合唱训练。5、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歌曲。1)能独立视唱歌谱的音高(音符节奏学生可以暂时不掌握)。2)认识四分休止符,能自觉地休止一拍。3)学生从感性上能用3拍子的强弱规律和顿音技巧来演唱歌曲。2、以演唱的不同形式巧妙地进行歌曲学习,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歌曲1、引导学生分男女声对唱,然后合唱。2、引导学生分组对唱,然后合唱。3、师声对唱,然后合唱。4、创设意境,选两名学生对唱再齐唱,最后合唱。1、学生分男女声对唱,然后合唱。2、学生分组对唱,然后合唱。3、师声对唱,然后合唱。4、创设

13、意境,两名学生对唱再齐唱,最后合唱。变换演唱手段巩固歌曲,能满足学生的新奇感,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小结1、赞扬学生能够有情感地演唱歌曲。2、指出学生不足之处:学生还不能自然地唱出歌曲3拍子的强弱规律。二、合唱课型的设计 合唱是一种相互协作的集体的歌唱活动,它需要声部之间彼此配合、和谐,从而制造和声美感。合唱按其演出的形式又可分为轮唱与多声部合唱。一、轮唱教学的设计轮唱是把歌曲中的各个声部依照必然的时刻距离演唱相同或相近的旋律,这种演唱形式有着此起彼伏、前后呼应的成效,是中小学生乐于表现的演唱形式。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要点:(1)轮唱要有齐唱的基础,若是没有唱好齐唱,轮唱也就混乱一片无法进

14、行了。(2)教师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第一划分好声部,按声部编排座位。然后可运用听唱法或视唱法(依照学情而定)使学生把握歌曲的一起旋律,要求各声部严格把握节拍、旋律和音准,声音和谐统一。再分声部练习,通过教师的指挥来把握轮唱的时刻及节拍。教师在教学轮唱时可先没必要加入伴奏,待学生熟练后再加入。(3)培育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从歌曲的整体艺术表现动身,在演唱中审听整体音响成效,调整自己的速度和力度,幸免速度上彼此追赶,力度上彼此叫劲。(4)教师要熟练的运用指挥手势与学生配合,注意节拍的稳固与准确,幸免越唱越快,以至于自己都无法操纵全局。(5)中小学音乐教学应选择节拍简单,旋律易上口的轮唱曲目,如捍卫

15、黄河等,或将适合的齐唱曲目改编,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达到较好的成效。轮唱是多声部合唱的基础,是进行多声部合唱的预备和过渡,有利于培育学生初步的和声听觉能力。三、多声部合唱教学的设计 合唱是声音合作的艺术。它要求学生在参与时做到相互合作、相互和谐,发出的声音就像一块丝绸,单有横向的丝不行,单有纵向的丝也不行,而必需纵横丝丝缕缕和谐地交织在一路,如此才能组成一块平整光亮的丝绸。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在感受和声美感的同时,成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体会,培育群体意识及和谐、合作能力。做到这一点必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因为合唱教学一样采纳视唱法,在平常的课堂中就要训练学生具有必然的识谱能力,且合唱教学宜从小学中、高年级开始。(2)要做好充分的发声练习,使学生熟悉合唱音响,慢慢培育和声听觉。可从大小三度、大小六度及纯四、五度音程开始练习。如: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合唱要讲求声音的共性,要让自己的声音与集体的声音揉为一体。如何让声音揉成一体呢?教师在发声练习的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